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弥漫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表示;根据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2hPG〈7.8mmol/L,97例)、单纯血糖受损组(5.6≤FPG〈7.0mmol/L且2hPG〈7.8mmol/L,99例)、单纯糖耐量受损组(FPG〈5.6mmol/L且7.8≤2hPG〈11.1mmol/L,111例)以及复合糖耐量受损组(5.6≤FPG〈7.0mmol/L且7.8≤2hPG〈11.1mmol/L,79例)。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对FPG、2h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复合糖耐量受损组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5);尤以复合糖耐量受损组更严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两组间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3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516;P〈0.05)呈正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39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3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B=0.357,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367,P〈0.05)独立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08,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293,P〈0.05)独立相关。结论IGT、I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等各方面的特征,探讨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3例,按照血糖水平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组)56例、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组(糖调节受损组)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并进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单支、两支、三支病变的构成比分别为46.4%、35.7%和17.9%,糖调节受损组分别为18.7%、37.5%和43.8%,糖尿病组分别为18.2%、25.4%和56.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的构成比分别为41.1%、51.8%和7.1%,糖调节受损组分别为53.1%、46.9%和0,糖尿病组分别为7.3%、74.5%和18.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7.9%、43.8%和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FPG、2 hPG是弥漫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TC是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均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FPG、2 hPG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与弥漫性病变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1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125例,分为糖代谢正常组(35例)、糖调节受损组(51例)、糖尿病组(39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观察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FBG、TG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间多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严重病变,病变呈弥漫性,与糖尿病组相近,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0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92例,分为糖尿病组(47例)、非糖代谢异常组(45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脂血症、高血压,无痛性心绞痛史者糖尿病组明显多于非糖代谢异常组(P〈0.05)。糖尿病组冠状动脉双支和3支病变发生率(59.6%,36.1%),均明显高于非糖代谢异常组(24.4%,6.7%)(P〈0.05),多节段病变发生率(48.9%)也显著高于非糖代谢异常组(8.9%)(P〈0.05),而单支病变发生率糖尿病组(4.3%)显著低于非糖代谢异常组(64.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复杂,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且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症状,在临床治疗上难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58例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的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单纯冠心病组(A组)163例,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组(B组)10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组)193例,观察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探讨血糖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 1各组间临床资料比较,B组及C组腰臀比值及糖尿病家族史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生化指标比较B组及C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间冠脉照影资料比较,病变支数的比较B组及C组在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病变程度的比较B组及C组在重度病变、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重视对于首次空腹血糖〉5.6 mmol·L-1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OGTT,同时对于腹型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重点干预。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在双支及多支病变发生率、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其糖代谢状况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7月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3例,均在人院后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测定0h及糖负荷后2h血糖.与同期青壮年冠心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和不同糖代谢状况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双支及3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VS54.22%,P〈0.01),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39%VS45.78%P〈0.05),弥散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79%VS32.53%P〈0.001)。研究组中.Ⅱ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出现,多支病变、弥散性病变和末梢型病变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糖耐量异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表现为多支、弥散性和末梢血管病变,且随Ⅱ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增高而增加。通过糖耐量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7.
费利霞  陈洁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94-1596,160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7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CAG),57例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根据CAG结果分冠心病组(CAD)、非冠心病组(非CAD),分析危险因素的差异;冠心病组分为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组(IGR)、正常血糖组(NGT),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4,P<0.05)。冠心病IGR组和DM组多支病变患病率,分别75%和50%,NGT组单支病变患病率55.6%,重度病变患病率DM组80%,NGT组77.8%。男性、DM、IGR、吸烟、危险因素累计数在CAD组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48.6%通过OGTT诊断,OGTT应列为心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病变重而弥漫,正常血糖以单支病变多见,病变重而局限。  相似文献   

8.
