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索问·四气调神大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治病必先防病,能治“未病”,方称“上工”。只有在未病之时进行预防,增强人体正气即机体的抗病能力,也就是顺应四时变化,“春夏养阳,秋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将"治未病"理论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儿科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治和调护。"治未病"思想在儿科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开展。中医院更适宜开展"治未病"。  相似文献   

3.
<正>膏方,即膏剂、膏滋,是一类经特殊加工制作成半流体或半固体膏状的中药制剂,为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剂之一[1]。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膏方的应用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有着密切联系[2],是治未病体质调养的理想推广剂型[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顺四时变  相似文献   

4.
五脏相关治未病临床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再议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与生俱来的主题.一部中医发展史,始终把"治未病"作为水平和境界的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治未病的思想与方法.如今,国家又把"治未病"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职能主管的政务,提出由此"实现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目标,并且在全国十多家省市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使中医治未病的主题得到更全面的展开、更深入的探求.但是,要使治未病的工作真正实现全面深入的推进,不仅要有切实的行政措施和有力的组织保证,还要有更深入的理论思考,以便更好地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6.
刮痧治未病     
刘瑶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31-132
刮痧疗法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皮肤经络,有通调经络、活血祛瘀、调整阴阳、排除毒素、行气活血作用。同时,获得经络的循经传导感应与其有关的脏腑器官的康复联系之效应,从而恢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达到康复。因此,刮痧对于治未病来说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治未病     
赵凯红 《山西中医》2009,25(8):53-55
未病学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人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重视预防、重视内因、重视整体观念及防病经验多样性等特点,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正任智明先生:来函敬悉,你读《周易》,有一句"君子思患而预防之"引起你的特别注意和思考。我很赞同你的看法,这个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确实很重要。对社会的"动乱之患"要事先预防,对人体的"疾病之患"也要未病先防。对待疾病,首重预防,从源头上去治理,这就抓住了要害,抓到了根本。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圣人先贤早已警钟长鸣。《黄帝内经》大声疾呼:"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相似文献   

9.
小议治未病     
杜凯 《国医论坛》2006,21(4):47-48
"未病",是指没有发生疾病."治未病"的实质,是指导医生治病,最好是治病于其未病之先,也就是预防为主,具体表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个人临床实践的点滴感悟,从治其未生、未成、未发、未传和未变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探讨。说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不仅限于预防医学方面,而且对中医学临床同样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计算机检索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临床对照观察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防治人群、干预方法、效果评价标准、使用频次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3篇,涉及受试者37 104例。"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方面文献以常见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居多,"未病先防"文献涉及亚健康(28.08%)、健康(2.46%)人群。干预方法包括药物调治、中医特色疗法、健康管理、饮食调养、运动调养、心理调养等,以药物调治为主。效果评价标准多采用疾病疗效评价标准,其构成指标主要包括证候症征指标、生物学指标、量表测评指标、结局指标,以"证候/症状/体征"最常见(77.66%)。结论中医"治未病"临床应用广泛,目前研究主要存在对健康人群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干预方法多样但缺乏循证依据、效果评价指标多照搬套用疾病评价指标体系、效果评价标准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在众多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中,针灸以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而倍受欢迎。近年来针灸“治未病”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很大发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m)的库藏,从针灸治未病的临床常用方法和针灸治未病的临床观察及疗效两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思想是极富特色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它广泛适用于各个学科及各种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过程.对于临床,尤其对儿科临床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治未病”理论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正锦 《光明中医》2010,25(9):1550-1552
"治未病"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的,其含义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随着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治未病"理论受到生广泛重视。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治未病与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氛围、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应急管理的关系。指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治未病方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浅谈“治未病”及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素问》在《上古天真论》篇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纲领之后,紧接着在《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了著名的“治未病”主张:“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在《八正神明论》篇又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认识“治未病”的内容,首先是对“未病”的认识。“未”的含义可作不、没有和即将解,病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病指失去健康的状态;狭义之病指具体疾病,诸如感冒、心悸、胸痹、眩晕、不寐等。未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针灸临床如何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突显其特色与优势,加强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实际应用,从治神合道、规避邪气、起居调摄、辨别体质以及临床治疗的不同层次,阐述了针灸治未病的内涵.认为针灸治未病,既要重视针灸技术在无病预防、欲病防起、才病即治、治未盛之病等不同层次的灵活应用,也不能忽视中医学通行的养生法则.对全面发挥针灸的临床价值,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针灸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谈摄生治未病王丽艳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赤峰024001)古训:“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古人深知病而后医,不若无病先防之为愈也。因此,我们要从后天的养成观点推迟早衰出现,使五脏六腑的元气充、精血足,因为人的生命过程是有规律的,是随着年龄的...  相似文献   

19.
从肝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和临床总结,对肝与治未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肝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在中医文献中有多处记载,而且也得到现代临床的支持。因此,从肝未病先防和从肝既病防变的角度,提出了“从肝治未病”的观点,为临床治未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对指导临床预防工作有重大的影响。"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指在疾病尚未发生或是患病的前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发生发展,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针灸治未病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针灸治未病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和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也是针灸治未病在未来发展及研究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领域。首先,针灸治未病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其作用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介入的时机缺少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适应的临床病症,特定穴位选取及完整治疗过程也并未确切规范。针灸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需要在临床分级诊疗体系中大力推广;凭借着针灸"简验效廉"的优势,针灸治未病更应在基层医疗中普及,发挥防病保健的作用,加强对如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慢性病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更能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和自身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