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电图联合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评分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分层及预后预测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APE者122例为APE组,同期在体检中心匹配1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特征,分析不同病情患者的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APE患者接受常规治疗30 d,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分析心电图联合PESI评分对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APE组SQT、V1导联T波倒置、V2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ST段抬高<0.1 mV、心房颤动、顺钟转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患者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高于中度与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高于轻度患者(P<0.05)。经Pearson分析,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联...  相似文献   

2.
付玮  韩永生  范西真 《安徽医学》2018,39(6):647-649
目的 应用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经肺动脉CT造影确诊的APE患者89例,根据简化版PESI评分将APE患者分为高危组(41例)与低危组(48例).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IcTnI水平,比较不同PESI评分及危险分层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浆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在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均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与PESI评分(原始版)均呈正相关性(P<0.05).在预后的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中,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均为AP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1.121、1.000、3.949.结论 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对早期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冯修武 《中外医疗》2016,(19):78-80
目的:探讨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变化对急性肺栓塞(PE)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304例急性PE患者。患者入院时PESI分级Ⅲ,48 h后再次对其进行临床风险评估(PESI48和sPESI48),比较重新分级后的低危患者与中高危患者的30天全因死亡率和预后情况。结果48 h后,83例患者PESI48分级Ⅰ~Ⅱ,205例患者PESI48分级Ⅲ,16例患者PESI48分级Ⅳ~Ⅴ;入院时,250例患者sPESI≥1,48 h后,250例患者中的38例sPESI48=0。经PESI48重新分级后,低、中高危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和11.3%。经sPESI48重新分级后,低、中危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0%和12.3%。PESI48预测急性PE患者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29.5%、11.3%、98.8%;sPESI48预测急性PE患者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30.2%、11.8%、100.0%。结论计算PESI48和sPESI48可使患者分类至更准确的风险层次,有助于区分30 d死亡风险极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阮丽波  陈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57-58,61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95例确诊的资料完整的A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低血压(或休克)分为高危组及非高危组,根据年龄、性别、心率、呼吸、体温、神智、血氧饱和度等计算出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比较不同组间PESI,评估PESI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高危组PESI(164.32±26.94)较非高危组(74.23±12.67)明显增加(P < 0.01);②PESIⅠ~Ⅱ级对低危患者有较高的敏感度(100%);③PESIⅠ~Ⅱ级对死亡预测敏感性为97.92%,PESI Ⅲ级对死亡的敏感性94.12%,PESI对死亡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PESI为可靠的识别非高危肺栓塞患者的指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联合临床评分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对收治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评分、D-二聚体以及两者结合诊断.结果 将Wells评分与D-二聚体结合用于疑似APE诊断,低概率组117;D-二聚体对APE诊断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44.7%、阴性预测值89.4%;中、高概率组102例,D-二聚体对APE诊断的敏感度为85.8%、特异度为42.1%、阴性预测值36.3%.结论 临床Wells评分、D-二聚体联合对APE疑似患者的确诊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对于急性肺栓塞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善全  黄樱  张诗昊 《广东医学》2008,29(2):304-305
目的验证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判断急性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性。方法收集546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行APACHEⅡ评分,通过死亡组、存活组间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和评分系统与实际病死率的相关性,初步评价其评估急性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性。结果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比存活组高(25.8±7.5vs16.4±4.1,P<0.01),与急性脑出血的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适用于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洁  张学群  蔡丽珊  沈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32-1133,11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8例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41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6例未见明显右心系统形态改变但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诊断肺栓塞,对可疑急性肺栓塞症进行临床预警,对确诊的急性肺栓塞症可评价右心系统形态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危险分层,判断其预后,动态观察其病情变化,并随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在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5例纳入肺栓塞组,另选取同期16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ApoA1与肺栓塞严重指数(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PES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清ApoA1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栓塞组患者的血清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ESI评分Ⅴ级患者的血清ApoA1水平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5);高危组患者的血清ApoA1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血清ApoA1与PESI评分呈负相关(r=0.104,P=0.049)。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poA1诊断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度为83.03%,特异性为88.48%。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清ApoA1显著降低,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ApoA1可作为肺栓塞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肢体挤压伤严重程度MESS评分、Open Fracture分类及Gustilo分级系统对挤压伤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分别采用MESS评分和Gustilo分级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4例挤压伤患者进行肢体挤压伤严重程度分级,应用Open Fracture分类对其中19处伴有开放性骨折的挤压伤患者进行分类,并追踪患者的预后,统计分析3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ESS评分和Gustilo分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挤压伤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MESS评分优于Gustilo分级,而Open Fracture分类不适用于临床伴开放性骨折的挤压伤患者预后的评估。