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证实无痛性心肌缺血同院外发生心室颤动(VF)的关系。方法:院外发生VF后存活者15(男14、女1)例,平均年龄56(32~78)岁,均无瓣膜病和糖尿病。受试者分成二组:A组9例原无冠心病依据,其中2例原发性高血压,另1例曾发生心脏骤停而服用普罗卡因胺;S组6例原有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史,均服用血管扩张药和β阻滞剂。两组各有2例在VF发作肘伴有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
<正> 评价运动试验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病人是否会增加以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心性猝死的危险性,作者将424例这种病人作为第一组。第二组456例冠心病人在运动试验中有缺血性ST段压低和心绞痛发作。第三组1019人均无冠心病,作为对照组。7年内不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心性猝死的可能性在第一组分别为80%和91%,第二组分别为82%和3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病人与第一组或第二组比较分别为98%和99%,(P<0.001)、运动试验中诱发无症状或有  相似文献   

3.
室上性早搏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室上性早搏诱发室颤少见报导。病例和方法:作者研究72例(男61例,女11例)出现原发性室颤的AMI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在胸痛发作24小时内入院,均符合下列标准,①典型的临床经过;②新发Q波或典型ST-T  相似文献   

4.
<正> 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前壁心梗,48小时内发生室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如何,目前尚有争论。分析1975~1984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2088例病人的临床改变、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年的死亡率。病人年龄18~95岁(平均64)。其中147例(7%)在人院48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5岁。近半年,打网球中间或停止后曾发生心悸,无晕厥、每次发作数秒至几十秒钟,自行恢复正常。心脏超声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331例男性不典型胸痛的运动心电图试验资料,旨在探讨身高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显示:身高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分别为33.3%和16.7%(P〈0.05),说明身高是冠状动脉病变重要的危险因子,与身高相关的生理因素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2000余例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现2例,在运动中ST段上移伴有心绞痛症状现报告如下。 例一,男性58岁,因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一月,在当地医院按冠心病治疗无效而来我院诊疗。体检:血压16/11kPa,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律齐,心音A_2>P2,未听到心脏杂音,ECG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RV_52.8mV)。于1992年9月17日作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ECG示窦性心律95次/分,ST-T改变(ST_(V3~6)分别下移1.6、2.5、1.7、1.3mm,T_(aVR、V1、3)倒置,T_(V4~6)<1/10R)。运动2分43秒因病人诉胸闷,脸色苍白,而终止运动。即刻ECG ST(V1~6)呈弓背上移0.2~1.0mm,(图1),运动后6分35秒ST_(V1-5)仍上移0.2~0.5mm,8分27秒时胸闷消失,胸色好持,ST_(V1~3)上移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281例医院外室颤复苏成功后患者的住院结果。其中,男性227例;年龄14~82(平均58±12)岁。室颤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塞194例(69%),缺血性心脏病但无心肌梗塞71例(25%),其他或原因不明16例(6%)。住院期间,死亡91例(32%),存活出院190例(68%);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6.0±12和60.8±11岁(P<0.01)。单变数分析显示,住院死亡危险困素为年龄≥60岁,原有心肌梗塞或脑血管疾病,医院外除颤迟延≥5分钟,电击≥4次,除颤成功后继发左心衰竭或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入院时昏迷等。多变数分析显示,住院死亡危险因素为除颤后心源性休克,入院时昏迷,年龄≥60岁,电击≥4次等.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某些地区,心源性突然死亡是个重要的问题,约2/3死于冠心病的患者在到医院前已死亡。本文报道美国西雅图市在成立院外抢救组的3年内,886例院外发作心室颤动经抢救复苏而长期存活的146例的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下检查诱发心梗、心肌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患者47例,其中患有心肌缺血症患者且无明显现象患者31例,将其归为观察组,有明显症状的患有有16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ST段下降幅度以及ST段的恢复时间有着显著型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能够有利于医生对患者胃部病变进行详细观察,从而扩展胃镜检查以及治疗的范围,但在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心梗、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0岁。因劳累后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2月来我院就诊。体检:心率78次/min,律齐,未听到心脏杂音,心界不大,血压16/11 kPa,ECG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ST-T无明显改变。作踏车运动试验前ECG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min,ST V_1~V_3呈上斜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活动平板试验前后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 QT离散度变化 ,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 QT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 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41例冠心病患者与 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活动平板试验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QT离散度变化。 结果 运动前 ,运动高峰冠心病组 QT离散度分别为 (47.84± 11.19) m s,(6 2 .16± 10 .45 ) ms(P<0 .0 0 1) ;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分别为 (2 4.2 2± 15 .15 ) ms,(2 3.11± 14.43) ms(P>0 .0 5 ) ,运动前、后两组相比 P均 <0 .0 0 1。以运动中 QT离散度≥ 5 0 m s判为异常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86 .2 % ,特异性 88.9% ,预测准确性 87.5 %。 结论 冠心病组活动平板试验中 QT离散度进一步增加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 QT离散度无变化 ,提示运动高峰时较大的 QT离散度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并提示 QT离散度是活动平板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ETT)前后冠心病(CHD)病人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QTd的影响。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41例CHD病人与45例CAG正常者ETT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运动前、运动高峰CHD组QTd分别为(47.84±11.19)ms、(62.16±10.45)ms(P0.01);而CAG正常者分别为(24.22±15.15)ms、(23.11±14.43)ms(P0.05)。以运动中QT≥50ms判为异常,诊断CHD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88.9%,预测准确性87.5%。结论运动高峰较大的QTd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并提示QTd是ETT中诊断CHD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观察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时QT离散度(QTd)的变化,分析68例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正常人运动后即刻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较静息时减小,QT离散率(QTr)无变化。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患者,其运动后即刻QTd较静息时无差异;QTcd、QTr明显增加。表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时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增大,QTr是QT离散程度更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血流量测定以澄清运动诱发 ST 段抬高的发生机理,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运动试验期间或结束后有 ST 段抬高≥1毫米而无心肌梗塞证据的病人16例作为试验对  相似文献   

