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分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时诱发心肌梗死,其发病率高,早期死亡率高,有时还会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实行心理护理疗效观察。方法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时间先后入院随机排列。结论 实行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该院诊治的患者进行统计共有156例,24 h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发现有急性心肌梗后抑郁症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该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20例,对传统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于心梗后第2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经过护理一周后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观察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且基本恢复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干预患者100%的满意度明显超过传统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早期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多种精神压力,改善抑郁症状,使其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实际指导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标准分、抑郁标准分,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成都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起病急 ,症状明显 ,病情变化快且凶险。发病初期 ,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心理 ,此时安慰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消除不良心理 ,对AMI的治愈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CCU室 1 998~ 1 999年共收冶AMI1 67例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 ,并极早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 ,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AMI病例共 1 67例 ,均选自我院CCU室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 ,其中男性 1 2 0例 ,女性 47例 ,年龄 32~ 81岁 ,平均年龄 56 5岁。1 2 心理分析 在临床观察过程中 ,探讨患… 相似文献
6.
1996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我们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表现抑郁症状是一种不良的情绪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无望、哭泣、沮丧等症状,抑郁情绪的存在不但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可增加脑卒中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笔者分析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回升,老年肺结核病人明显增加,老年肺结核病人合并急性心梗的病人也明显增加,值得我们重视。由于老年肺结核病人患病时间长、病情多较重、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当合并急性心梗时多掩盖了急性心梗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拖延就诊时间,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使一些病人产生严重后果。因而对老年肺结核病人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对我院近三年来住院老年肺结核合并急性心梗31例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旨在探讨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ADBDE的梗死后治疗已得到公认,但抑郁作为AMI后的一种负性情绪普遍存在且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AMI后情感状况的定量评估,评价AMI的抑郁状态,为AMI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思维迟钝,行为减少,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4年至2005年底对20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10例便秘患者,注意到其发生便秘与患者卧床制动期间产生负性情绪,排便环境不适应等因素造成的排便困难、排便用力不当密切相关,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抑郁症患者的意义。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心理护理。鲒果治疗前、治疗后15天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烈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SDS评分。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而重,特别是发病后3d内极易因心室颤动等猝死,病死率较高。有研究报道AMI患者常表现出明确的精神病性、神经质和情绪以及人格稳定性等特点。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伴发的情绪障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继发情绪障碍的患者调查分析,从而采取护理干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笔者临床护理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8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的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早期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我科2009年1—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根据疾病发生发展不同时期特点,尤其是抓住疾病早期,患者症状重、心理负担重、病情危急等特点,实施了有效的早期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廖雪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Z1)
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 ,通过 2 1例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心理状态的表现及对策 ,并与未开展心理护理的病例进行合并症、平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的比较 ,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 32 .5 d,死亡 4例(19.0 5 % )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 39.8d,死亡 6例 (2 8.5 7% )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有所减少和下降 ,说明心理护理对提高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26例,其中无抑郁症状的69例(非抑郁组),伴随抑郁症状的57例(抑郁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长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基本临床特征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随访时间(32.0±11.5)个月,随访率92.86%,随访期间非抑郁组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抑郁组发生心源性死亡6例。非抑郁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心绞痛复发发生时间显著迟于抑郁组(14.3±5.6)个月对(9.1±6.0)个月,(P<0.05),非抑郁组随访期间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显著长于抑郁组(P<0.05)。结论:AMI患者伴抑郁症状患者显著提早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发生时间,远期死亡率高、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