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童卫胜  单宇敏 《疾病监测》2009,24(5):349-351
目的探讨浙江省临安市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临安市2002 -2008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8年临安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108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9.41/1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8∶1,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年龄组,职业以农民、民工为主;7年中发生暴发疫情3起,发病例数占58.53%。结论临安市2002-2008年报告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地区分布具有集中趋势,季节主要集中于4-8月;流行菌株为甲型副伤寒杆菌,水源污染是副伤寒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莹  张静 《疾病监测》2010,25(7):538-541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玉溪市红塔区的甲型副伤寒流行趋势,探讨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05-2008年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云南省和玉溪市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城区发病率(374.59/10万)显著高于农村(96.51/10万);发病高峰呈双峰,持续时间较长。15岁小年龄段发病率及构成均分别低于云南省、玉溪市;农民、散居和幼托儿童比例较低,而大中专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等人群构成较高。2008年红塔区实验室确诊病例全部为甲型副伤寒病例,其分子分型(PFGE)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3种带型,表明传染来源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红塔区甲型副伤寒占绝对优势,当地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与云南省和玉溪市有明显差异,应根据红塔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金霞  张静 《疾病监测》2008,23(11):698-701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危险原因,为提高暴发调查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31起伤寒和46起副伤寒暴发疫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62.20%);伤寒暴发疫情病原学确诊比例达29.03%,副伤寒达43.47%。暴发地点以农村村寨(44.16%)和学校(33.77%)为主,尤以乡镇中学(53.84%)多发;以甲型副伤寒暴发为主(57.14%);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4.55%),其次为食源性(23.38%)。结论 应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发热症状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暴发危险因素信息应作为法律法规的修订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 —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有关年度专题调查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 — 2019年金华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 356例,其中伤寒595例,副伤寒761例,分别占43.88%和56.12%,无死亡病例。 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2007年之后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951.941,Ρ=0.000)。 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夏秋季高发,地区间发病差异较大,浦江县、义乌市和武义县发病率相对高。 病例的乡镇(街道)分布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年均发病数≥1例的乡镇(街道)不到总数的1/5但病例数却占到了2/3,累计病例数≥50例的乡镇(街道)仅7个但病例数却占到了43.44%。 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和15~3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和散居儿童为主。 对21例伤寒和50例副伤寒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14例伤寒和19例副伤寒有明确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对2株伤寒沙门菌和20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复核,2株伤寒沙门菌和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医疗机构一致,1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经鉴定为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结论2005年以来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发病逐步减少,病例分布有高度的地区聚集性、一定的季节性和人群聚集性。 金华市所报告病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误报,且该市尚未规范开展伤寒副伤寒病原学监测,无法掌握其菌型变迁、耐药谱变化等情况。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检测技术的培训,并应尽快规范开展流行菌株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2009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及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掌握疫情态势,了解高发地区病原构成、重点人群带菌状况以及菌株耐药变化情况,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的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信息及国家监测点上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全国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6 938例,死亡9例,其中伤寒12 427例,死亡7例;副伤寒4511例,死亡2例,与2008年相比,伤寒发病数上升13.53%,副伤寒发病数下降3.92%。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和湖南等省(自治区)仍为伤寒、副伤寒的高发省份。监测点病例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临床诊断病例的阳性率(19.23%)高于疑似病例(4.56%);分离的病原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60.69%;伤寒沙门菌耐药率高于副伤寒沙门菌,不同地区的耐药谱不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JKPX01.CN0001为我国甲型副伤寒高发区的优势流行带型。 结论 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高发省份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及早寻找发病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南省伤寒(副伤寒)病人的血清学型别,掌握伤寒、副伤寒病人的比例,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04年湖南省发生的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和5个高发县的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95~2000年发生的7起暴发疫情均为伤寒,2001~2004年发生的19起暴发疫情中伤寒9起320例,甲型副伤寒7起454例,乙型副伤寒3起221例。结论5个高发县住院病例1998、1999和2003年以甲型副伤寒比例最高,其他年份则以伤寒为主,未见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1991-2000年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列席 《疾病监测》2001,16(11):421-423