16.
101运动诱发冠心病人QRS波延长是心肌缺血的标志[MichaelidesA等。AmHeart J,1993,126(6):1320(英文)]本文分析150例(男101、女49例,均龄56.4±12岁)在1个月内经心导管检查、运动试验伴放射性核素心室...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36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作用[RosanoGMC.Lancet,1993,342(17):133(英文)]雌激素,尤其是17β-雌二醇是血管活性药物。能增加心排出量和血液流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收缩及舒张压。绝经期妇女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18.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对心室肌复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运动前和运动终止后仍有 ST段下移时 ,QTd和 QTcd的差值 ,以及 U波的发生率。方法 入选 76例运动中和运动终止后仍有 ST段下移的病例。结果  1ST段下移时的 QTd和QTcd显著大于运动前 (0 .0 5± 0 .0 2比 0 .0 4± 0 .0 1,P=0 .0 13;0 .0 6± 0 .0 3比 0 .0 4± 0 .0 2 ,P=0 .0 0 0 ) ;除 V1 导联外 ,运动后余导联 QTc均显著大于运动前 (P=0 .0 0 0 )。2 ST段下移时 ,U波倒置发生率显著高于运动前 (P=0 .0 0 0 )。结论 提示心肌缺血可以增加心肌复极的不同步性 ,QTd和 QTcd增加 ;U波倒置可以有助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健康成人及心脏病患者;因此,仅有室性早搏不能作为增加心源性猝死的致危因素,但在伴有QT间期延长的冠心病患者,往往有突然死亡的危险。作者对125例医院外发作心室颤动而存活的冠心病患者(VF组)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与98例心肌梗塞后病人(MI组)相比较,特别注意Q-T间期延长及其他复极异常。结果: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在VF组为30%,MI组为13%,二组有明显差异(P<0.01)。非特异性S-T段压低(ST-J≥  相似文献   

20.
本文前瞻性地评价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中出现无痛心肌缺血的预后价值,并与稳定型心绞痛和运动诱发缺血患者的选择性运动试验参数作比较。对象和方法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病程≥6月和运动试验诱发缺血为入选对象。冠心病为以下一项以上资料所证实:≥1支主要冠脉狭窄≥70%铊~(201)显象运动试验出现可逆灌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