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内经》时间医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迫然界年月日时的变迁,人体的生理、病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时间与疾病诊治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就这一问题,略述如下。1时间与疾病诊断的关系祖国医学早就注意到时间因素对病人的影响,《素问·脉要精微论》首先提出:“诊法常以平旦”这是诊病的最佳时间,此时,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气血来乱,故最能反映真正的病态。另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又指出疾病随每日四时节律而“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相似文献   

2.
《灵枢·岁露》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其与月之应者,在生理上《素问·八正神明论》认为:“月始生,则气血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对于发病的影响,当月满时,人体气血旺盛,虽遇贼风“其入不深”;而在月缺之时,人体气血相应虚少,则“病人也卒暴”。近年来医学界从不同角度探讨时间对人体的影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四时平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变化息息相关。自然之气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的偏颇,血脉之气受其影响,便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时脉象之应,此即《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四时平脉”也。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素问·玉机真藏论》)。说明四时平脉的变化与临床辨证施治关系重大。为进一步探索四时气候对人体脉象的影响,掌握四时平脉的特征和机理,以常识变的指导临床实践,在此笔者试从古代“天人相应”整体观及现代医学气象学的角度,对四时平脉的变化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4.
林之光 《医学与社会》2000,13(4):21-21,24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 ,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活动规律 ,生理和病理现象 ,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中医“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而气象条件又是大自然中影响人体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皇帝内经》中说到 :“人生于地 ,悬命于天”。南京中医学院 80多岁的干祖教授更是坦言 ,“欲知《灵枢》,《素问》之精华 ,半在气象”(《内经》现存仅《灵枢》,《素问》两大部分 )。因为我国盛行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 ,冬干夏雨 ,是…  相似文献   

5.
<正> 祖国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灵枢·岁露篇》:“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体阳气的运行、盛衰与太阳的举落相应,阴血的运行、盈亏与月亮的圆缺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进一步说明人体阳气和昼夜阴阳的运行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6.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点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金匮要略》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这些论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8.
“人与天地相应”,语出《灵枢·邪客篇》,其基本精神是把人与整个自然界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认识。人与天地相应观贯串在祖国医学生理病理、疾病防治各个方面,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特色,对指导祖国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现拟从人与天地相应观的立论依据、基本含义、临床应用三方面略作论述。谬误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了郭仲夫先生《从天文气象看中医的五行说》(《新中医》1981年12期)一文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祖国医学历来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的机体与外在环境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对立统一性,即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索问·宝命全形论篇》。人是在天  相似文献   

10.
气血学说历来被认为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起着极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想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对祖国医学“血”的生成谈谈认识,谬误之处,望得到老师点拨指正。 1、脾胃生“血”包括造血原料和养分的摄取过程: 《灵枢·营卫生会篇》论:“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决气篇》更明确地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既是一个生生不息、运动不已的巨系统,又是一个与体外环境息息相通的开放系统,人之生命来源于天地之气化。如《灵枢·邪客篇》云:“天园地方,人头园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医体质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即有“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之论。朱丹溪《格致余论》将体型与发病相联系,提出了“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景岳全书·传忠录》在“藏象别论”中,明确阐述了五脏功能强弱与体质的关系,指出“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则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现代医家认为体质主要是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生理上表现为在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和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及…  相似文献   

13.
(续 2 0 0 3年第 2期 )4 生命整体与自然生命整体与自然 (天时地理之合 )的协调 ,今称之为人天观。古谓之曰 :“人生于地 ,命悬于天 ,天地合气 ,命之为人。”又曰 :“天复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把生命整体作为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来研究 ,开创中国人天观的认识论基础 ,庄子曰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生命整体与自然相应则“万化安” ,“百骸理” ;逆之则六淫 ,“先自经络流入 ,内合于脏腑”(《三因极一方论》) ,疾病丛生。研究整体与自然的关系 ,是…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15.
<正> 《灵枢·海论》提出了四海的概念和四海有余、不足的证候表现,本文试对四海的生理病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就四海有余不足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作初步探讨。关于海,《说文》云:“天池也,百川所会者。”自然之海有东西南北之分。《灵枢·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受时空变化的影响,与日月星辰的运功遥相呼应。正如《灵枢·岁露篇》所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种“天人相应”的理论观点,是建立在朴素唯物论与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中医择时诊断探析汪丽华(通州市中医院226300)主题词中医诊断学,时间因素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阴阳气血的盛衰消长,有明显的节律性,并随着时日变动而呈现周用性变化,《江问·咳论)说,"五胜各以其时受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  相似文献   

19.
中医时间医学发展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时间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医时间医学的形成,除了和古人对人体的研究认识水平有关以外,还与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医时间医学的建立,还与古人的“天人相应”哲学思想分不开。当时认为人和天地自然都来源于气,受着阴阳、五行规律的支配,因此人和自然就具有相通或相类的关系。《淮南子·天文训》云:“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  相似文献   

20.
万物有生、长、化、收、藏 ,人有生、长、壮、老、已 ,这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之人 ,只有通过协调阴阳 ,以达到延年益寿 ,尽终天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协调阴阳 ,必须顺应四时 ,补其不足纠其偏胜 ,怡畅神志 ,才能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 ,达到防老抗衰的目的。1 顺应四时 ,护养阴阳  人生长于天地之间 ,无时不刻不受阴阳四时气候的影响。只有适应自然变换养生方法 ,自然疾病不生 ,葆其天年。若逆四时阴阳 ,极易致体内阴阳失衡 ,外邪侵入 ,苛疾复生难求寿考 ,故《灵枢·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