伤寒是我市常见的多发肠道传染病 ,自 1 95 8年有疫情记载以来 ,每年均有发病。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发病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年发病率位居全省第二 ,最高年份在 2 0 0 /1 0万以上。近年来 ,由于加强了伤寒的防治工作 ,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探索流行规律 ,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 ,现将 1 991 - 2 0 0 0年伤寒疫情的流行趋势分析如下。1 流行强度 :1 991 - 2 0 0 0年共报告伤寒病人2 72 81例 ,年均发病率为 34 72 /1 0万。死亡 1例 ,病死率为 0 37/万。 1 991年发病最多 ,年发病率为84 76/1 0万 ,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 2 0 0 0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概况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和掌握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分析流行因素,探讨防制对策。方法对全省伤寒副伤寒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87~1994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发病较高,1995~1999年下降,2000年起有逐年缓慢上升趋势。2004年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使全省发病率上升明显,报告发病率达17.52/10万。其中伤寒病例2665例,副伤寒5567例。2004年全省伤寒副伤寒发病前4位分别为台州(3422例,发病率61.56/10万)、宁波(1450例,19.54/10万)、绍兴(805例,18.04/10万)和温州(1280例,17.08/10万),4个地区的报告发病数占全省总报告发病数的84.51%。贝类食品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要加强包括海水产品在内的综合性监测工作,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伤寒、副伤寒的全球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鲁茜  阚飙 《疾病监测》2007,22(7):492-494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通常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S.parathphi A,B and C)引起,临床症  相似文献   

10.
阳波  张静  刘凤凤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8,33(5):407-412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法定报告病例数,了解全国及高发省份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2 536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较201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下降18.63%。监测点共对14 465份血样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菌株289株,阳性分离率为2.00%,伤寒与副伤寒之比为1.21:1。病例均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均以0~4岁组儿童最高(分别为1.70/10万和0.80/10万)。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和新疆为疫情高发省份,非监测点病例数上升。结论 2015-2016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10岁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伤寒菌成为优势菌型,应加强非监测点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充分认识伴血小板减少的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以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伴血小板减少的伤寒、副伤寒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占同期伤寒、副伤寒病例总数的20.51%(16/78)。16例均有发热,伴乏力及食欲缺乏13例,腹痛6例,头痛5例,咳嗽4例;肝大及肝功能异常9例,出血倾向及相对缓脉各3例,双下肢皮肤出血点、肝脾大及腹水1例。血小板计数30×109/L、60×109/L、74×109/L及83×109/L各1例,余12例为(88~92)×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有9例,10×106/L 7例。初诊误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可能1例。确诊后均予抗感染、补液及对症等处理,除1例因疗效不佳放弃治疗外,余15例预后良好。结论伤寒、副伤寒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轻度血小板减少或轻度出血倾向,随原发病治疗可好转,嗜酸粒细胞明显下降或消失是伤寒、副伤寒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2003年重点县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贵州省重点县伤寒流行状况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2 0 0 3年15个重点县伤寒疫情资料和主动搜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点县伤寒平均发病率为119 0 2 / 10万,比上年下降15 85 % ;暴发疫情导致的病例占16.26 % ;主动搜索发现病例占13.86 %。结论 认真做好传染源的主动搜索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当地政府增加投入是控制疫情的关键,今后应加强伤寒病原学的监测和督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园形分布法探讨1989~1995年松花江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时间分布特征。跨年度资料分析证实了其季节性高峰的存在,发病集中时点为11月23~24日。流行前期为8月25日至10月9日;高峰期为10月10日至次年1月8日;流行后期为次年1月9日至2月22日,余为间歇期。整个流行期病例占总病例的89.58%,流行高峰期占79.84%。这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进行分析,为探讨东莞市流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4年的流脑疫情、流行菌株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东莞市流脑以散发为主,也偶有暴发疫情发生;外来青工是发生流脑的高危人群;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和耐药性均已发生较大改变。结论建议在外来青工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疫情处理时,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利福平等药物作为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疆五地区伤寒监测系统报告病例的准确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能力和水平。