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85例糖尿痛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结果男性糖尿病组L2~L4,Ward三角区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大转子区BMD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女性糖尿病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可致骨密度降低,除积极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8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男性糖尿病组L2~L4,Ward三角区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大转子区BMD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女性糖尿病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可致骨密度降低,除积极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 (DM )患者骨密度 (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73例2型DM患者及 2 8例健康者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的BMD ,并对其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几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L2~ 4BMD与对照组无差异 ,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BMD均较对照组降低。老年男性DM患者年龄与BMD呈负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容易合并骨质疏松 ,所以 2型DM人群应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来看待并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骨密度(BMD)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A组非超重型(体重正常,BMI 18.5~22.5 kg/m^2)糖尿病肾病患者,B组肥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I 22.6~25.5 kg/m^2),C组超重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I>25.5 kg/m^2)。另选取30例非肥胖非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每组患者血清PTH,血钙,血磷与Ward三角区值、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桡骨全段、腰椎区的骨密度值,记录血清PTH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骨质疏松所导致的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血清PTH、血磷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BMI升高,血清PTH、血磷水平显著升高,血钙水平显著降低。A组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腰椎区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B、C两组Ward三角区值、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桡骨全段、腰椎区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BMI升高,各部位骨密度值明显降低。A组疲劳乏力、肾结石绞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B、C两组疲劳乏力、肾结石绞痛、恶心呕吐、血清PT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BMI升高,血清PTH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A组颈椎腰椎病、致残数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B、C两组行动受阻、颈椎腰椎病、骨折史,致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MI升高,骨质疏松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PTH与BMD的测定对于肥胖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PTH值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肥胖程度逐步增高,BMD值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肥胖程度逐步降低,且不同区域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测定部位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区。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可将骨密度测定作为对糖尿病性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密度联合血清骨代谢指标监测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8月TAO患者58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8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d抽取空腹静脉血4ml,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NP)及破骨细胞活性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BAP)含量,并检测大转子区、Ward三角、股骨颈及L_(2~4)(第2~4腰椎)骨密度。结果研究组血清ABAP、N-MID、PⅠNP、β-CTX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重度组血清ABAP、NMID、PⅠNP、β-CTX水平较轻度组高(P0.05);研究组大转子区、Ward三角、股骨颈及L_(2~4)处骨密度较对照组小(P0.05);重度组大转子区、Ward三角、股骨颈及L_(2~4)处骨密度较轻度组小(P0.05);骨代谢指标中ABAP、N-MID、PⅠNP、β-CTX水平与TAO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大转子区、Ward三角、股骨颈及L_(2~4)处骨密度与TAO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程度增加其变化幅度越大,可用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及骨钙素联合检测评价骨转换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骨密度与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的关系,以及其在骨质疏松症中评价骨转换的价值。方法:①选择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2003-06/2005-06门诊健康体检者238例,年龄50~86岁。正常组99例,女69例,男30例,骨质疏松症组139例,女94例,男45例,两组均以每10岁为1个年龄组。②采集受试者空腹时肘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的含量,同时用LUNA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骨骨密度。观察两组股骨头、大转子、Ward三角区骨密度,β-胶原降解产物和骨钙素浓度变化。结果:纳入23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人血清中的β-胶原降解产物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29,P<0.05),骨钙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9897,P<0.05),二者都与性别无关(P>0.05)。②骨质疏松症各年龄组的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骨钙素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③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骨密度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④骨质疏松症患者各部位骨密度与β-胶原降解产物和骨钙素浓度无相关性。⑤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分别取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69.6%,21.5%,特异性为70.0%,78.3%,阳性似然比为2.32,0.99,阴性似然比为0.434,1.002,假阳性率为30.0%,21.6%,假阴性率为30.3%,78.4%,阳性预测值为75.3%,56.6%,阴性预测值为63.6%,43.1%。联合检测两指标,诊断的敏感性达77.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骨密度能全面合理评价骨转换,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及诊断,预防危险性骨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8例48~65岁绝经后妇女的血清MMP-2, 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骨密度(BMD),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AKP)和血清磷(P).将骨密度检测正常的30例妇女列为正常组,有骨质疏松症(OP)的48例为OP组.结果:①OP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1388±121)μg/L高于正常组(1126±141)μg/L(P<0.01).②OP组血清MMP-2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在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性消失.③OP组血清MMP-2与血清Ca负相关(P<0.05),与血清AKP和P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密度和Ca呈相关性,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100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杰  王珂 《临床医学》2005,25(7):36-3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BMD)检测,测定部位为腰椎1~4前后位、腰椎2~4侧位、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区。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应将骨密度测定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 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 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 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 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 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 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绝经后妇女(观察组)和正常育龄期妇女(对照组)的骨代谢相关指标,及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探索骨质疏松症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观察口服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25例不加任何处理.