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液粘滞性增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程中常可出现。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流速和流态,增加微循环灌流量,对防治血栓形成和减少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同时并发心脏疾患,即心脑卒中并非罕见。近年笔者收集我院2004年2月~2008年1月4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该病的病因、诊断、预后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曰伟  宪聪  李纪梅 《吉林医学》2013,34(14):2727-2728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1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疾病的发病因素和临床防治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受累器官较多,按照比例依次为胃肠道、肺、心、肾和肝;本组71例患者死亡率为52.11%,分析显示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年龄越高,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累及数和年龄是导致急性脑血管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的主要因素,临床上要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是全身静脉和右心栓子侵入肺循环所导致的肺动脉及其分枝堵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部疾患,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之高也是惊人的。国内外资料显示,该病如能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显著地降低死亡率,故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7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能发生肺栓塞,15%创伤(外伤、手术、车祸)患者并发肺栓塞,25%-50%肺栓塞患者同时有心肺疾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亦明显增加,因此,有学者认为糖尿病应被视为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从心血管病学的角度而言,更可以将糖尿病称为“心血管疾病”。而在这些心、脑血管事件中,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被认为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危重,表现复杂,治疗比较棘手。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各种急性脑血管疾病215例,其中95例并发脑心综合征,占44.1%,现将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且在发病1周内最多见。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尤其在脑水肿出现时,常继发心脏损害,特别是危重症患者全身各脏器功能及形态改变,而心血管系统尤以心肌最易受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改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等重要部位而导致严重后果,因其并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而使死亡者占疾病死亡率的首位,故被称为"头号杀手".中西医均对A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作了大量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67-968
目的:分析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0065例妊娠期妇女中并发脑血管疾病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妊娠及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另随机选取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46例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生化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有脑血管疾病的妊娠期妇女46例,发病率为1.53‰(46/30065)。妊娠期高血压病、感染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否产前检查、是否初产妇、是否贫血、是否病理妊娠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病、感染是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OR)分别为4.587、9.027,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93,12.078)、(2.874,46.27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感染是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易患脑血管疾病的妊娠期高危妇女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降低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凌天金  刘娟  姚国恩  周华东  蒋晓江  许志强 《重庆医学》2013,42(18):2110-2111,2114
目的回顾性报道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肺栓塞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活动中出现突发意识丧失、癫痫、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肺动脉CTA确诊为肺栓塞。结果 2例患者行心肺复苏,1例经静脉溶栓,8例进行抗凝治疗,其中死亡3例,8例经治疗后好转。结论肺栓塞是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少有的并发症,临床易误诊、漏诊,术前评估及预防性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2年2月38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诊断。应用SPSS 13.0软件对超声心动图及肺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示肺动脉分叉处血栓1例(2.6%),右心增大14例(36.8%),肺动脉增宽13例(34.2%);肺动脉压轻度增高13例(34.2%),中度增高6例(15.8%),重度增高7例(18.4%);D型征9例(23.7%),左心增大7例(18.4%),大致正常4例(10.5%)。CT示肺动脉主干及双支病变20例(52.6%),动脉分支及单支病变18例(47.4%)。分支或单支病变者,超声示右室内径(22.5±3.2)mm,肺动脉压力(25.5±26.4)mm Hg;双支及主干病变者,超声示右室内径(26.96±4.7)mm,肺动脉压力(56.3±25.4)mm Hg;两组右室内径及肺动脉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但可以对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筛查,更重要的是可与心脏急危重症进行鉴别。在基层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肝动脉期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胸部各级肺动脉管内外显示,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技术分析,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伴发病变、中晚期恶性肿瘤行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资料48例,初诊34例(肺癌19例、食管鳞癌12例、恶性胸腺瘤3例)、肿瘤治疗后随访或疗效监测14例(其中有肺部手术史3例)。