方法 将南疆五地区所有医院报告的发病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的伤寒、副伤寒的临床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与国家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核实病例诊断的准确性。抽取部分医院,通过访谈检验科医生,了解被抽中医院开展伤寒、副伤寒的实验室检测情况。对临床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医生对伤寒、副伤寒疾病的认知以及参加相关培训的情况。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南疆五地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上报的伤寒、副伤寒49例病例中,临床病例诊断正确率为6.67%(1/15),确诊病例诊断正确率为14.71%(5/34)。共调查32家医疗机构,乡镇级医院仅有5.88%(1/17)可开展细菌培养,100%均未开展肥达试验。调查的105名医生中对临床诊断病例定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7.62%,对确诊病例定义的正确回答率仅为11.43%。参加过培训的人员中对诊断标准的回答正确率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人员。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细菌培养和肥达试验的比例均不高,而且医生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标准掌握不规范。建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伤寒、副伤寒的核实和免费检测任务,对县(乡)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加强伤寒、副伤寒的培训,保证基层医生能及时做出疑似诊断报告,以保持发现疫情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1950~2004年乐山市麻疹流行特征与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乐山市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用SPSS10.0软件处理。结果开展计划免疫后乐山市发病率下降了92.15%、死亡率下降了98.85%,发病年龄呈后移趋势(!2=283.26,P<0.0001),发病职业趋向学生(!2=359.24,P<0.0001),少、边地区是乐山市计划免疫的薄弱环节。结论开展10岁以上在校生和新入学大、中专生麻苗复种,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以及少、边地区常规免疫接种质量的督导检查和完善冷链设备,是防止麻疹在乐山市暴发流行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泰安市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芳  王秀 《疾病监测》2005,20(5):238-241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90~2 0 0 3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14年中泰安市医院报告的甲型肝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泰安市甲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5年以来甲肝发病大幅度下降,2 0 0 3年发病率较1990年减少96 .13%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6 3/ 10万;9~11月为发病高峰,但1995年以来,高峰不明显;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 9∶1;3~15岁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发病最高,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 3.17%、2 1.94 % ,但近年2 0岁以上人群发病有明显增高趋势。结论 对适宜人群进行甲肝疫苗接种,把住病从口入关,是减少发病、控制暴发与流行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重视对2 0岁以上人群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全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在伤害预防领域中所开展工作的现况及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及其期望进行分析,为推动伤害防控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自制统一问卷,以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及其下属6个学组的全体委员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访者参与伤害相关工作平均年限为(10.81±5.62)年。“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的成立”“全国医院伤害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推广应用了伤害的某些干预措施或策略”是伤害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就;“经费不足”“政府主管部门不重视”及“疾控单位缺乏伤害预防的专门机构”是伤害防控工作中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提供专门经费开展全国伤害普查工作,加强伤害的干预研究”“伤害的疾病负担分析,提交政府主管部门并向居民公布”和“伤害监测报告定期公布”是伤害防控领域最应加强的三件工作。有74.3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急需开设伤害防控课程。结论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领域快速发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伤害专家及防控人员应再接再厉,全面推动伤害预防工作,加强伤害领域的构建与发展,降低伤害的发生率及其造成的疾病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自杀死亡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采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分析昆明市2004年1134例自杀死亡个案.结果 昆明市2004年居民自杀死亡率为20.44/10万,男性自杀死亡率为20.64/10万,女性死亡率为20.14/10万,男女性别间自杀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居民自杀死亡率,是城市的5.79倍.自杀方式主要是使用杀虫剂自杀.结论 加强自杀死亡的综合防治能力,以降低昆明市自杀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赵敏捷  林相 《疾病监测》2006,21(5):237-241
目的评价宁波市实施结核病监测15年的效果。方法对1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常规监测资料对病例发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下降33.6%,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上升198.4%,活动性肺结核新登记及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各上升26.0%、133.5%。肺结核死亡率下降60.0%。病例发现延误率15年中变化不明显。新发涂阳病例治愈率从91.8%下降至88.6%。流动人口肺结核新登记率和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分别增加33.3%和95.8%。结论病例发现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传染源控制效果从25.5%增加到49.2%。应继续提高结核病控制工作效果,加强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工作,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治疗管理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