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也"。痰浊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新病多以邪实为主,久病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实证有痰阻心脉、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虚证包括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肾阳虚证,以痰浊血瘀为主,并伴有阳虚。方剂治疗有归脾汤、袁氏镇心痛、邓氏冠心胶囊、调脾护心法等。  相似文献   

2.
一、辨因施治之我见《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此经文论述冠心病的病机是经络脉中的气血淤滞不通。《金匮》“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此经文论述冠心病的病因与脉象。脉太过是邪气盛,脉不及是正气,脉阳微是阳气虚微,脉阴弦是阴邪  相似文献   

3.
<正>何燕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临床、教研、科研工作30余年,医理渊博,学识丰富,尤其对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有较深的造诣。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从而明确地指出胸痹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上焦阳虚,下焦阴盛。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下焦痰浊水饮之  相似文献   

4.
胸痹是一种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提出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阳虚衰,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并以“通阳宣痹”法通心阳,除痹邪。本文从“阳微阴弦”理论入手,进一步剖析通阳宣痹法及其发挥,体悟仲景之“有一证添一药”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楚海波 《河南中医》1996,16(5):272-274
胸痹之病,乃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所致,其治当以逐邪宣痹通阳为要,但主要适用于以痞满疼痛等为主要表现,以邪实标急为主者。此外,还应针对病邪的不同性质,而分别采用祛寒通阳、化痰(饮)通阳、行气通阳、活血通阳等方法。又由于胸痹素本阳虚,阳虚则寒,且致病多为阴邪,治疗不宜过用苦寒,以免重伤已虚之阳,而当以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4):49-50
<正>胸痹最早见于《内经》,主要表现为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能平卧等。其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并涉及它脏。病性可分虚实,如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不荣则痛,为虚证;又可见于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为实证。《金匮要略》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而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也就是说,上焦正气虚弱,  相似文献   

7.
<正>《黄帝内经》借鉴阴阳理论阐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亦是一脉相承地运用阴阳理论解析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理。兹将体会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重阳气,"阳微阴弦"为总纲《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明确指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总纲为"阳微阴弦",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脉诊上焦"阳微",可见上焦阳气极虚,为胸痹的病因,上焦为心肺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范畴,"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寸口脉微也,(关前为阳)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关后为阴)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气虚是发生发展基础,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宜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运用益气活血法,临床疗效显著。未来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实验,运用循证医学手段,系统深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明福主任医师为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跟从王师2年余,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古籍中并无"冠心病"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的病机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气阴两虚,痹阻心脉等引起,但"阳微阴弦"是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但虚实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或不荣则痛为病机关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则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中医将本病分为阴寒凝滞,痰浊内阻,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等证,治疗以辨证为主,结合辨病.  相似文献   

10.
对《金匮要略》"阳微阴弦"的认识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虎占 《北京中医药》2008,27(4):270-271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中提出:"夫脉当取之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经文中的"阳微阴弦"是有关胸痹病的关键字段,对此如何理解,古来见解不一.本人不揣浅陋,略述管见,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1.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此开宗明义,从脉象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是“阳微阴弦”四字,当细玩味。全文分三层论述,层层深入。1、胸痹心痛的病机是阳微阴弦。阳微(寸脉微,或浮取微)为不及,主胸阳(心、肺之阳)不足;阴弦(尺脉弦,或沉取弦)为太过,主阴邪(痰浊、水饮、寒邪)盛。2、阳微是病之本质。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身之血脉;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行营血。心、肺阳气充足,鼓血畅达,环流不息,阴邪何能乘之?邪之所凑,其气必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虽无冠心病一名,但从历代医籍记载来看,多属“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痹者,闭也。病之所作乃因血脉不通,不通则痛。由是观之,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早在20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者,寸脉微,主上焦阳虚;“阴弦”者,尺脉弦,下焦阴实也。说明胸痹的病理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闭塞胸中阳气,令气血不通而作痛。此后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即中医学"胸痹",是指胸间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症。其特点为心前区闷塞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揭示了胸痹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丁跃玲 《河南中医》2012,32(11):1417-141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痛涉及心胸和胃脘部位,但从原文来看,所论胸痹和心痛都是上焦心胸病证,为上焦阳虚,阴寒上乘,阻痹胸阳所致,症状上胸痹与心痛相关,治疗上中上焦同治示人以法.因而本篇中“心痛”不论在心胸部还是在胃脘上腹部,均当与“胸痹”为一病.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16.
<正>"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本文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入手,提出温阳通脉的主要治法,并运用于临床。1论病机,着眼"阳微阴弦"《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对本病病因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相似文献   

17.
项葛霖 《新中医》1997,29(8):61-61
胸痹主要指“阴寒痰湿痹阻胸阳”所致的胸痛、胸闷、痛彻背肩,喘息不得卧等症状而言,其病变主要在心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治疗颇为棘手,现将仲景治胸痹归纳为8法,简述如下。1通阳散结,豁痰下气法此法用于胸阳不振,痰饮上乘,肺气失其肃降,阳虚邪痹,气机不通,不通则痛。症见心胸疼痛骤作,痛引肩背,或胸部憋闷如重压感,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坐卧不宁,胸闷自汗,头目眩晕,腰肢软,舌下有瘀筋,舌暗红、苔薄白,寸口脉沉迟,或关上脉细而紧。一般多用括萎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萎开胸中痰结;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白酒轻…  相似文献   

18.
刘文兵 《光明中医》2009,24(1):129-129
1 概述 "心痹者,脉不通",但就病之本质而言,<金匮>日:"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者阳虚之谓,阴弦者阴盛之急.多年来结合临床认为,病本虚而标实.本虚者,可阳虚,可阴虚,然以阳虚者多见,由阳微不运则阴乘阳位.  相似文献   

19.
寇琼教授认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下焦痰浊水饮之阴邪乘虚而侵袭胸阳之位,以致痰浊壅塞,胸阳不通。指出胸痹疾病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当以补虚泻实。提出以益气健脾、豁痰祛瘀为治疗胸痹的根本大法,从而达到补虚不留邪,去邪不伤正,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端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端教授认为冠心病(胸痹)的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等,标实为血瘀、痰浊、阴寒等,最终致胸阳痹阻,发为胸痹。而气阴两虚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血瘀则贯穿本病始终。治疗用药有以下特点:①辨证论治,病证结合;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③温通心阳,宣痹止痛;④宣利气机,助心行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