结论对于四肢挤压伤患者预后的评估,MESS评分和Gustlilo分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特别在保肢与截肢早期评估方面选用MESS评分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大出血死亡和非大出血死亡肝硬化患者中的Child-Pugh 分级(CP 分级) 和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 评分, 以了解这两种评分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包括72 例已死亡的肝硬化病例组, 并且根据最终死亡主要原因是否与消化道大出血有直接关系进一步分为大出血死亡组和非大出血死亡组, 以及88 例肝硬化住院并好转出院的患者作为好转组, 记录他们入院首次的临床资料, 均进行MELD 和CP 评分和比较。结果:死亡组CP 分值为10.264±2.028, MELD 评分为22.230±13.451, 好转组CP 分值9.318±1.644, MELD 评分15.37±6.201, 两组之间两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好转组比较, 大出血死亡组的两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非大出血死亡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CP 分级为C 级和高MELD 评分( ≥ 30 分)的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好转组。死亡组中低MELD 评分(<20 分)和CP 分级A 级的患者中上消化道大出血致死的占70% 以上。ROC 曲线分析显示剔除大出血死亡因素后, MELD 评分系统和CP 分级短期死亡风险预测精确度明显提高。结论:MELD 评分和CP 分级系统对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均有一定价值, 分值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在排除大出血死亡的前提下, MELD 评分系统和CP 分级系统均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生存预测更准确。 MELD 和CP 分级评分系统存在不足, 尤其对低MELD (<20 分)和CP 分级A 级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不高, 需要联合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共同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患者比较,分析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分层。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64例老年肺栓塞患者和39例非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和30 d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和制动是两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老年组中糖尿病、心律失常、外伤或骨折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及晕厥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非老年组[(67.2±32.6)mm Hg vs(85.1±25.3)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氧饱和度低于非老年组[(84.4±16.4)%vs(92.1±9.4)%],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老年组[(3 178.4±308.6)μg/L vs(2 019.4±282.7)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心电图发生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阻滞的患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17.2%vs 2.6%),超声心动图出现右房、右室扩大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48.4%vs 2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SI适用于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评估,两组患者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肺栓塞患者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存在较明显的低氧血症,D-二聚体增高,所以当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时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3例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尿激酶溶栓)48例,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25,P=0.037),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氧分压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出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可有效改善右心功能、提高血栓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87.8%)例,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并完成随访,将其分为急性期死亡组?后期死亡组及预后良好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死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心病?慢性肾病?结缔组织病?妊娠及脑血管病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两死亡组合并恶性肿瘤?慢性心衰的比例较高,急性期死亡组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后期死亡组合并慢性肺病的比例较高,预后良好组有发病前手术史的比例较高?恶性肿瘤进展是两组患者最主要的死因,后期死亡组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死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消化道出血?结论:规范治疗后,部分血栓危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并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合并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慢性心衰?严重感染性疾病则提示预后不良,以休克及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在长期随访中要关注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CT血管成像(CTA)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64排CTA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梗死组(9例)及非梗死组(31例)。对2组肺动脉受累范围、部位、临床检验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死组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栓塞指数均高于非梗死组(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肺心病等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高栓塞指数是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发生与否等与肺梗死发生无明显相关;CTA在肺梗死诊断及与出血性肺不张、肺萎陷等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潘唐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76-1078,1081
目的:探讨急诊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急性肺栓塞(APE)的疗效及随后1年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APE患者86例,按确诊时间是否超过2周,分为及时诊断和治疗组(观察组,47例)和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观察其疗效及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2周内确诊后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未在2周内确诊,予对症治疗,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肺泡气氧分压差(PA-aO2)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在2周内确诊并联合应用溶栓和抗凝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但不能改善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张淑红  杨晓芸  刘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8-1129
目的观察血氧饱和度(SpO2)、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在D二聚体(D-D)阴性肺栓塞(PTE)患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4-01间诊治的66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初诊D-D阴性8例,同时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SpO2、血浆cTnT、D-D水平及观察两组的心电图变化,了解PTE与无PTE患者的SpO2、血浆cTnT、D-D及心电图的差异。结果栓塞组的Sp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cTnT值≥0.04 ng/mL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栓塞组D-D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阴性肺栓塞患者的SpO2、血浆cTnT及心电图明显异常。结论对于临床高度可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能仅仅依靠D-二聚体去筛选,应综合危险因素、联合应用SpO2、cTnT、D-D水平及心电图等多项指标进行筛选,避免此类患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