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及Ki-67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40例前列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Polymer conjugate法检测嗜铬素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增殖指标Ki-67表达情况,同时分析NED与增殖指标Ki-67及Gleason积分的关系.单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前列腺癌NED与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 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11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27.5%),且这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时期不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组(P<0.05).前列腺癌伴NED患者中Ki-67表达水平与不伴有NED的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D表达水平与Gleason积分成正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术后生存时间与Gleason积分(P<0.05)、NED阳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 前列腺癌NED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联合检测前列腺癌NED与Ki-67的表达可能能更好地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与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有临床随访资料的7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穿刺活检标本,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发生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之间表达差异。结果 70例前列腺癌标本中21例NED表达阳性(30%),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组NED的阳性率为81.8%,明显高于未发生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组的阳性率(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与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密切相关,监测CgA和Syn的表达情况,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多种临床因素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探索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4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和同期3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病例的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进行分析,探索上述指标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各指标组间对照比较中,骨转移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及Ki-67表达等与骨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ALP、ESR、Ki-67表达等指标不是骨转移的独立相关性因素(P>0.05).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是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是0.008、0.013、0.005,OR (95% CI)分别是1.005(1.001,1.009)、5.356 (1.431,20.039)、18.594(2.460,140.524).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的cutoff值分别是67.1 ng/mL、7.5、2.5,灵敏度分别是55.6%、75.6%、84.0%,特异度分别是97.1%、82.9%、91.4%.结论 血PSA、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及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程度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年龄、ALP、PSA、ESR、ki-67表达等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 整理北京积水潭医院4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根据患者骨转移病灶影像学特点分为成骨型组、溶骨型组以及混合型组.分析血清总.PSA以及前列腺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在3组中有无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成骨型骨转移33例(75.00%),溶骨型骨转移9例(20.45%),混合型骨转移2例(4.55%).血清PSA均值在成骨型,溶骨型及混合型3组分别为(590.3±177.O)μg/L、(249.0±66.6)μg/L以及(156.5±42.1)μg/L,ANOVA分析显示3组之间血清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型组中Gleason评分均值为7.4(6~10分),其中高中分化(Gleason评分≤7)22例(66.7%),低分化者(Gleason评分>7)占11例(33.3%);溶骨型组中Gleason评分均值为8.0分(6~10分),其中高中分化以及低分化分别为3例(33.3%)和6例(66.7%),统计学显示两组之间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组两例Gleason评分均为8分.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类型与血清PSA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8):1048-1051,封4
目的探究雄激素受体(AR)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前列腺癌组,另择同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增生组。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前列腺组织AR的表达及血清PSA水平,计算FPSAR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组织AR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增生组(x~2=17.934,P0.05),血清PSA显著高于增生组(t=26.919,P0.05),FPSAR水平显著低于增生组(t=7.3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中AR的表达、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骨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SAR水平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骨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血清PSA水平、FPSAR水平、组织AR表达情况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血清PSA水平及组织AR表达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AR表达及血清FPSAR水平降低,血清PSA水平升高,且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2例前列腺癌患者、5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gA水平,并同步测定血清PSA、F-PSA含量并计算F/T比值。结果:①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CgA(125.37±64.73)ng/ml水平与前列腺增生组(45.18±36.86)ng/ml和健康对照组(36.38±25.63)ng/ml相比,均明显增高(P均<0.0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62.45±34.76)ng/ml与BPH组(5.96±3.42)ng/ml和对照组(1.35±0.95)ng/ml相比,亦均明显增高(P均<0.01),而F/T比值则明显降低(P均<0.05);BPH组和对照组相比,CgA水平差异不大(P>0.05),而PSA水平则差异显著(P<0.05)。②伴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组CgA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而PSA水平及F/T比值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CgA PSA联合检测前列腺癌,平行试验的敏感性为86.7%,阴性预测值为78.3%;系列试验特异性为96.2%,阳性预测值为89.5%。结论:CgA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尤其是伴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疗效监测。联合测定CgA和PSA可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gA)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gA在45例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增生症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CgA在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中表达分别为64.4%、33.3%及20%。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gA是前列腺癌组织中NE细胞和神经内分泌分化(NED)敏感的标志物,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周期特点、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5例晚期前列腺癌行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 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持续用药至少4个月,至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最低值则停药进入间歇期,当PSA上升至初诊时的50%或大于10 ng/ml,则重新开始治疗.