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正逐年增长,然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清楚,探究明确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女性乳腺癌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及掌握某地区女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及时确定,为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某院自2002年6月~2010年10月积累观察的546名女性乳腺病患者的确诊数量、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14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与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配比病例对照性研究。研究包括妇科史、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饮酒史等。[结果]该地区乳腺癌的多发年龄为38~58岁,20~29岁妇女中亦发现乳腺癌患者,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趋势。哺乳是降低乳腺癌患病几率的保护因素;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用避孕药物以及被动的吸烟是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月经初潮年龄、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以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向,重要危险因素为患有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以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探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该文从乳腺癌发病的地域分布状况及近年西方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趋势,病因学研究及对乳腺癌发病有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乳腺癌的发病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及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累积观察的7518名女性乳腺病人中乳腺癌患者的数量、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将2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同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其妇科史、肿瘤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结果本地区该病的多发年龄为40-60岁,20-29岁妇女中也发现乳腺癌病患者。提示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避孕药及被动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哺乳是保护因素。月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深圳宝安区女性乳腺癌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3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病人匹配对照后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绝经晚、有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肉类摄入多等是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初潮年龄晚、有职业、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活产次数多则能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病不仅与生理、遗传因素有关,还与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密切联系。加强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知识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乳腺癌是妇女中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国虽为乳腺癌的低发区 ,但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 ,防治乳腺癌的重要性已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进行 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苏南地区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并探讨其保护因素。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5年 10月至 1996年 12月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的 6个市区综合医院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病人 116例。在相同医院同期入院的非乳腺疾病、非内分泌疾病、非肿瘤疾病的女病人中 ,按年龄相仿 (± 2岁 ) ,…  相似文献   

7.
1 乳腺癌患者年轻化 城市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饮食的污染、紧张的心理压力,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人为的一些因素都导致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在世界范围内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从传统的膳食模式转而逐渐趋于西方化,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在迅速增长.由于膳食因素一直被研究者视为乳腺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该文通过查阅既往文献回顾了肉类、牛奶、大豆类食物和蔬菜水果等膳食因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由于膳食因素作为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亟需设计良好、大样本的研究来明确如何从膳食因素方面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上海预防医学》1998,10(3):99-100
通过各种研究,证实与癌症的发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各种因素称危险因素;患某一种癌症的大多数病人都具有的因素称高危险因素,而具有某一癌症的高危险因素者称为高危险人群。大量的研究证实.乳腺癌的高危险人群具有下列高危险因素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年龄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2014年该区疾病预防控中心肿瘤报告系统中的乳腺癌患者89例,选择离病例最近的邻居中无血缘关系,经查体健的人群79例;病例和对照均为本区常住居民。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人口学特征、女性生理生育因素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和对照两组间在BMI、流产数、参加公益活动、曾患多种乳腺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吃红肉、玉米和生活负性事件多等8个因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乳腺癌家族史和生活负性事件多等3个因素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公益活动为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辖区妇女的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总体知晓率为36.3%。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BMI、乳腺癌家族史和精神因素相关。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相关宣传,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及其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其变化,为有效防制乳腺癌发生及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危险因素研究.通过1:1病例对照方法,调查某市2002~2003年新发女性乳腺癌患者,调查内容主要有生理因素、生育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等,统计分析方法为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危险因素变化研究.将在中分析获得的危险因素与已有的Meta 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12个暴露因素与该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获得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乳腺良性疾病史、职业接触、性格内向、高脂饮食、睡觉时不摘文胸.(2)部分乳腺癌危险因素发生变化,其中以职业接触、高脂饮食和睡觉时不摘文胸表现明显.结论 乳腺癌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有效控制乳腺癌,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1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与190例对照女性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利用决策树模型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决策树模型为5层9分类模型,筛选出4个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经历负性事件、有良性乳腺疾病、有流产史和缺乏求医意识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初潮年龄晚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放松心情、增强求医意识以及努力提高自身的健康状况对预防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广州两地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广州两地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水平,筛选危险因素。[方法]于2006年到2007期间问卷调查了2223人,其中乳腺癌病人729例,对照1494例,分析调查所得资料。[结果]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中影响较突出的是:有绝经史、有流产史、有药物避孕史、有乳腺癌家族史、不良情绪、不良事件、情绪调节能力差、劳动强度大、年龄。[结论]乳腺癌重在预防,应结合其危险因素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拟乳腺癌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表调查152例乳腺癌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乳腺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且初潮年龄在12岁以下者、初次足月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绝经年龄55岁以上者、高脂低膳食纤维饮食者、肥胖者、有电离辐射等职业接触者多见.既往有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乳腺癌远处转移率显著升高(χ2=23.53,P<0.001).结论 40~60岁妇女、初潮年龄提前(小于12岁)、初产年龄晚(大于35岁)、绝经晚(大于55岁)、喜食高脂低膳食纤维食物、肥胖、有电离辐射等职业接触及既往有乳房良性病变均属于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防治专家笔谈:乳腺癌发病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预防医学》1998,10(3):97-9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美国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据美国癌症研究机构1990年公布的材料,每9名美国妇女在一生中将会有1名妇女罹患乳腺癌。乳腺癌的发病呈现世界范围的增长,有资料显示,垒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上升的幅度为0.2%~8%。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虽然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女性乳腺癌病因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该病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死因,占新诊断的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32%。我国缺少近年来的乳腺癌发病统计资料,但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资料看,乳腺癌已为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第1或第2位。当前,乳腺癌的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但从目前研究的现状看,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女性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大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39-4741
目的:探讨肥胖与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06例健康女性做对比性分析。结果: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体重指数及甘油三酯组P值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加1个等级乳腺癌危险性增加OR4.78~10.63;甘油三酯增加1个等级乳腺癌危险性增加OR5.66~8.67,随着体重指数及甘油三酯增加,随之乳腺癌危险性也呈增加趋势。结论: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肥胖、高甘油三酯存在正相关关系,控制高热量饮食及体重的增加,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乳腺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发病趋向及影像学普查方法,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探讨乳腺癌流行病学特点,明确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乳腺癌普查方法。结果: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生殖因素、激素代用品的应用、不合理的营养、饮食以及接受放射线等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重视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X射线检查是目前早期发现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以及掌握女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及时确定,为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对乳腺痛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建德地区30~70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影响因素,为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该院就诊且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6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女性166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包括乳腺癌家族史、生育史、既往月经状况、服药情况及乳腺疾病状况等。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流产史、初潮年龄、自然绝经年龄、行经时间、家族史、使用激素类药物、既往乳腺疾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调整年龄和绝经状态等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家族史、服用激素类药物、既往存在乳腺疾病史及初潮初产间隔时间长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均P0. 05);而生育史、哺乳史及初潮年龄晚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均P0. 05)。以绝经状态进行分析,绝经女性中,初潮年龄晚、有生育史及无流产史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均P0. 05);未绝经女性中,初潮初产间隔时间超过17年是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 05)。结论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既往存在乳腺疾病史和初潮年龄等,生育史和哺乳史是有效保护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加强宣教,鼓励女性尽早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同时做好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