观察组42例受试者给予以口服钙尔奇D600 mg/d以及阿仑膦酸钠肠溶片70 mg,每周1次,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指标及瘦素、IL-6水平,以及观察组服药前、服药6个月末和停药1年后腰椎2~4(L2~4)、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股骨粗隆的骨密度,以及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肝、肾功能,血清钙(Ca)、磷(P)等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口服阿仑磷酸钠肠溶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2~4及左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69.22±7.01)μg/L vs (11.37±4.86)μg/L( P<0.01).应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L2~4以及左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治疗前、治疗后和停药1年L2~4(0.83±0.08)g/m3、(0.88±0.08) g/m3和(0.87±0.07)g/m3(p<0.05);股骨颈(0.68±0.11)g/m3、(0.72±0.07)g/m3和(0.73±0.06)g/m3( P<0.05);骨股粗隆(0.61±0.09)g/m3、(0.71±0.09) g/m3和(0.69±0.08)g/m3(P <0.01);Ward三角区(0.48±0.13)g/m3、(0.57±0.11)g/m3和(0.55±0.13)g/m3(P<0.01).ALP、BGP、TRA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观察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绝经后骨代谢加快相关,与体脂含量及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口服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可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密度,降低骨转化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0.05~0.001,t=2.88~7.34,P<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0.01;r=-0.532,P<0.01;r=-0.418,P<0.01;r=-0.642,P<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 (BUA)、超声声速 (SOS)、髋部骨矿含量(BMC)及骨密度 (BMD)变化 ,进一步了解COPD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测定COPD老年男性患者及对照组各 3 0例的跟骨BUA、SOS和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粗隆的BMD、BMC以及动脉血气。结果 老年COPD组的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粗隆的BMD、BMC以及跟骨的BUA、SOS均较对照组的测定值低 ,差异有显著性。COPD组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较对照组低 (P <0 .0 1)。结论 COPD患者因缺氧引起各脏器受损 ,加速骨量丢失而易患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239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各组的血清25(OH)D水平。以血清25(OH)D=20μg/L为界进行分组,将上述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0μg/L)和维生素D不足组(≥20且30μg/L),比较两组白蛋白尿发生率。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白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8.5%、39.4%(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UACR负相关。结论血清低维生素D水平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继红  成金罗  叶新华  凌琰 《临床荟萃》2012,27(5):379-381,385
目的 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aibetes,T2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2 215例T2DM患者(男1 142例,女1 073例)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nter),髋部总体(Htot)和华氏三角(Wa rd) BMD.结果 ①中老年T2DM患者L1~4、Neck、Troch、Inter、Htot和Ward BMD在3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测量部位中Ward区BMD绝对值最低,是BMD变化的敏感的区域.②女性各测量部位BMD均低于男性(P<0.01).男女L1~4、Inter、Htot、Neck、Troch、和Ward区BMD分别为0.88(0.10) vs 0.78(0.22)、1.12(0.19) vs 1.00(0.23)、0.96(0.16) vs0.83(0.15)、0.82(0.15) vs 0.73(0.18)、0.69(0.14) vs 0.57、0.60(0.18) vs 0.52(0.22).③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4组后比较BMD,随着BMI值的增加,各测量部位BMD呈上升趋势.结论 中老年T2DM患者BMD骨峰值出现在30~40岁.T2DM患者女性BMD值在各个测量部位均低于男性.各部位BMD随BMI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舜 《新医学》2005,36(10):576-577
目的:探讨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仪测量56例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观察组)及60名同龄绝经期妇女(对照组)的全身(总体)、腰椎(L1~L4)、股骨上段(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腰椎骨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的骨密度比同龄妇女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故应定期测定骨密度,以便及时对骨质疏松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指数能否作为骨折风险的初筛指标。方法 Lu-nari 双能 X 线吸收仪测量患者腰椎 L1-4,髋部股骨颈、股骨干、大转子、Ward′s 三角区的骨密度(BMD)值,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60例患者分为骨质正常组、骨含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等危险因素的差异,及3组患者各部位的 BMD 值及矿盐水平的差异,对3组患者各部位的 BMD 值与 OSTA 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 OSTA 指数预测 BMD 值的价值。结果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 )患者骨质疏松组、骨含量减少组、骨含量正常组,在年龄、病程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腰椎、股骨颈、Ward′s 区、大转子、股骨干的 BMD 值及矿盐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腰椎、股骨颈、股骨干、Ward′s 三角区的 BMD 值与 OSTA 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OSTA 指数作为绝经后 T2DM 患者骨质疏松疾病筛查工具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股骨上端几何结构和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股骨上端几何结构和骨密度的分析,了解其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3/2004-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的患者47例。另选择门诊健康查体的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骨密度。所有受试对象均拍摄包括股骨上段在内的X线骨盆平片,测量股骨颈轴长及颈干角,同一平面股骨上端骨皮质厚度,并测定Singh指数。结果:参与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近端3个部位骨密度:骨折组股骨颈骨密度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转子处骨密度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股骨上端几何结构测量数据:骨折组颈干角和股骨颈轴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折组同一平面股骨上端骨皮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Singh指数Ⅲ度以下人数所占百分比:骨折组的Singh指数Ⅲ度以下占83%,对照组为54%,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髋部骨密度、股骨上端几何结构结合Singh指数可以提高对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骨密度 (BMD)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用X线骨密度仪测定 112例绝经后T2DM患者和 74例非糖尿病对照者正位腰椎 (L2 ~L4)及股骨近端 [Neck区、Ward区、GT(大转子 ) ]BMD ,血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LP) ,病例组加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浓度。结果 绝经后T2DM患者L2 、L3 、L4、Neck、Ward区、GT的BMD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2 ~L4BMD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除L2 外 ,糖尿病 5年以上组 (DM B)上述各部位BMD低于 5年及以下组 (DM A组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显示 :年龄与Neck、Ward区、GTBMD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绝经年限与L2 、L2 ~L4BMD明显负相关 (P<0 .0 5 ) ,HbA1c同L2 、L3 、L2 ~L4BMD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体重指数 (BMI)与L2 、GTBMD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病程、血脂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T2DM患者血钙、血磷、ALP与对照组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绝经后T2DM患者各部位BMD明显高于对照组 ;年龄、绝经年限、血糖控制不良是BMD危险因素 ;BMI可能是T2DM患者BMD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并发白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方法纳入116例肾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和4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A组)。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及髋部BMD值。结果 4组L3、股骨大转子区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L3的BMD较A组显著降低,D组股骨大转子区BMD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BMD较绝经后健康女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