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有很多,抽取关于家庭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从家庭角度理解青少年抑郁并提示可行的治疗。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w1970-01/2005-10关于家庭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的文章,检索词为“adolescent,depression,family,parenting”,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手工检索与青少年抑郁及其家庭方面内容相关的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的家庭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7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18篇,选择19篇文献用于综述,并采用了3本相关书籍的内容。资料综合:家庭可以从不同方面对青少年的抑郁产生影响:父母的遗传影响青少年的抑郁倾向;父母的生育年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有着负性的影响;家庭的应激事件和青少年抑郁有着密切的相关;父母抑郁,特别是母亲抑郁,会使得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大幅提高;父母以负性教养方式为主,缺乏正性的情感支持,则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可能会增加。结论:家庭可以从许多方面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提示针对家庭的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相关行为问题的家庭小组辅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洪鸿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45-147
目的:青少年抑郁的治疗是目前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中的难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存在的问题是各治疗学派从自家的理论出发进行治疗,但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将家庭纳入治疗计划,可以在促进青少年自我改变的同时,协助其建立有利于情绪和行为改变的家庭环境。同时结合导致抑郁的各种因素,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思考、建立干预手段,为抑郁青少年的治疗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回顾近年青少年抑郁的家庭治疗的进展和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以利于深入研究。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CNK1,elsevier公司SDOS数据库检索1998-01/2004-12关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文献,逐一校对,检索词:抑郁(depression),青少年(adolescence,juvenik),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资料选择:选择青少年抑郁的心理治疗和影响因素相关文献105篇。资料提炼:在105篇文献中,纳入标准为:从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的文章中摘取有家庭因素的文献,以及青少年抑郁和行为问题的小组治疗、家庭治疗的文献,筛除内容重复和与综述主题关系较远的文章40篇;对剩余6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在其中选用20篇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目前的研究认为,青少年抑郁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针对青少年抑郁的心理治疗中,认知一行为学派、精神分析派、家庭治疗学派的治疗师均有所尝试,但总的来说,国内对青少年抑郁的心理因素和治疗的研究,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临床实践都是刚刚起步。国外在针对青少年抑郁的家庭、社区、学校干预已有所实践,值得借鉴。结论:针对青少年抑郁的心理治疗,在药物和个体心理治疗的同时,可以将多个家庭组成小组,并将促进家庭的改变纳入治疗计划。它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有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在国内青少年抑郁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征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59-162
目的:了解近6年国内外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现状,探明关于抑郁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及干预治疗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EBCOhost Research Database数据库系统2000—01/2006-03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depression 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限定文章语言类型为英语。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抑郁,儿童,青少年”。同时手工检阅关于情绪行为异常的著作。 资料选择:选取文题中包含儿童抑郁或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及综述。纳入标准:①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仅有情绪异常。②文章体例主要为调查报告及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文章391篇以及著作7部。34篇文章及7部著作符合标准。排除的文章为重复性研究。 资料综合:儿童青少年的抑郁问题受个体遗传、人格、归因方式、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同伴交往等关系的影响,其发生率较高。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干预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综合干预治疗效果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结论:目前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取得的一定的进展,但研究结果存在着不一致性,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青少年,缺乏对于干预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丁红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40-142
目的:从关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大量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自杀的概念、青少年自杀的特点、原因以及干预策略。 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自杀”为关键词搜索1979-01/2005-01期间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相关的文献,在PsycAr-ticles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中以“suicide”为主题词搜索1976-01/1995-01期间的相关英文文献,同时通过手工以“自杀”、“suicide”为主题词在图书馆查找1979-01/2005-01的相关书籍内容,在互联网上以“自杀调查结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自杀理论、自杀行为、青少年自杀方面的研究文献,筛除研究对象样本量太小、在权威性较低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6篇关于自杀或青少年自杀的研究文献,其中关于自杀的综述性文献11篇,关于自杀理论的文献17篇,关于自杀行为的文献63篇,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文献54篇,关于自杀调查结果的文献11篇。选择18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自杀者对自杀的后果具有一定认识和思考。自杀未遂率高于自杀死亡率,自杀成为前5位的死亡因素,自杀率存在性别差异,自杀的发生与发育成熟与否有关,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精神障碍、家庭和社会因素等方面,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干预的。 结论: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可以预测,并可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羊晓莹  陈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52-154
目的:从社会文化、个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饮食失调的各种因素,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数据库(Psychology Journals)1995—01/2005—08和EBSCOhost数据库1995—01/2005—08中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词“eating disorders,risk factor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相关度高的文献。纳入条件:①包括实验研究和综述文章。②饮食失调因果性风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④两个数据库的重复文献。②文献中的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篇关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英文文章,排除重复文献、重复研究以及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后,纳入32篇,21篇用于综述,其中有关社会因素13篇,有关个体因素8篇。 资料综合:全球化的瘦理想趋势形成瘦的社会压力。是饮食失调的一个背景性影响因素。社会不公正和同伴本身的饮食失调行为导致个体易出现身体不满意和身体投资,而此投资就可能造成饮食失调。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饮食失调也有一定影响。饮食失调具有生理基础,是可以遗传的。当个体通过节食来控制自己的体质量提高身体满意度的过程中易形成饮食失调。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外貌重要性的过高评估、完美主义也是饮食失调的影响因素。 结论:造成个体饮食失凋的腺因是多方面的,可从社会、家庭、同伴、个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角度来分析饮食失调的影响因隶。  相似文献   

6.
