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与西药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在当日申时子午流注开穴纳甲法所开的穴位上进行皮肤针叩刺,并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 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 E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可明显降低荨麻疹患者血清Ig E水平,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1周治疗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的(69.4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SQI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SQI:4.38±1.22vs6.27±1.16),(P均0.05)。结论 "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针刺治疗失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子午流注开穴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病人中的心肌缺血患者30例,按子午流注纳子法采用心经"补母泻子法"择时开穴,对照组30例针刺光明穴,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电图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后30分钟,ST-T段抬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络气血存在着与时间节律相关的盛衰变化,子午流注针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针对顽固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把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用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的治疗方案,治疗频率5次/周,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面神经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显著。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配合时间医学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温针灸犊鼻、鹤顶、血海等穴,并同时加子午流注针法;对照组55例,单纯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1%,对照组为75.8%(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强调"择时"和"选穴"。"择时"选择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选穴则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腧穴即强调根据时间选择穴位,从而更好的调整经络系统,充分发挥针刺的镇痛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进行针刺;对照组选用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穴常规针刺.两组同时选取辨证配穴.每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0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阿森斯( AIS)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睡眠率改善程度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进行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伴睡眠倒错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李宁  张莹 《北京中医药》2017,36(1):74-76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9例PCOS排卵障碍患者共随机分为3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对照组分别为普通针刺组(普通针刺法治疗)及克罗米芬组(克罗米芬治疗)。30天后观察排卵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2个对照组均为88.7%,观察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为67.9%,普通针刺组为58.5%,克罗米芬组为56.6%,观察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周期恢复率94.3%,对照组均为8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激素水平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法因时取穴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普通针刺法或克罗米芬疗法。  相似文献   

9.
梁松柏 《中国针灸》2004,24(Z1):80-81
子午流注针刺疗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66个特定经穴为基础,以时间变化为依据,根据五输穴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脏腑等按时开穴补泻的一种治疗方法.子午流注疗法在我国由来已久,2000多年前的<内经>就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四季昼夜时辰不同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后世历代医家对此均有发展.笔者运用子午流注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时间因素对十三鬼穴治疗躁狂症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支法针刺十三鬼穴组、药物治疗组和常规十三鬼穴针刺组,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躁狂量表(BRMS)、大体评定量表(GAS)及病情严重度量表(CGI-SI)进行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子午流注纳支法针刺组88.89%,药物治疗组81.82%,常规针刺组76.92%,经统计学分析,子午流注纳支法针刺十三鬼穴组和药物治疗组疗效相当,且优于常规针刺组。各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法针刺十三鬼穴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存在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10-211
目的 :观察"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对照组采用"地方平太阳时"子午流注针法,10 d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8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4.44%和2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80例黄褐斑就诊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子午流注针法加面针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按时取穴针法,再加面部色斑区,合谷穴。对照组只取面部色斑区,合谷穴。结果治疗组的疗程日月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加面针治疗黄褐斑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方法对痛经患者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依据循证医学/DME原则,运用随机盲法,将106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53例应用子午流注因时取穴针法治疗痛经为观察组,以另53例应用普通常规辨证论治针法治疗痛经为对照组。对子午流注因时取穴针法治疗痛经的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因时取穴针法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普通针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制备家兔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分组治疗7天后,剖腹取胃,ELISA法检测家兔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家兔胃黏膜EGF、TG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辰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最高,且高于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结论:常规针刺配合子午流注针法能够促进胃黏膜EGF和TGF-α的合成与分泌,对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低频疗法、单纯低频疗法及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阳虚型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将72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运用VAS疼痛视觉量表和WOMAC量表观察比较3组治疗针对疼痛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组治疗7天、14天时VA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子午流注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疗后与疗前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子午流注组大于其他两组;而WOMAC量表疼痛评分在治疗7天时无显著差异(P>0.01),但在第14天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子午流注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疗法较其他两种方式更能有效缓解阳虚型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安全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采用火针治疗方式,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急性痛风纳入标准的6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基于子午流注火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依托考昔及少量秋水仙碱。疗程1周,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关节疼痛、压痛、红肿及活动度)积分、疗效指数及血清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1);治疗组血清尿酸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子午流注火针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取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辨证取穴组和联合治疗组(子午流注组+辨证取穴组),分别治疗。结果:子午流注组40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进步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辨证取穴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进步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联合治疗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P<0.01)。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与辨证取穴联合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慢性咽炎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以观察表序号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体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统计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体针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子午流注指导下中药热敷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指导下中药热敷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156例分为对照组、中药热敷组、子午流注热敷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在此基础上,中药热敷组给予中药封包热敷腹部,子午流注热敷组择时于卯时和辰时用中药封包热敷腹部。对比分析三组的疗效、便秘症状积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结果:中药热敷组和子午流注热敷组的便秘症状积分、大便性状分型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子午流注热敷组便秘症状积分显著低于中药热敷组(P0.05),大便性状分型正常比例和临床疗效显著高于中药热敷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中药热敷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外用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照组予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并于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比较两组SCORAD评分、VAS评分、角质层含水量、PH值、TEWL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SCORAD评分、VAS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H值、TEWL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榴莲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远期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