观察无肺部手术史45侧肺动脉的分级,癌症合并肺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分布;19例肺癌观察肿瘤供血血管,肺癌病灶内肺动脉分支的表现;测量48例肺动脉干分叉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朵45例显示肺动脉7级以上,6级以内肺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发现癌症合并4—6级肺动脉栓塞l例,显示5级以内肺动脉旁淋巴结。19例肺癌肿块直径≥3cm12例均见病灶供血血管,病灶直径〈3cm7例,4例见供血血管。供血血管主要是支气管动脉,部分为外周肿瘤附近的肋间动脉或膈动脉供血。显示肺癌内肺动脉受侵表现。48例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注射延迟时间分别位于22S-33fi之间,平均29.17±0.45S。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分别为250.51±4.82Hu、27O.OO±8.26Hu、24O.41±4.44Hu、452.21±29.45Hu,四者动脉cT增强净强化值均大于200Hu。结论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扫描时相控制在对比剂处于肺循环中后期、体循环早期的胸部“动脉血管期”,腹部肝动脉期,胸部可以发现肿瘤合并6级肺动脉以内的肺栓塞,显示5级肺动脉旁淋巴结,肺癌病灶内肺动脉的受侵情况,肺癌的供血血管,同时发现腹部肝动脉期的病变特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的介入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CT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已成为标准的检测手段,不论其急性或慢性肺栓塞,都可造成具有锐利界面的部分或全部的血管内充盈缺损。急性肺栓塞表现为完全性动脉闭塞时,其病变动脉可增大;部分性充盈缺损时,栓塞常为中心性;偏心性充盈缺损时,则与血管壁形成锐角表现。慢性肺栓塞时,可表现为血管完全性闭塞性改变,并较附近正常血管管径为小。本文综述了CT肺动脉造影的诊断标准以及肺栓塞诊断中可能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2例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46.9%)入院时误诊为冠心病、CHF、症状加重,10例(31.2%)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9.4%)误诊为肺心病及右CHF。结论:CHF合并肺栓塞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有利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梗死后30d作为时间判定标准,分为存活及死亡2组,观测包括年龄、性别、意识水平、梗死半球等12项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判断其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检验表明,意识水平、同向凝视、合并肺部感染、伴发心脏病、去骨瓣减压术等5个因素为影响大面积脑梗死后30d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梗死半球、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发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血中白细胞计数等7个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后30d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对于伴有意识障碍、同向凝视,合并肺部感染、伴发心脏病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必要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CT血管成像(CTA)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64排CTA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梗死组(9例)及非梗死组(31例)。对2组肺动脉受累范围、部位、临床检验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死组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栓塞指数均高于非梗死组(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肺心病等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高栓塞指数是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发生与否等与肺梗死发生无明显相关;CTA在肺梗死诊断及与出血性肺不张、肺萎陷等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栓塞症382例尸检材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382例肺栓塞症的尸检材料。男性194人,女性188人;年龄在14岁至9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肺栓塞最多继发于恶性肿瘤(39.8%)、肺动脉粥样硬化症(14.1%)、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1.5%)、心肌梗死(11.0%)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9%)等疾患。血栓栓塞是肺栓塞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肺栓塞见于心、肺和血管疾患者占全部病例数的54.1%。本组382例中,临床表现为猝死32例(占8.4%),合并肺梗死237例(占62.1%),患者死亡前临床诊断为肺栓塞者114例(占29.8%)。文中对肺栓塞症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于建华  李守先 《上海医学》1997,20(10):570-572
为介绍体外循环期间动脉大量气栓5例的救治体会,总结经验教训,对患者气栓发生对立即停心肺机,以4.0~8.0kPa压力行上腔静脉及右心房逆行灌注,排净气体。再恢复正常灌注辅助循环术后辅以高压氧,镇静及大剂量皮质激素等治疗,结果:3例存活,随访1~6的无后遗症2例死,本文结果提示:上腔静脉和右心房逆行灌注能排除脑血管及冠状血管内气体,这对解除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损伤,防止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19.
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对27例临床上拟诊为肺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27例患者发现完全闭塞1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36支,中心性充盈缺损12支,不规则性充盈缺损62支。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快捷、方便、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巨大性肺栓塞是发生在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内的栓子栓塞和血栓形成。5例巨大性肺栓塞中,4例肺动脉血栓形成继发于慢性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症,另1例为肾癌术后的肺动脉栓塞。5例均发生猝死,临床无1例确诊为巨大性肺栓塞。文中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栓塞的来源和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