沈盛晖  朱建华  严卉 《浙江医学》2010,32(10):1435-1437,144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和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析17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5例诊断为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54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4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3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入选患者的CGRP、SP水平和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GRP含量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CGRP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血浆SP含量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双支病变组的患者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每5mm的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在双支病变的患者中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GRP水平降低,CGRP、SP、HRV有关参数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CGRP、SP与HRV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狄邦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59-959,96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异常在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病中的意义及HbAlC检查预测氯氮平诱发糖代谢疾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接受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测治疗前HbAlC,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2hPG)。结果:治疗前、后FPG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hPG较治疗前增高;HbAlC异常组在治疗前、后2hPG均高于正常组;HbAlC值与治疗前、后2bPG间均有正相关;HbAlC异常组氯氮平治疗后,出现糖代谢疾病危险的比值比(OR)为13.2。结论:HbAlC异常者可能是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HbAlC检测对氯氮平治疗后出现糖代谢疾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合并血糖升高患者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 《当代医学》2011,17(2):93-94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心病(CHD)血糖升高患者,糖尿病组、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的冠状动脉在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狭窄支数等方面的差异。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2009年间,因心前区不适或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70%的患者252例。根据1997年WH0修订的DM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41例)、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71例)及非糖尿病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14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的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糖尿病组,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在双支、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非糖尿病组的单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糖尿病组(P〈0.05),与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在双支、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组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与糖尿病组在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空腹血糖升高是一个早期、简单的方法,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1h P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12例拟诊冠心病且既往无糖尿病史患者,并根据OGTT结果除外糖尿病患者后,将OGTT 1h PG分为〈8.6 mmol·L^-1组(157例)和1h PG≥8.6 mmol·L^-1组(98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脉造影结果判断是否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弥漫性病变情况以及Gensini总评分来表示。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程度,并对1h PG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1h PG〈8.6 mmol·L^-1组比较,1h PG≥8.6 mmol·L^-1组代谢谱更差,该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甘油三酯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在后组中也有显著升高。1h PG≥8.6 mmol·L^-1组冠心病患病率、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及Gensini总积分明显升高(P〈0.05),而1h PG〈8.6 mmol·L^-1组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s CRP是1h PG的最强影响因素(β=0.25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h PG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43,95%CI:1.051-1.627,P=0.042)。结论负荷后1h PG≥8.6 mmol·L^-1的患者代谢谱更差,可能是前期糖尿病的标志;升高的1h P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糖代谢分布及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  Gao X  Zhang B  Gu Q  Ren LM  G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89-1692
目的调查首次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糖代谢分布,分析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55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测量形体参数,检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用1999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评价糖代谢分布,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判标准和Gensin i评分系统对造影结果进行定量评价,根据造影结果及糖代谢状态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岁(60.1±9.7),277例(50.1%)糖耐量正常,276例(49.9%)糖代谢异常,其中糖调节受损127例(23.0%),新诊断糖尿病61例(11.0%),已知糖尿病88例(15.9%)。冠心病组中糖代谢异常者多于非冠心病组(56.4%和34.5%,P<0.05)。糖尿病组多支病变发生率和Gensin i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3.8%和44.1%,15分和20分(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糖代谢异常多见,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的226例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据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析糖代谢状况,测定三组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共发现糖代谢异常者120例(53.1%);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IGT和T2DM组比NGT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IGT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82(P〈0.01)、0.4443(P〈0.05)、0.6327(P〈0.01)。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合并IGT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血浆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对98例PCAD—AMI患者(PCAD组)、114例晚发冠心病(LCAD)AMI患者(LCAD组)及82例非冠心病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PCAD、LCAD两组与非冠组比较,各项危险因素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单支病变比率比LCAD组高(P〈0.01)。PCAD组的单支闭塞率与LCAD组相近,未见双支闭塞者。PCAD组的每例单个支架置入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结论:PCAD—AMI患者的发病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CA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轻于LCAD组;经皮冠脉介入术是PCAD—AMI患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 OPG)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个体、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各30例。用ELISA方法测定OPG,生化法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组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合并冠心病组血清OPG、FPG、HbA1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1),ISI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型糖尿病组HbA1 c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 P<0.01)。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OPG水平、血糖、胰岛素及HOMA-IR明显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与血清OPG、血糖、胰岛素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OPG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可能与胰岛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测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尿酸、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等指标,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同时应用超声测量EAT,根据EAT值将患者分为低值、中值、高值3组。结果与EAT低值组比较,中、高值组患者腰围较大,hs-CR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T与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hs-CRP、ISI、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0.124~0.302,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51,P<0.01)。随着EAT值增加,Gensini积分明显增大。结论冠心病患者EAT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慧敏  吕淑敏  徐耕 《浙江医学》2011,33(12):1729-173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75名患者,每位患者均于术前空腹抽血进行生化及Fbg等指标检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Genisi's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4组血浆Fbg 水平分别为:对照组(2.19±0.34)g / L、一支病变组(2.64±0.73)g / L、两支病变组(2.85±0.66)g / L、三支病变组(3.19±0.80)g / 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94,P<0.05);Gensini's评分分组与Fbg水平的关系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Fbg水平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bg水平与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bg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多支病变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Fbg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高血糖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8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NGT,n=45)、糖调节受损组(IGR,n=58)、糖耐量受损组(T2MD,n=82),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三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高血糖知识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FPG、2hPG、HbA1c检测值。结果 NGT组、IGR组及T2DM组CHD患者的高血糖知识认知率在健康教育后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在健康教育后的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及T2DM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FPG、2hPG、HbA1c检测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使高血糖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得到提高,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使糖代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与空腹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利华  吴晓晖 《吉林医学》2010,31(22):3638-363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意义。方法:分析比较24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及24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A组)空腹血糖(FPG)平均(5.9±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平均(4.8±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异常发生率为4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易合并空腹血糖异常,广大临床工作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干预糖代谢异常,最大限度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