当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或临床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71.1%(32/45)患者完成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多的已达4周期,间歇期占治疗周期的54%.随着重复治疗次数的增加每个周期发生疾病进展的比例也随之增加(P=0.006)且间歇期缩短(P>0.05).患者三年进展率为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5个月,无骨转移患者和有骨转移患者三年进展率分别为23.61%和60.4%.间歇期副反应比治疗期明显减少.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期长,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4):254-25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PSA比值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28例,经核素骨显像后分为无骨转移组56例和骨转移组72例;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健康男性体检者各56例作对照,检测各组对象血清PSA、FPSA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PCa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无骨转移组、BPH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PCa患者的FPSA/PSA明显低于BPH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而PCa骨转移组与PCa无骨转移组的FPSA/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疾病恶化与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516,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与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494,P<0.05);前列腺疾病恶化与F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442,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与F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438,P<0.05);FPSA/PSA与前列腺疾病恶化无统计学相关性(r=-0.108,P>0.05)。结论 PSA、FPSA水平值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FPSA/PSA比值下降对前列腺恶变有诊断意义,PSA、FPSA与FPSA/PSA三者联合检查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为去势抵抗的预测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且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118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服用二甲双胍、诊断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PSA的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睾酮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Gleason评分、骨转移数目、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尿酸、胱抑素C等.比较发生CRPC快和慢的不同组间各因素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分组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时间的差异,应用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这些因素对进展为CRPC时间的影响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再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118例mCRPC的患者进展为CRPC的中位时间为17(9.5-2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SA的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转移数目与进展为CRPC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A 的最低值(HR=2.549,95%CI:1.565-4.151,P<0.01)、PSA 降到最低值时间(HR=0.373,95%CI:0.227-0.612,P<0.01)、骨转移数目(HR=2.393,95%CI:1.292-4.43,P=0.006)、乳酸脱氢酶(HR=1.681,95%CI:1.045~2.703,P=0.032)是快速进展为CRPC 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得到方程:PI=1.788 PSA的最低值-1.275 PSA降到最低值时间+0.441乳酸脱氢酶+1.114骨转移数目-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31~0.893,P<0.01,β=0.041).敏感度为0.803,特异性为0.718,约登指数为0.521.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PSA的最低值、PSA降到最低值时间、骨转移数目、乳酸脱氢酶是快速进展为mCRPC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的CRPC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周勇  杨长海 《医学综述》2012,18(6):846-848
随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人们在认识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并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发生,使之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晚期前列腺癌激素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雄激素的产生并阻断其受体的功能,但这并不能减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细胞。相反,这些癌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网络刺激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分化的发生,使其更多地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进展。现回顾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包括可能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前列腺癌恶性演进的关系,同时展望前列腺癌在该领域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在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癌及25例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 评分和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分析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附蛋白(N-cadherin)、β-链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 评分和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前列腺癌合并组织学炎症患者(P <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患者 E-cadherin 和β-catenin 的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癌合并组织炎症组患者(P <0.01);前列腺癌组患者 N-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表达显著低于前列腺癌合并组织炎症组患者(P <0.01)。结论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对前列腺癌的 PSA、Gleason 评分和转移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促进前列腺癌 EMT 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with Gleason score 10 . Methods:Thirty cases of prostate cancer with 10 Gleason score were review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Results:All the post-pathological results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with 10 Gleason score. The average age was 71.9, and ECT examination showed 10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ne with lung metastasis. Mean value of total serum PSA was 56.35 ng/m and average PSAD was 0.57. Mean BMI was 23.90, but there were 14 patients with a BMI higher than 25, accounting for 47% of the total. Conclusion:The study showed that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with 10 Gleason score are usually found in elder men, with higher levels of total PSA and PSAD. Simultaneously, 10 Gleason score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commonly have seminal vesicles, bones and distant sites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药物去势治疗过程中疗效与Gleason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例晚期Pca患者,给予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抗雄激素药物进行药物去势治疗,根据Gleason评分分为2~5分组、6~7分组、8~10分组,对3组血清PSA变化进行分析。结呆:Gleason评分6~7分组的病人在治疗后3个月内血清PSA值下降最快,治疗后6个月时Gleason评分2~5分组病人血清PSA值恢复正常,而Gleason评分6~7分组与8~10分组病人血清PSA值则接近正常值范围。