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临床资料本文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超重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0人,男5人、女5人。平均年龄52.75岁。平均病程3.92年。治疗前后指标:治疗前平均超重22.55%;平均空腹血糖11.94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7.71mmol/L。治疗后平均超重14.22%;平均空腹血糖8.63mmol/L;平均餐后1小时血糖12.58%mmol/L。通过秩和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消瘦型NIDDM20例,男11例,女9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4年4月至2005年9月应用诺和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并与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具备胰岛素应用指征。按用药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2±8.2)岁;平均病程(6.4±5.1)年;治疗前空腹血糖(13.12±4.83)mmol/L。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6±7.7)岁;平均病程(5.9±4.5)年;治疗前空腹血糖(13.27±5.14)mmol/L。1.2方法所有病例均经饮食控制并单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予诺和灵(30R)早…  相似文献   

3.
黄连素佐治糖尿病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笔者采用黄连素佐治严格糖尿病饮食控制下口服磺脲类或(和)双胍类降糖药效果不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5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均符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拟定的NIDDM诊断标准,血糖测定采用邻甲二苯法。其中晨空腹血糖(BS)>13.6mmol/L者21例,8.3≤BS≤13.6mmol/L者30例,BS<8.3mmol/L者4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64.3岁;病程10年以上者15例,5—10年30例,5年以下10例;并  相似文献   

4.
李元  董伟杰  秦世炳 《北京医学》2015,37(11):1081-1083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8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植骨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 38例患者,男14例,女24例;年龄22~82岁,平均(58.6±13.2)岁.血糖控制情况:术前空腹血糖(7.5±1.7) mmol/L,餐后血糖(9.3± 1.4)mmol/L;术后空腹血糖(8.3±1.7)mmol/L,餐后血糖(9.4±1.5) mmol/L;术中血糖(9.6±1.3) mmol/L;围术期空腹血糖范围5.8~10.0 mmol/L,餐后血糖范围7.9~10.9 mmol/L.36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愈合时间7~10d,平均(8.2±0.8)d,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38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35例患者植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9±0.8)个月,2例患者植骨吸收;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0±1.8)个月,37例患者均未发生结核复发现象,1例失访.结论 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9~10.9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9.6±1.3)mmol/L,行骨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笔者在1991年5月~1993年5月,对48例肾阴亏虚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口服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获得显著临床疗效,现介绍给大家。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空腹血糖测定6.5~12.3mmol/L,尿糖( )~( )25例;血糖12.5~16.7mmd/L,尿糖( )~( )23例。本组观察对象的临床特点:①起病常隐潜,常常无或少有糖尿病症状;②多数发病在40岁以后,亦可见于幼年,后者称为幼年型中年起病型糖尿病(MDDY);③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无酮症发生倾向,但在感染及应激反应时可出现酮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早晚餐前应用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与双时相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餐后血糖高于14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12例初诊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A组)24例与诺和灵30R组(B组)22例.分别使用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 R,两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 500 mg/d,根据血糖测值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达标(空腹<7.0 mmol/L,餐后<10.0 mmol/L),并随诊至12周.结果 在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诺和锐30控制餐后血糖的疗效较诺和灵30R佳,且诺和锐30能更有效地控制HbA1c.结论 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时选择诺和锐30较选择诺和灵30R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7.
郭爱君  孙振勇  田立强 《河北医学》2002,8(12):1060-1062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血糖升高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收治的骨科手术并存糖尿病患者 4 4例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手术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 4例患者手术前空腹血糖为 8.6~ 2 1.7mmol/L ,平均 14 .9mmol/L ,尿糖 ( )~ ( ) ,经静滴普通胰岛素快速降糖 ,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维持 ,血糖控制至 6 .7~ 9.6mmol/L ,尿糖 (- )~ ( ) ,分别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病人中出现 3例切口愈合不良 ,与同期非糖尿病骨科手术相比 ,延迟愈合无显著性差异 ,恢复情况令人满意。结论 :骨科手术并存糖尿病患者经术前平均 5d的快速血糖控制和维持 ,血糖降至 6 .7~ 9.6mmol/L ,尿糖 (- )~ ( ) ,并以 8.0~ 8.6mmol/L为最佳控制范围 ,可进行较大而复杂的手术 ,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预混 30R或 5 0R胰岛素调整血糖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应用诺和灵预混 30R或 5 0R胰岛素的患者 ,对它们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2年于我院门诊、住院的需注射胰岛素调整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2 5 7例。其中男 10 3例 ,女 15 4例 ;1型糖尿病 13例 ,2型糖尿病 2 4 4例 ;年龄 13~ 78岁 ,平均(5 3.2± 7.9)岁 ;病程 15d~ 17年 ,平均 (7.8± 1.7)年 ;体重指数 (BMI) (2 5 .1± 1.7)kg/m2 ,空腹血糖 (FBG) (12 .8± 2 .3)mmol/L ,餐后 2h血糖 (2hBG)…  相似文献   

9.
近5年我院共收治3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30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令41~78岁,平均56.4岁.21例有糖尿病史,病程1~20年,平均14.3年,均长期饮食控制.9例无糠尿病史.先发现肺结核者4例.两病同时确诊者为6例.全部患者入院24小时空腹血糖在7.8~16mmol/L,平均11.24mmol/L,随机血糖11.1~19.8mmol/L,平均14.36mmol/L,30例患者均经胸片证实为肺结核.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1992~2006年在门诊及住院进行系统治疗的患者,共30例。其中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29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73岁,平均62.7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8.6年,空腹血糖平均值9.46mmol/L,餐后1h血糖平均值14.2mmol/L,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5年,平均1年2个月。  相似文献   

