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精室病证治     
精室病证治王劲松南京中医药大学94级男科研究生(210029)精室通常指男子藏精之所(《中医大辞典》),男子之精室当为奇恒之腑,与妇子胞(一般多认为系指女子的内生殖器官子宫,或包括妇女整个内生殖器官———《简明中医辞典》)相提并论,使男女奇恒之腑各有...  相似文献   

2.
精室当属男子奇恒之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多为中空的管腔性器官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有“六”者。而从古代的医著看男子奇恒之腑为“五”者 ,其实 ,男子的精室无论从形态上或是从功能上均可列为奇恒之腑 ,从而与女子的“六”数相对应。1 精室有奇恒之腑之形态精室位于小腹部 ,为男子的生殖器官之一。《医经精义》指出“女子之胞 ,名血海 ,名子宫 ,以其行经孕子也 ;男子之胞 ,名丹田 ,名气海 ,名精室 ,藏精之所也”。也就是说精室为男子之胞 ,子宫为女子之胞。从现代解剖学上概之 ,精室应包括精囊、输精管、前列腺、…  相似文献   

3.
1精室理论渊源于《内》、《难》,成形于唐容川《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难经·三十九难》:“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从而明确了肾、命门与生殖机能的关系,也明确了女子胞的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胞宫名称的起源胞宫是女子特有的器官。胞宫又叫“女子胞”、“胞脏”、“子宫”或“子脏”等。“子宫”一词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出现了。《针灸大成·经外奇穴》有“子宫”一穴。从生理功能特点来看,胞宫既不同于五脏,亦不尽同于六腑,故《内经》称为“奇恒之腑”。二、胞宫的生理功能《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泄;六腑主传化物,泄而不藏。胞宫主藏蓄阴精,月经间歇期蓄藏精(经)  相似文献   

5.
“女子胞”为奇恒之一,首见于《黄帝内经·素同》。历代医家认为就是女子的“胞宫”,又称“子宫”。王冰《素问》注曰:“胞虽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张景岳《类经·奇恒藏腑藏泻不同》说:“女子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  相似文献   

6.
关于奇恒之府,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细细推究,男女脏腑同也,而女子有女子胞这一奇恒之府,男子不缺一府乎?男子之精又盛于何处呢?虽然《诸病源候论》中有“精藏于玉房”或“精室”之说,但何又为玉房、精室呢?前人多以肾代之,故《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之肾有一也。”似说命门即男之精室,那么女子亦当以右肾藏精血、主生殖,何言以系胞?从而说明肾并非  相似文献   

7.
《内经》撰于春秋年间,其内容之丰富、论理之精当、立法之严谨,均为今人所不及。它不仅是为中医基础理论之基石,亦是临床各学科之导引。笔者择其有关妇科理法之页,窥《内经》对中医妇科学形成发展的影响之一斑。一、《内经》言妇人生理病理重于经络《素问·五脏别论》称女子胞为“奇恒之府”。女子胞又名子宫,出纳精气,而成胎孕。《灵枢·五音五味》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故有冲任督三脉一元三岐之  相似文献   

8.
“女子胞”为奇恒之腑,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历代医家认为就是女子的“胞宫”,又称“子宫”。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女子胞”的原意进行分析探讨:1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一词,首见于《素问·五脏别论》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在人体内的作用都是密藏精气,濡养机体,是  相似文献   

9.
有关“丹田”的说法,古书所载,每不一致,现今练功者也其说不一。兹辑录之,以资参考。 《简明中医学字典》:丹田1.指“命门”。《幼幼集成·胎病论》:“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道家谓之下丹田也。”2.古代道家指男子精室,女子胞宫为丹田。《黄庭经》“丹田之中精气微”。3。气功意守部位名称。葛稚川《抱朴子·地真》分丹田为三:脐下为下丹田;心下的部位为中丹田;两眉之间为上丹田。4.穴名,亦称“石门”,属任脉经。  相似文献   