情绪信息刺激对视觉认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认知科学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领域,人类对于情绪刺激的认知过程更具有特殊的内涵。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内容的视觉情绪刺激,了解情绪信息刺激对认知过程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期间关于情绪刺激和认知关系的文章,以及2000-01/2004—12期间的关于抑郁症和认知关系的文章,检索词包括“emotion;feeling;mind;mood;cognition;memory;study;attention;ERP;PET;MRI;mechanism;majordepression”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2—12关于情绪刺激和认知关系的文章及抑郁症和认知关系的文章,检索词“认知,抑郁症,情绪”,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与认知相关的部分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情绪刺激和认知关系及抑郁症和认知关系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人标准:阐述情绪刺激与认知过程相互关联,抑郁症患者认知特点的文献。排除标准:孤立性研究认知过程。资料提炼:共收集63篇相关文献,参阅相关书籍2本。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33篇,排除30篇。其中关于情绪刺激和认知相关机制的文献22篇,涉及抑郁症患者认知特点的文献的11篇。资料综合:不同内容的情绪刺激在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有差异的。大量的试验和对头部局灶损伤患者的研究表明,情绪信息刺激可以通过注意机制和注意以外的其他途径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并存在神经结构的基础。抑郁症是情绪障碍疾病的代表之一,情绪信息刺激对患者的认知过程也有影响。结论:情绪信息的视觉刺激对人类认知过程有影响。它可以在满足和适应个体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加强人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父母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了解儿童肥胖的家庭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从家庭角度理解儿童肥胖:并探寻有效的治疗模式。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w1995-06/2005-12和EBSCOhost 1994-01/2005-12期间父母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hildren,obesity,family,parenting”,限定语种为En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1995-06/2005-12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肥胖,家庭,父母”,限定语种为中文,获得相关资料。资料选择:选择与儿童肥胖和父母、家庭相关的文献。纳入标准:相关研究、归因研究、干预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2篇相关的文献,选择了与主题最为相近的19篇文献,主要以相关研究、归因研究为主,少量是干预性研究。排除13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①父母的体质量指数、收入、教育程度和观念等都与儿童肥胖有关系,父母否认孩子肥胖,不控制孩子的饮食可能是这类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对于儿童的自尊、自我概念等个性因素的培养失利可能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②在体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研究开始考虑到父母因素以外的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以及进食过程的具体行为控制过程。油脂的过多摄入、看电视减少了活动时间、母亲对孩子饮食行为的不正确控制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③干预性研究显示改变父母不合理的信念和饮食控制行为等方式能够对改善儿童肥胖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肥胖儿童的家庭因素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在对儿童肥胖原因进行探索时,可能还需要对父母的养育观念、父母的自我概念以及对于女的期望等方面深入研究,还应考虑父母的综合养育行为。结论:父母养育行为是影响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父母的观念、态度以及对儿童的饮食控制行为等方面有助于减轻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8.
李飞  谷德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129-132
目的:从国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6-01期间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stroke,depression,therap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548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4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筛选到42篇相关文献,包括679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其中17篇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药物治疗相关,7篇与心理治疗相关,13篇与其他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康复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抑郁障碍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等;讲解脑血管病康复知识、根据心理问题等综合干预和认知行为治疗、电惊厥治疗以及加强社会家庭支持等均可以用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障碍的发生。 结论:药物、心理、电惊厥治疗和社会家庭支持可以有效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情绪,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康复,但能否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6年国内外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现状,探明关于抑郁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及干预治疗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EBCOhostResearchDatabase数据库系统2000-01/2006-03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depressiononchildrenandadolescents”,限定文章语言类型为英语。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抑郁,儿童,青少年”。同时手工检阅关于情绪行为异常的著作。资料选择:选取文题中包含儿童抑郁或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及综述。纳入标准:①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仅有情绪异常。②文章体例主要为调查报告及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研究的文章391篇以及著作7部。34篇文章及7部著作符合标准。排除的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儿童青少年的抑郁问题受个体遗传、人格、归因方式、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同伴交往等关系的影响,其发生率较高。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干预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综合干预治疗效果好于单一方法治疗。结论:目前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取得的一定的进展,但研究结果存在着不一致性,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青少年,缺乏对于干预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的心理特征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离异家庭、缺陷家庭、不稳定家庭均给子女带来了心灵的创伤,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也会导致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甚至犯罪。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7-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和“青少年犯罪”,限定语言类型为中文。另在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资料室里手工查找关于离异家庭方面的资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和青少年犯罪方面相关的文章,筛除与内容要求无明显联系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收集的32篇文章中。资料内容呈现不同程度重复的有21篇,给予删除,对其余的11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的5篇被选为参考文献;另外,还参考名为《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书籍。资料综合:离异家庭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智力发育低下、情绪情感障碍、性格孤僻、古怪、不适应周围人群,常抱有敌意。进攻、仇视、喜恶作剧、捣乱等心理方面的不健康发展。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增高的直接原因。减少和预防离异家庭子女的犯罪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同时帮助和教育已失足的离异家庭子女,培养健康的人格,也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结论: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需要家庭、学校、广大心理工作者和社会管理教育体系都来关心帮助这些孩子,使之能保持心理健康,幸福成长,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