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十堰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状况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口腔检查相结合,分层整群抽取45个调查点,共调查2088人,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年龄组进行调查。结果十堰市中小学生各种口腔问题1531人次,达73.3%;其中小学口腔问题人次数为604人次,达62.3%;初中口腔问题人次数为411人次,达78.7%;高中口腔问题人次数为516人次,达86.4%。小学、初中和高中牙列不齐发生率分别为12.1%、16.9%和17.8%;小学、初中和高中牙结石和菌斑的发生率分别为33.4%、39.1%和43.4%;小学、初中和高中龋齿发生率分别为16.7%、23.6%和25.6%。结论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持续增高。不良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是引起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另外,遗传、体育锻炼和当地水源水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加强对口腔疾病的早期预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零食和糖果,对已发生的口腔疾病要早期检查,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使中小学生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制度化、有序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北京市1118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高中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与自尊量表总分呈中度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与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及其8个分量表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和父母关系是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成绩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把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放在找出二者的关联上,从而整合资源,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高一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郊随机抽取6 670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吸烟检出率为19.7%,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周围人群(同学、朋友、父母、教师等)吸烟、对吸烟行为的错误认识(认为吸烟有风度、时髦、是消遣手段等)等因素可能是促发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而能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父母文化水平高等因素有利于学生避免吸烟.结论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吸烟的危害,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等,对降低学生的吸烟率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2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47%,主要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SCL-90总均分年级之间和我显性。但城市学生显高于农村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显高于成绩差的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单亲和非单亲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性。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中生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咸宁市9所高中1 1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30.02%,其中男生为38.91%,女生为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动机主要是不想拒绝别人递烟、摆脱烦恼、解乏提神、显示自主性。男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与家里人吵架、在家独处时间、最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过去30 d饮酒天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敌意情绪,焦虑情绪;而父母是否允许与他们不认识的朋友外出、最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是女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高中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中生吸烟。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生活压力基本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生生活压力的基本特点,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生活压力问卷对7所学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80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半年内遭遇过的生活压力事件比例超过50%(总分平均为27.2),但生活压力事件所带来的压力程度并不高(平均每一件事的压力程度为1.75);高中生感到压力程度最大的是他人期望压力和学业成就压力;高中生在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上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结论应根据高中生生活压力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特点来缓解高中生生活压力,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self-care strategies and assess 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menstrual distres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217 adolescent girls aged 15 to 18 years was conducted in October 2009. Most (84.3 percent) had at least one or more symptoms of premenstrual distress. Premenstrual distress interfered with normal school activity in 51.2 percent. Most participants (57.1 percent) did not perform any self-care strategies for premenstrual distress. A hierarchical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Comprehension of one’s own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s during premenstrual phase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premenstrual distress. Activity restrictions due to menstrual distres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s understanding of one’s behavior during premenstrual phases and premenstrual distress. Findings suggest that, even if girls have neuroticism,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teach them to address the comprehension of one’s own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s so that perceptions of both premenstruation and menstruation become more positiv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 family’s understanding was associated with alleviation of premenstrual distres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need for education to help adolescent girls and their families manage premenstrual distress and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e benefit of managing its associated symptoms.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及家庭相关因素,以便为高中生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1月,在利津县1所中学,抽取高中学生872名,调查过去1个月内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家庭相关因素。[结果]在872名学生中,完成问卷调查834人,应答率为95.64%。在834人中,过去1月内有自杀意念者61人(想过1次者35名、想过2~3次者18名、天天想者8名),发生率为7.39%。过去1个月内自杀意念发生率,男生为5.99%,女生为8.75%(P>0.05);一年级为6.87%,二年级为7.06%,三年级为8.03%(P>0.05)。61名有自杀意念者中,12名(19.67%)与父母谈论过自杀想法,34名(55.73%)与朋友谈论过自杀想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评价(OR为0.676)、父母婚姻状况(OR为1.510)是影响高中生发生自杀意念的因素。[结论]高中生过去1月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差、父母不和睦的高中生容易发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9.
10.
BACKGROUND: Physical education (P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PE classes in helping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health-related behavior patterns is not clear.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whether participation in PE classes is associated with health-related behavior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4210 students attending public high schools in Pernambuco (northeast of Brazil) were selected using random 2-stage cluster sampling. Data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the 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in PE classes, whereas physical activity, television viewing, smoking, and alcohol, fruit, vegetables and soda consumption were dependent variables. Logistic regress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perform crude and adjusted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nrollment in PE classes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RESULTS: Sixty-five percent of students do not take part in PE classes, with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among females (67.8%). It was observed that enrollment in PE classes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TV viewing, and fruit consumption, bu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oda drinking. The likelihood of reporting being active and eating fruit on a daily basis was 27% and 45% higher, respectively, among those who participate in at least 2 classes per week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who do not.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PE classes had 28–30% higher likelihood of reporting lower TV viewing during week days. CONCLUS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gher levels of enrollment in PE classes could play a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高中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通市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对南通市高中生3 798名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5.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情绪与家庭结构、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年级及学校类型等变量有关。结论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降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清理舌背覆盖物来观察其对牙周健康的口臭患者口气改善的效果。方法:将44位口臭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刮舌组:用牛角匙清理舌背覆盖物1周,每天2次;漱口液使用组:用0.4%硫酸锌漱口液含漱1周,每天2次;联合应用组:两种方法联合运用;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记录处理前及处理1周后的嗅觉评分、VSC值和BANA测试阳性率。观测结果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治疗1周后,漱口组及联合组的VSC值均下降,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刮舌组VSC值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漱口组、刮舌组及联合应用组的BANA测试阳性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刮舌及漱口均能降低舌背细菌的数量,但只有0.4%硫酸锌漱口液能够有效地短期清除口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中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19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胡胜利调查出的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26项原因进行了施测,用比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 有10.6 %的高中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71.2 %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男女生在SCL-90各项目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4个因素中,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的影响更大,而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相对较小.结论 高中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以往有所下降,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女生多.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中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19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胡胜利调查出的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26项原因进行了施测,用比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有10.6%的高中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71.2%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男女生在SCL-90各项目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4个因素中,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的影响更大,而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高中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以往有所下降,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女生多。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以制定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对全国10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2016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4所高中学校对935名高中生进行短程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MHRS-HS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性别、年级、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地区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月的团体辅导实验,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个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EMBU和SCL-90对太原市某中学655名高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两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太原市某中学高中生父母对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和低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良好的教养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与之呈正相关;性别和学习成绩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城市高中与中专学生性相关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市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性相关危险性行为状况,分析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5个城市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共10016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危险性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青春期知识教育率为75.3%,21.9%的学生看过色情书籍或音像制品,36.2%的学生有单独约会异性朋友行为,32.8%的学生有亲密行为,5.9%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1.8%的学生有被迫性行为。观看色情书籍或音像制品、有异性朋友、有亲密行为的学生性行为率更高。性行为率男比女高,经济好和差两类地区比经济中等地区高,中专职校比高中高,非重点高中比重点高中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行为与青春期知识教育、观看色情书籍或音像制品呈负相关,与单独约会异性朋友、有亲密行为呈正相关。结论学生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性别、学校类别和地区差异,学校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性知识和生殖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以预防过早发生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新县不同年级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大新县3所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共2 018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93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6.87%,其中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96.75%,非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66.27%。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中一年级学生为62.64%,高中二年级学生为75.64%,高中三年级学生为92.32%(P<0.01)。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37.18%。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是互联网及电视的占65.50%,是书报杂志的占59.26%,是学校教育的占51.42%,是社会宣传的占50.49%。[结论]大新县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认同率很低,提示应加强对高中学生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