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3.
目的:建立玄明粉的X-射线衍射特征指纹图谱.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10批玄明粉样品进行定性分析,以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计算各样品共有峰的相似度.结果:10批玄明粉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相似度>95%.结论:建立的玄明粉X-射线衍射特征指纹图谱专属性强,为玄明粉的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刘金德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1997,(4)
<正>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牙齿化石。随着其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价格的提高,其混伪品也日渐增多,近期药材市场出现一种龙齿,据文献报道此种龙齿经地质专家鉴定约埋藏地下4~5千年,是一种石化不完全的马齿,不能作龙齿药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X─射线衍射法,对国产天然牛黄以及人工牛黄、猴枣、马宝、人胆结石等药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各种结石的X─衍射图谱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可用于结石类生药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不同产地龙骨生品及煅制品质量比较。方法:采用比色法和古蔡氏法测定重金属和砷含量,采用EDTA法测定总钙含量和水煎液中钙含量。结果:各地龙骨生品和煅制品含重金属均小于1.5×10-5,含砷量小于1.0×10-5;总钙按碳酸钙计,不同产地龙骨生品含量范围68%~84%,煅制品70%~89%;龙骨经煅制后,水煎液中钙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不同产地龙骨质量差别较大;龙骨煅制可使有效成分煎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鉴别两组化石类中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化石类矿物中药龙骨、龙齿、石燕和石蟹等的近红外快速识别模型。方法: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OPUS 软件,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建立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这几种化石类矿物中药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快速准确地区分。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建模,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龙骨、龙齿、石燕和石蟹等化石类矿物中药。 相似文献
14.
龙齿及其煅制品中钙盐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定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药龙齿及其煅制品中钙盐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生品,煅品及水煎液中元素的变化,为研究龙齿的化学成分与功能主治的关系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对海螵蛸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X-ray衍射分析法、热分析等方法对海螵蛸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海螵蛸中钙含量为26.7%,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结构型为文石。结论分析结果对海螵蛸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龙骨、柴胡、牡蛎这组角药配伍入手,从超分子体系形成的角度初步探索矿物药龙骨在含植物药柴胡的角药配伍中的作用。方法 ①观察龙骨、柴胡、牡蛎3组单煎液和柴胡-龙骨、柴胡-龙骨-牡蛎、柴胡-牡蛎3组共煎液的外观、丁达尔现象,测定各水煎液中混悬颗粒的平均粒径、分散性系数及Zeta电位,以扫描电镜(SEM)观察超分子结构微观形貌。②测定不同配伍系统pH、液体黏滞系数、液体表面张力、冻干粉得率等物理性质,结合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不同配伍系统内的相互作用。③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测定不同配伍系统成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单煎液相比,共煎液具更明显浑浊和丁达尔现象,共煎混悬液中的粒子变小,分布更均匀,且Zeta电位降低,体系更稳定,SEM下可见柴胡呈不规则层片状,柴胡-龙骨和柴胡-龙骨-牡蛎以球形纳米颗粒为主,柴胡-牡蛎则呈现不规则层片状和少量球形纳米颗粒混合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单煎柴胡为基准,配伍共煎液的pH整体上升,黏度系数有所增加、液体表面张力有所降低,共煎液柴胡-龙骨冻干粉得率最高,其次为柴胡-牡蛎、柴胡-龙骨-牡蛎,而柴胡单煎液得率最低;FTIR主要变化为-OH的伸缩振动,共煎液明显向低频方向移动;UV-Vis显示,各组均在295.8 nm出现最大吸收,而吸光强度不同(柴胡-龙骨>柴胡-龙骨-牡蛎>柴胡-牡蛎>柴胡);以植物药柴胡的成分为指标,HPLC测定的甲醇提取成分的含量高于水煎提取,柴胡单煎液中主要为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c(SSc),共煎配伍后含量略高;UPLC-Q-TOF-MS在单煎液和共煎液中均可鉴定出37个化合物成分,种类没有变化。结论 龙骨、柴胡、牡蛎这组角药经共煎配伍后可形成粒径更小、更为均匀、稳定的纳米超分子体系,有助于柴胡主要成分的溶出,且含龙骨的配伍组在此过程中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