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基于智能黄疸仪的远程监测随访系统对减少新生儿严重高疸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纳入的新生儿 10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租用远程黄疸检测系统将其分为观察组 (500 例,租用远程黄疸检测系统)和对照组(500 例,没有租用远程黄疸检测系统)。评估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于 20 mg/dl)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门诊随访率及出院后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 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门诊随访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院后再入院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基于智能黄疸仪的远程监测随访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 脑病发生率以及门诊随访率,但对新生儿出院后再入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新生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规律。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统计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与2003年全年未实施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进行对比,以客观评定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6.93%,观察组为15.21%;对照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05%,观察组无脑损伤病例报告。结论动态监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干预治疗极大地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泳护理在新生儿黄疸防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分娩的16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游泳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生3 d、4 d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3.75%(χ~2=5.380,P=0.021);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t=14.020,P=0.000)。结论:对足月新生儿采取游泳护理,可加快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4.
何冬卉 《全科护理》2012,(5):402-403
[目的]探讨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母婴同室的95例足月早期新生儿黄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10min~15min,对照组予常规沐浴,按需哺乳。每日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TCB)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TCB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高胆红素血症转新生儿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5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5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游泳和抚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的出现及消退时间、出生5 d内的黄疸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髙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出现时间延长,消退时间缩短,出生后第2,3,4,5天的黄疸指数降低(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8.
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抚触组在新生儿娩出24h内开始给予抚触,对照组不予抚触。观察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抚触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肠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行为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及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妇产科接收的新生儿562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实施标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妇产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行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及黄疸异常发生率、出生后1个月内的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以及新生儿家属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异常发生率3.91%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1.0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1.39%、7.83%,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7.28±1.03)h也明显比对照组(10.35±2.12)h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的控制总有效率97.15%明显高于对照组83.27%,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满意率97.86%与护理操作技巧满意率92.17%都高于对照组82.21%、78.65%,组间差异都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使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更久,同时降低了新生儿黄疸异常发生率与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倪敏洁  陈斌  斯奇  王蕾  周临 《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目的 探讨多因素预测在足月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12例足月新生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5例和观察组227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预测,观察组采用脐血胆红素、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和黄疸相关围产因素相结合的多因素预测,按照预测出的高中低危风险分别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统计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及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人数,观察新生儿黄疸多因素预测分布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提高评估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结果 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影响足月新生儿黄疸评估的主要因素为脐血胆红素、黄疸相关围产因素、24~60小时胆红素值.结论 多因素预测能早期、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早期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因黄疸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预防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母乳喂养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便频率、胆红素峰值、黄疸持续时间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日龄5 d时,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日龄1 d时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频率高于对照组,胆红素峰值低于对照组,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加快足月新生儿胎便排出,缩短黄疸持续时间,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剖宫产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每日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在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黄疸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出生的710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其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n=3482)和观察组(n=3623)。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新生儿,即实行母婴同室。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健康新生儿早期的喂养、睡眠、穿衣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5d内,经皮测黄疸指数和新生儿体质量下降指数。统计出生12个月内,两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率。结果日龄2~5d,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和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12例新生儿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住院,住院率分别为(8.17±4.59)%、(13.67±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1)。结论实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健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抚触能否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新生儿出生满 2 4h后连续 5d行新生儿抚触及皮测黄疸指数 ,并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 2日至第 6日抚触组新生儿皮测黄疸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抚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尽管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 ,但抚触有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经社区访视的肉眼判断为黄疸的193例阿氏评分为10分的足月新生儿中,来院就诊的经生化检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172例新生儿(已除去胆红素测定为正常值的21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7例,对照组75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经早期干预后,其黄疸消退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黄疸减轻人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使新生儿尽快消除黄疸或减轻黄疸,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率和高胆危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55-1856
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科娩出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2例,对照组以肉眼目测、血红胆红素测定法对比性预测,以蓝光、鲁米那、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可疑溶血病、早产儿、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所产新生儿纳入高风险人群,动态监测血红胆红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干预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日,对照组与观察组黄疸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和干预治疗路径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增进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促患儿及早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退黄洗剂在新生儿药浴中预防、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0例):退黄洗剂200ml加入温水2000ml药浴时间20 min;对照组(200例)常规沐浴:比较2组产后第5天生理性黄疸程度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第5天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胆红素有一定降低作用,可降低新生儿高血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方法 简单经济,家长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退黄洗剂在新生儿药浴中预防、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0例):退黄洗剂200ml加入温水2000ml药浴时间20 min;对照组(200例)常规沐浴:比较2组产后第5天生理性黄疸程度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第5天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胆红素有一定降低作用,可降低新生儿高血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方法 简单经济,家长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