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林特小组模式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分辨自身和患者的情绪反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巴林特小组对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巴林特小组在我国的研究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未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由高年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形式对护士予以心理疏导工作;观察组护士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满意度评分、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改善自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对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成立巴林特小组,每月组织1~2次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于培训前及完成22次培训后,比较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巴林特小组培训后骨科护士的"换位思考"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提高(P0.01),共情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未提高(P0.05);72.73%的骨科护士存在轻中度及以上的职业倦怠感,培训前后职业倦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士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感,巴林特小组培训对骨科护士在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秀芬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96-1398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及负性情绪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根据自愿原则对呼吸内科20名护士进行巴林特小组封闭式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呼吸内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等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呼吸内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极应对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能促进呼吸内科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及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实践,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压力调适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将参加培训的肿瘤专科护士分组,按照巴林特小组的实施步骤进行临床案例汇报与分析,识别和纠正在临床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或压力。结果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使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中形成新视角和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对于患者的理解,提高换位思考的敏感性。改善了护士负性情绪体验,缓解了职业压力;同时在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上起到积极作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提升了护士的职业素养,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结论将巴林特小组实践活动应用于肿瘤专科护士培训中,有效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压力,是较好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晓新  董桂秋  刘姚 《当代护士》2021,28(9):189-190
目的 探讨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对骨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选取苏州九龙医院骨科医护人员5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人.观察组接受了为期10个月的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仅参与调查研究.采用Maslas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调查骨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变化情况.结果 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前,两组骨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后,观察组情感耗竭为(18.14±4.63)分,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t=2.577,P=0.013;t=-2.273,P=0.027);去人性化为(7.16±3.41)分,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t=3.071,P=0.003;=-2.830,P=0.007);低职业效能为(39.27±8.84)分,高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t=-2.943,P=0.005;t=2.975,P=0.004).结论 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能改善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2017年3月,对湖南省儿童医院内科及外科门诊的20名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巴林特小组培训,并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评估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后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除语言沟通能力及非语言沟通能力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团队沟通能力、情感感知和困难情境沟通能力得分较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有所改善,情绪耗竭及低职业效能维度得分较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探讨其在工作领域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f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重庆市3所医院的513名护士,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总均分为(3.49±0.68)分,高于中等强度值;家庭-工作冲突总均分为(2.55±0.71)分,低于中等强度值.工作时间、科室与医院等级是工作-家庭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劳动人事关系是家庭-工作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比家庭-工作冲突更严重,工作领域变量与工作-家庭冲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巴林特小组的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论述巴林特小组活动在临床护理人员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即通过巴林特小组工作方法的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很好地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特点,做到换位思考,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有助于护理人员得到职业上的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并且能够引导护理人员自我反思,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鲍雨婷  郝雅楠 《上海护理》2021,21(12):46-50
目的 探讨肿瘤医院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于2020年1月-2月选取天津市某肿瘤医院护士22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分析肿瘤医院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调查研究对象工作家庭冲突总分为50.17±12.89分;积极应对维度均分为2.03±0.57分,消极应对维度均分为1.72±0.83分;职业倦怠均分为3.17±0.98分。工作-家庭冲突各维度均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r=0.618~0.697,P<0.01);积极应对维度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r=-0.248,P<0.01);消极应对维度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r=0.31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家庭冲突的时间维度、压力维度、行为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肿瘤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可独立解释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倦怠49.2%的变异。结论 肿瘤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帮助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处理问题,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模式在提升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0名门诊护士,分3批进行培训,每批进行6次巴林特小组成员的临床理论、操作、制度及医患沟通理论培训。培训中选取临床中困难情境的案例,对案例进行汇报及分享。比较培训前后小组成员的临床沟通能力并利用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巴林特小组成员的团队沟通、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困难情景沟通各维度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培训后总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巴林特小组模式可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新入职护士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和2020年入职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入职的5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20年入职的50名新护士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干预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培训。比较培训2年结束后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培训满意度得分,以及干预组培训前后个人特质得分。结果:培训结束后干预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19±4.42)分,培训满意度得分为(93.51±1.17)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25.46±3.88)分、(84.32±1.25)分];干预组培训后个人特质得分[(21.80±1.37)分]高于培训前[(16.64±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培训满意度、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培训管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工作、家庭是满足个人生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逐渐成为历史,双职工家庭已成普遍现象.女性参加工作以后,工作相关需要的增加限制了她们对家庭角色的参与和贡献.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组织要求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程迪  胡德英  郭潇  代艺  孙丽 《护理学报》2020,27(15):69-73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48例, 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实施干预3个月,1次/周,60 min/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方法能改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 通过自主报名方式招募91名护士参加人文关怀能力培训,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名和试验组36名.对照组参加6次医院组织的人文关怀主题讲座,持续1年时间;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季度增加1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比较两组培训前、培训半年和培训1年后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路敏  李莺  吕勤  庞建喜 《妇幼护理》2022,2(20):4724-4726
目的:分析正念疗法结合巴林特小组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用2020年3月-2022年9月接受正念疗效结合巴林特小组的医护人员共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干预的医护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知觉压力与职业倦怠评分。结果:活动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前两组知觉压力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知觉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前两组职业倦怠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职业倦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疗法结合巴林特小组能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缓解职业压力带给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九群  石兰萍 《现代护理》2006,12(27):2554-2556
目的分析护士在工作与家庭两方面的冲突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士与其他职业女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护士在工作与家庭上的冲突大于其他职业女性。护士在工作与家庭上的总体冲突较大;工作对护士与家人的共处时间、家务承担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在工作与家庭的3种冲突中.护士在时间、精力和行为上的冲突都明显大于其他职业女性。结论护士需要社会和家庭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护理管理者也需要对护士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护理人员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实践,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自我的认知,降低负性情绪,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护患关系。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便利抽样选取某院临床护理人员65名,对其在巴林特小组培训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the coping strategies ques tionnaire,CSQ)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后护理人员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等因子分下降,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的应对方式趋于积极的成熟的方式,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而"退避"等应对方式显著减少,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情绪管理时,采用巴林特小组形式的培训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处理护患关系中的负面情绪,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达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对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