10.
第二章妇女的生理特点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掌握胞宫的位置、生理作用和它与脏腑、经络、天癸的关系;月经的生理和产生的机理。名称:胞宫一名,见《圣济总录》一百五十一卷。亦名,①女子胞,见《素问·五脏别论》;②胞,见《灵枢·水胀第五十七》;③子处,见《灵枢·五色第四十九》;④子宫,见《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⑤子脏,见《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⑥胞脏,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位置:带脉之下,小腹正中,前有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属性:为奇恒之府。它既有藏又有泄的功能。非经期,藏精气而不泄,精气充实,  相似文献   

11.
章增加  胡依平 《中医药通报》2005,4(3):52-54, 51
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和第七版<中医基础理论>,都增添了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内容,由于对"精气"概念认识还不够全面,影响了这一理论在中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论述肾的生理功能时,都将肾精、肾气混为一谈.如: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1]又说"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相同的".[1]这种将"精"、"气"混称为"精气"的认识在中医教材中很有普遍性.本辨章学术,衷于一理之旨,为了加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笔者抛砖引玉,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脏腑功能与生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藏精,主生殖,肾气之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肝藏血,主疏泄,调节情志,决定着精之藏泄,冲任之通盛;精室、女子胞均位于下焦,乃男女之生殖器官;命门通过元阳、真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是生命生殖活动的调节中枢。故中医之肾、肝、命门、精室、女子胞等脏腑与生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转胞”之“胞”不是膀胱而是子宫,在病因病机上是妊娠合并尿潴留,见拙文《“转胞”之“胞”当是子宫》(《四川中医》1985年第五期)。为进一步阐明这一观点,再论如次。一、圣道不易,其理一贯《素问·五脏别论》明确提出“女子胞”是奇恒之腑,强调“女子”两字,是专指女人而言,并未捉“胞”是奇恒之腑,这就说明“女子胞”是女子的一个特殊的组织器官。历代医家均公认,女子胞是子宫。《金匮要略》把“转  相似文献   

14.
浅谈精与神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把“精”视作天地万物之基础。《易·系辞》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聚而为万物。”精乃气之精也,故此处之“精气”,可视作  相似文献   

15.
一、精为万类之基,分则先天后天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精”视作天地间万物的基础。《易·系辞》曰:“精气为物”,注曰:“精气氤氲,聚而生物。”疏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精  相似文献   

16.
肾的生理功能 1.肾主藏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是指来源于水谷生化的精气,输布于五脏六腑,肾承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不断供应脏腑的需要。另外通过肾气的功能,和天癸的作用,肾脏本身所产生的精,即为男子之精液,女子之卵胞,也就是男女媾精的精气(生殖功能)。所谓藏精,应有这两种含义:即先天之精,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医基础学教材等在论述到“胞中”时 ,均载“任督冲三脉 ,一源三歧 ,源于‘胞中’,出于会阴”,对“胞中”的注释皆认为是子宫、女子胞等 ,那么对于男性而言 ,又该作何解释 ?笔者认为 :“胞中”,即指养生家所谓的丹田 ,是性命修练者强调的最基本意守之地。其位置在两肾之间 ,其前为气海穴 ,后相应为命门穴 ,上限为神阙穴 ,下界为关元穴。在女子 ,则正对女子胞区域 ,此处区域即为“胞中”,是人体元气生发之处 ,内寓先天之元精 ,元阳之气。《难经》称此处之气为“肾间之动气是生生不息之根 ,生命之本。”故“胞中”者 ,即丹田也 ,丹田内有…  相似文献   

18.
《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肾藏精,而脾为“仓廪之官”,所藏何物?各版中医教材《中医学基础》均未阐明,其脏象学说理论体  相似文献   

19.
精室病证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智波 《光明中医》2008,23(9):1250-1251
男子之胞名为精室,为男子奇恒之腑。精室的生理功能是生精、藏精、排精。精室之精,贵在流通。精室病证以通为要。  相似文献   

20.
王劲松  王心恒  王晓虎 《光明中医》2016,(22):3245-3246
对国内外首次提出藏象脏腑组成新论,即"五脏、六腑、两个奇恒之腑与一个大脑之主论"及其二十余载之前于国内外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论说,从奇恒之腑的定义、生理功能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大力倡导只有女子胞、精室两个奇恒之腑,认为《黄帝内经》等经典论著,绝对不可认为是千古不变之定律;并叙说了多年来对男科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之经验感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