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6,P〈O.05)。结论:(1)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与晚期Pca患者行药物去势疗法疗效有密切关系。(2)血清PSA变化是监测Pca复发与评价疗效的可靠瘤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60岁以上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 探讨PSA筛查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之间的联系。方法制定详细的入选与排除标准, 选取扬州地区2020年5-7月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男性3 102例, 均具有完整随访信息。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体检者血清PSA水平, 对符合前列腺癌穿刺标准者, 进行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组织穿刺活检并进行Gleason评分。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 PSA水平异常的比例明显增高(P < 0.01)。共有62名老年人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 其中PSA在4~10 ng/mL 38人, 穿刺诊断为癌14人(36.8%); PSA>10 ng/mL 24人, 穿刺诊断为癌15个(62.5%)。随着PSA水平的升高, 前列腺穿刺阳性的比例升高(P < 0.05)。对穿刺阳性对象的肿瘤分期发现, 随着PSA的升高, 肿瘤的Gleason评分越高, 危险系数越大(P < 0.05)。结论随年龄增加, PSA呈现上升趋势, 且PSA水平升高, 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性越大, 恶性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老年男性建议进行早期、定期P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和同期前列腺无骨转移病例50例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单因素分析中,年龄、PSA值、Gleason评分、有无包膜浸润、有无淋巴结增生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28)、PSA值(OR=1.217)、Gleason评分(OR=7.023)、有无包膜浸润(OR=34.607)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PSA、Gleason评分和包膜浸润均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骨转移,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的预测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和提高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前列腺癌并且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共185例,收集并整理分析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年龄、前列腺癌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 GS)、前列腺癌危险度、内分泌治疗开始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经过内分泌治疗后的PSA最低值、PSA下降速率以及降到PSA最低值的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CRPC进展时间的差异,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来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CRPC进展时间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平均年龄(71.02±8.67)岁,CRPC进展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4~158个月)。单因素分析中,前列腺癌T分期、N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度、内分泌治疗前是否发生远处转移、PSA下降速率和PSA最低值均与CRPC进展时间显著相关(P值均小于0.01)。在多因素分析中,内分泌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HR=6.030,95% CI:3.229~11.263,P=0.001)、较高的PSA最低值(HR=1.185,95% CI:1.080~1.301,P=0.001)、PSA下降速率>11 μg/(L·month)(HR=2.124,95% CI:1.195~3.750,P=0.001)以及到达PSA最低值的时间≤9个月(HR=3.623,95% CI:1.640~4.817,P=0.004)均是CRPC进展时间较短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PSA下降速率越快,进入CRPC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比值(f-PSA/t-PSA)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血清PSA水平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0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有无家族遗传史,并依据癌症TNM分类标准统计患者的临床分期,统计不同分类患者血清PSA平均水平,评价患者血清PSA、f-PSA/t-PSA水平与前列腺病理组织的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有家族患病史患者的平均血清PSA水平为(323.59±267.15)ng/ml,远高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198.11±100.22)ng/ml,P<0.05;不同TNM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差异较大,Ⅰ期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最低,平均为(6.28±4.08)ng/ml,Ⅳ期最高,为(459.08±123.01)ng/ml;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的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67,P<0.001)。低分化癌患者的平均血清f-PSA/t-PSA为0.145±0.017,中分化癌患者为0.225±0.021,高分化癌患者为0.345±0.104,前列腺癌病理组织的Gleason评分与血清f-PSA/t-PSA成负相关(r=-0.378,P=0.008)。 结论 血清前列腺素特异抗原与前列腺组织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对前列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应列入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以及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对核素骨扫描结果的预测价值,以确定对中国前列腺癌初诊患者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的恰当时机。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62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清总PSA(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前列腺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与骨扫描结果的相关性。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确定选择进行骨扫描检查的PSA和Gleason评分界值。结果:62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443例同时进行了骨扫描检查和血清PSA测定,其中骨扫描阳性患者216例(48.8%);338例同时具有骨扫描、PSA和前列腺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骨扫描阳性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水平(中位值 71.00 μg/L, 范围1.30~2 400.00 μg/L)显著高于骨扫描阴性患者(中位值 60.00 μg/L,范围0.60~201.00 μg/L,秩和检验P<0.001),骨扫描阳性患者的Gleason评分(7.7±1.5)也显著高于骨扫描阴性患者(6.7±1.8,P<0.001)。回归分析显示PSA及Gleason评分分别与骨扫描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lg[PSA]:r=0.933, B=0.352, P=0.001;Gleason评分:r=0.971, B=0.096, P<0.001)。tPSA<10 μg/L时骨扫描阳性率为<9.0%,Gleason评分<5时骨扫描阳性率为3.8%。tPSA>15 μg/L或Gleason评分≥7时,对骨扫描阳性结果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7.5%、24.7%、54.4%、91.5%和60.0%。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骨扫描阳性结果与较高的血清tPSA水平和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建议tPSA<10 μg/L和Gleason评分<5的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可不进行骨扫描,tPSA>15 μg/L或Gleason评分≥7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该进行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mi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前列腺癌(65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标本中Bmi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将Bmi1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Bm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良性增生组织明显增加(P <0.01);Bmi1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P <0.01),与危险分级(P=0.013)相关,与前列腺癌复发进展相关(P <0.05),但Bmi1表达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Bmi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肿瘤的低分化、高风险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