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电针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电针组42例,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电针治疗,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30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电针治疗。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电针组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早期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承山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药物组,每组60例.电针组穴取承山,用频率为2 Hz/100 Hz疏密波治疗,术后30 min治疗第1次,次日起每日上午坐浴后治疗1次;药物组术后30 min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2片,以后每日换药前口服2片.两组各治疗4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联合电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采集83例TURP术后OAB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联合组于术后当日起给予中药敷脐,热熨每日3次,每次30 min,结合穴位电针刺激,取穴关元、肾俞、膀胱俞,下髂治疗30 min,每日1次,连续2周.对照组于术后当日起给予口服托特罗定2 mg,每日2次,用药2周.比较两组患者TURP术后置管期内膀胱痉挛伴疼痛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自主排尿期内的每次尿量、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日尿急次数、OABSS评分.结果 联合组患者TURP术后置管期内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期联合组发生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每日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每日尿急次数、OABSS评分等均较对照组减少,而每次排尿量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中药敷脐联合电针治疗TURP术后OAB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与电针联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效果。方法将行TURP术后OAB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给予中药敷脐联合电针治疗,中药敷脐热敷30min/次,3次/d,每日换药1次;电针治疗1次/d,每次留针30 min。对照组40例术后口服托特罗定2 g/次,2次/d。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术后7 d膀胱痉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术后第2周2组每日排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每日尿急次数以及OAB评价量表(OABSS)评分。结果术后7 d观察组膀胱痉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每日尿急次数以及OABS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每次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联合电针刺激穴位治疗TURP术后OAB患者,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置管期膀胱痉挛以及自主排尿期的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减少OABSS评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腰椎术后贫血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60例因腰椎椎管狭窄症接受腰椎开放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阿胶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术后当天皆开始予蔗糖铁200 mg静滴,每2 d 1次。复方阿胶浆组于麻醉清醒12 h后开始给予复方阿胶浆口服,持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5天、2周及1个月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记录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之和,评价2组术前、术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复方阿胶浆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方阿胶浆组术后1个月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阿胶浆联合蔗糖铁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术后贫血,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血生膏方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血生膏方口服,两组疗程为14天。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第1、3、7、14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隐性失血量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Hb、H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7、14天Hb、H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血生膏方可减少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值的下降速度和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针大肠俞、承山、二白穴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基础治疗3d;电针组予基础治疗配合电针大肠俞、承山、二白穴,疏密波,2Hz/15Hz,强度0.5~2mA,留针30min。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电针组与对照组术后均出现肛门疼痛、水肿、便血等症状。术后第1天,电针组与对照组对症状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天,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术后肛门疼痛、坠胀、便血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在改善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疼痛、坠胀、便血等症状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电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取双侧下髎、承山穴,选取频率为2/100 Hz疏密波进行电针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对照组电针每日1次,即在术前30 min进行电针治疗;观察组电针每日2次,即在术前30 min和术后2 h各电针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4 h、12 h、24 h各时间点肛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结果两组术后第4 h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止痛药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但不同频次电针镇痛效果有所差异,电针每日2次比电针每日1次的镇痛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退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热峰值出现在术后第2天,此后各组体温均值逐渐下降,治疗组体温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退热疗效相比,治疗组为84.8%(28/33)、对照组为50.00%(17/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对照组为67.6%(23/3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降低体温峰值、缩短术后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寒热错杂的临床症状,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针承山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n PL  Yang W  Zhang LC 《中国针灸》2011,31(5):413-41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承山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药物组,每组60例.电针组穴取承山,用频率为2 Hz/100Hz疏密波治疗,术后30 min治疗第1次,次日起每日上午坐浴后治疗1次;药物组术后30 min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2片,以后每日换药前口服2片.两组各治疗4次,评价术后5、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术后5、24、48、72 h测得的疼痛积分,电针组分别为6.78±2.12、5.56±1.87、4.34±2.23、3.15±2.11,均低于药物组的7.56±2.01、6.23±1.15、5.57±2.21、4.34±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承山穴能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87例LDH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组(n=95)和椎间孔镜组(n=92)。电针组在病变节段患侧选取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椎间孔镜组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行病变节段突出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VAS、ODI、SF-36量表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椎间孔镜组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间孔镜组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高于电针组(P<0.05); 治疗后12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椎间孔镜组近期疗效优于电针治疗组,两组远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2.
李群玉 《新中医》2021,53(2):156-15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康复锻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直腿抬高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随访2个月改良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2个月改良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和康复锻炼治疗寒湿痹阻型LDH,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寸劲推拿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寸劲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功能障碍ODI积分、疼痛VAS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79.0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功能障碍ODI积分、疼痛V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功能障碍ODI积分、疼痛VAS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寸劲推拿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满意,可减轻患者腰腿部的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推拿及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采取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者设为对照组(53例),将采取身痛逐瘀汤、推拿及针灸联合治疗方案者设为研究组(53例),就两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腰腿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7);两组治疗后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为0.000),而研究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直腿抬高试验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推拿及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腰腿疼痛症状及活动功能,可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性(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直腿抬高度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评价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12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 例)和对照组(61 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乐葆合甲钴胺。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 周、随访第12 周的VAS 评分、JOA 评分、Os原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淤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 周结束后,2 组患者的VAS 评分、ODI 评分均明显降低,JOA 评分明显升高(P<0.05),2 组间ODI、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盂第12 周随访时,2 组患者的VAS 评分、ODI 评分、JOA 评分呈上升趋势,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榆治疗组有4 例手术、4 例失访,4 例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 例手术、3 例失访,2 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其临床疗效和西乐葆合甲钴胺临床疗效相当;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短期随访疗效确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老年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血瘀型LIDP患者120例,依据就诊序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推拿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腰部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腰部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血瘀型LIDP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腰部疼痛、腿部麻木、行走障碍和直腿抬高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腰部关节活动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直腿抬高扳腿法对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松解类推拿手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直腿抬高扳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直腿抬高扳腿法。2组均以治疗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侧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量表评分(JOA评分)变化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4%(37/50)、54%(27/50),总有效率分别为96%(48/50)、94%(47/50),观察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直腿抬高角度均显著增大(P均<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患侧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疼痛症状加重等手法反应,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臀疼痛症状加重。结论在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改进的直腿抬高扳腿法较常规的直腿抬高扳腿法疗效更为显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9.
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电针组,各30例.火针组予火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火针点刺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常规针刺肾俞、秩边、环跳等穴;电针组予电针治疗,取穴同火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简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现有痛强度(PPI).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其中简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中的情感项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火针组较电针组评分下降明显(P%0.05,P%0.01).结论:火针疗法和电针疗法都能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两者比较,火针疗法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功能及缓解腰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