11.
马维青  李秀 《安徽医学》1997,18(6):35-36
<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开始用磺脲类降糖药(SU)时有显著疗效,但经过(1个月或1年半以上,效逐渐减弱,最终因血糖过高而被迫改用胰岛素,这一现象称之继发性失效。对其以往均换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近年本院采用联合治疗法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患者均按WHO标准确诊为NIDDM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8—67岁,病程2~11年,曾分别用达美康160mg/日,糖适平90mg/日,美吡哒15mg/日,均可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大约经过1—3年后相继服用达美康320mg/日,糖适平180mg/日,美吡哒30mg/日近4个月,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mmol/L;12例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FPG>8.0mmol/L,HbAIC>8%),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原有胰岛素剂量不变,加用瑞格列奈,对照组在原有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提高胰岛素剂量15%~30%,两组患者观察12周,观察指标为:FPG、2hPG、HbA1C、BMI、低血糖次数.结果 治疗组平均FPG下降3.68mmol/L,2hPG下降5.95mmol/L,HbA1C下降3.12%,且胰岛素平均用量减少7U/d;而对照组治疗12周后,平均FPG下降1.5mmol/L,2hPG下降3.2mmol/L,HbA1C下降0.36%,且胰岛素平均用量增加10.4U/d.结论 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较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达标率高,降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张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135-13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及合用胰岛素增敏剂艾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年龄30岁~64岁,体重指数>26kg/m2,FBG>13.5mmol/L,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服艾汀14mg/日,1周~2周后停胰岛素泵,继续服艾汀。结果血糖控制满意需7天~10天,停泵后至艾汀起效的2周~4周时间内,虽未予以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能维持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8mmol/L。随诊1.5年,有5例患者需加服二甲双胍,有7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满意而停用艾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调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结果表明,对于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短时间内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纠正;同时,艾汀可使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长时期地维持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于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宋雪梅  桂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7-22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诺和锐笔芯装于丹纳胰岛素泵(治疗52例)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50例,1型糖尿病2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诊断10例,其余均为用口服降糖药及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明显者,2例为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结果:5d~7d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6.1mmol/L)22例,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30例。患者血糖快速而平稳的下降,而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方面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及灵活性,熟练、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的病痛,简化治疗疗程,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上半年,我们使用胰岛素泵为18例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病程2个月~8年。其中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12例,均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1.2方法常规测定空腹、餐后2 h血糖,用短效胰岛素,严格按照规定装泵,将泵的注射用套管针埋置于腹部皮下。根据血糖结果及常规胰岛素用量设定胰岛素总量,包括基础及追加三餐前胰岛素的量。2结果18例患者平均血糖下降至空腹6.2 mmol/L,餐后2 h 7.8 mmol/L。用泵期间仅2例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用胰岛素时的降血糖作用,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58例因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安慰剂组,吡格列酮15mg组和30mg组,治疗观察12周。结果 于12周时对照组空腹血糖(FBG)水平较基线值稍有升高0.09mmol/L,吡格列酮15mg组较基线值下降了1.75mmol/L,吡格列酮30mg组下降了2.65mmol/L。餐后血糖(2hPBG)分别下降了0.65mmol/L,4.2mmol/L及5.4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分别下降了0.2%、1.10%和1.64%。结论 12周的临床观察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血糖控制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胡玉明  方少均 《河北医学》2000,6(6):550-55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女30例,男20例。年龄15~76岁,<20岁10例,>40岁15例。胰岛素依赖型2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22例。临床表现:早期大多有烦渴、多饮、多尿和疲倦,以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病情进一步加剧会出现气急,嗜睡,甚至昏迷。43例有发病诱因,包括感染以及中断注射胰岛素等。实验室检查:45例血糖在16.7~33.3mmol/L,5例血糖大于33.3mmol/L。尿糖均阳性,尿酮体阳性。血PH值均小于7.35,其中28例PH小于7.1。检测24例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38例外周…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采用美国P-E7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糖尿病患者及其对照组人发中锌(Zn)、铜(Cu)值,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糖尿病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平均48岁。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1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20  相似文献   

19.
邹于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528-52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及合用胰岛素增敏剂艾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年龄30岁~64岁,体重指数>26kg/m2,FBG>13.5mmol/L,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服艾汀14mg/d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1周~2周后停胰岛素泵,继续服艾汀及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结果血糖控制满意需7d~10d,停泵后至艾汀起效的2周~4周时间内,虽未予以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能维持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8mmol/L。随诊1.5年,有5例患者需加服二甲双胍,有7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满意而停用艾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调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对于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短时间内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纠正;同时,艾汀可使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合理控制饮食,限制总热量过多摄入;运动可减轻体重,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长时期地维持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于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20.
姚定国  朱肖鸿 《浙江医学》1993,15(4):239-239
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开始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Su)时疗效明显,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有部分病人产生继发性失效。这类病人如单独使用胰岛素(InS),虽能控制高血糖,但带来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我院采用Su和InS联合治疗20例该类患者,血糖控制较好,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继发性Su类药物失效的NIDDM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8.2岁,平均病程5.8年。服Su中优降糖12例,D_(860)3例,美吡达2例,达美康3例,继发性失效后换用另一种Su。产生继发性失效平均4.2年,最长8.4年,最短1.2年。失效标准:每日空腹血糖(FBG)持续7.8mmol/L以上;Su维持在每日最大量,其中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