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锌(Zn)的变化与儿童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检测血清Zn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儿组血清Z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且进行期血清中Zn水平较静止期低,差异有显著性.银屑病患儿血清Zn与PASI评分之间成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微量元素Zn的代谢紊乱,Zn可能与儿童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新蝶呤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蝶呤(neopterin,Npt)在银屑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检测3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同时期及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Np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血清Npt水平进行期较静止期增高(P〈0.05),治疗后,明显下降(P=0.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与PASI评分有显著正相关(P=0.01,r=0.61;P=0.01,r=0.66)。结论:血清Npt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疾病的活动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内皮素与银屑病的关系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2例正常人及54例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其中寻常型银屑病45例(进行期32例,静止期1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9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水平为43.5±15.71pg/ml,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为62.01±21.15pg/m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红皮病型又较寻常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为高(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进行期与静止期相比其内皮素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内皮素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理,可能对银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及凝血、抗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改变来探讨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IL ACL 9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5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各项指标,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组抗凝血酶活性为69.2% ± 17.3%、蛋白C活性为80.4% ± 17.3%、蛋白C抗原含量为74.1% ± 23.8%,静止期患者组分别为84.6% ± 11.9%、93.1% ± 15.5%、95.2% ± 18.3%,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102.0% ± 21.3%、107.4% ± 17.2%、103.2% ± 12.7%)。进行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为(1.4 ± 0.7) Au/L、vW因子为200.8% ± 35.3%,静止期分别为(0.9 ± 0.6) Au/L)、141.6% ± 59.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进行期患者vW因子水平高于静止期,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静止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后的抗凝血酶活性(79.5% ± 13.0%)、蛋白C活性(87.6% ± 10.9%)、蛋白C抗原含量(86.9% ± 20.5%)水平高于治疗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1.0 ± 0.86 Au/L)和vW因子(172.8% ± 44.5%)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156.2% ± 67.1%)高于静止期(129.4% ± 33.2%)和正常人对照组(101.0% ± 19.8%),静止期患者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SI分值与各项指标间亦无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导致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降低,且抗凝血和纤溶的异常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检测血脂及载脂蛋白AI、B_(100)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po)AI、B100水平。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血脂、脂蛋白及apoAI、B1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至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进行期及皮损泛发者较静止期及皮损散在着改变显著,5年以上患者部分脂质指标略比5年以内者改变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在动态观察银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银屑病患者血浆及皮肤组织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不论血浆或皮肤组织,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总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止期与进行期总抗氧化能力相比有显著性(P<0.01)。结论:总抗氧化能力低下引起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更易敏感,局部皮肤组织抗损伤、抗炎能力下降;血浆或皮肤组织总抗氧化能力是反映银屑病动态变化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CD1a+树突状细胞( CD1a+ dendritic cell,CD1a+ DC)是表皮中至关重要的抗原递呈细 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和运动特点,在银屑病的不同时期 CD1a+ DC的表达数量可能不一 样。我们研究了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皮损和非皮损区中的 CD1a+ DC表达的意义 。 一、资料和方法(一 )一般资料: 2例正常人皮肤标本取自外科手术上肢相同部位皮肤; 6例寻常型银屑病 患者标本取自于门诊志愿患者(发病半个月内,未进行任何治疗,实验期间用安慰剂治疗) ,分别在进行期、静止期和消退期取皮肤标本,取材部位同正常对照皮肤。用无菌…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Fas、Bcl-2在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表皮中Fas、Bcl-2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寻常副银屑病组Fas、Bcl-2阳性细胞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皮肤组织中Fas、Bcl-2的表达高于静止期银屑病组(P〈0.01)。由此可知:(1)Fas的高表达引起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凋亡,且对维持银屑病的良性增生有一定的作用;(2)高表达的Bcl-2可通过抑制凋亡而促进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Th17细胞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相关性,初步明确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5例,静止期18例)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4(+)IL-17(+)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进行期银屑病组和静止期银屑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染色示银屑病患者PBMC CD4(+)IL-17(+)细胞数量相对于正常人明显上调(t=12.057,P<0.01),对照组、进行期组、静止期组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34,P<0.01).银屑病患者PBMC CD4(+)IL-17(+)细胞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上调,其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h17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提示针对Th17细胞的生物靶向治疗也许可以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皮损内及血中神经肽(SP、S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0例寻常性银屑病病人血及皮损中的P物质(SP)、生长抑素(SS)进行了测定,发现进行期和静止期银屑病病人皮损中SP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P血浆中含量、SS血及皮损中含量均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结果提示:SP可能通过局部作用参与银屑病的病理过程,SS可能对银屑病的病理改变无影响。这也提示有必要开发安全、可靠的SP拮抗剂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11.
近期 ,我们诊治了 4例寻常性银屑病伴发带状疱疹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例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5~ 6 5岁 ,银屑病史 2~ 30年 ,均反复发作。在本次发生带状疱疹时 ,处于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 1例 ,静止期 2例 ,退行期 1例。此前均已进行了长期的抗银屑病治疗 ,进行期及静止期的 3例患者均治疗 3个月以上 (其中进行期患者已治疗 6个月 ) ,但疗效欠佳 ,而退行期患者带状疱疹发生在经过治疗痊愈后 1周。发生带状疱疹后 ,除继续原有的抗银屑病治疗外 ,分别给予阿昔洛韦 (1g/d静滴 ,共 5~ 7天或 1g/d口服 ,共 7天 )、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草药对斑秃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调节作用,选择49例脱发患者,应用中草药调节3个月后,测定斑秃患者调节前后血清微量元素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不同,应用中草药后斑秃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明显提高、接近或达到正常,其中Fe、Zn、Cu、Mn值与调节前有明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草药制剂具有调节、纠正斑秃患者微量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34例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血清Zn、Cu、Fe、Mg、Mn、Cd和Pb离子浓度做了测试。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活动期和稳定期的血清Zn、Cu、Fe值下降,血清Mg和Mn值升高。血清Cd和Pb值无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表明,患者组的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进行期显著高于静止期(P<0.001),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P<0.001),且新喋呤水平随病情活动而变化,与皮损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56,P<0.001)。提示银屑病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激活有关,新喋呤水平测定可作为监测该病活动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C反应蛋白(CRP)在银屑病患者诊疗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对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及治疗前后进行SCCA、CRP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CCA、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2.55、2.59),进行期SCCA、CRP高于静止期(t值分别为7.25、9.35),静止期高于退行期(t值分别为5.66、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患者PASI评分下降,SCCA、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7、8.16,P值均<0.01)。结论:SCCA、CRP可作为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评估指标,对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18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8及IFN-γ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IL—18及IFN-γ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IL-18及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且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45例健康人血清CCL27水平。结果 6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为(670.02 ± 262.15) ng/L,健康人对照组为(373.10 ± 92.84)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18,P < 0.01)。进行期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为(799.94 ± 214.54) ng/L,静止期为(422.57 ± 135.53)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39,P < 0.01)。经药物治疗8周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下降70%以上者36例,其CCL27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95,P < 0.01);PASI评分下降不足70%者25例,CCL2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4,P > 0.05)。61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8,P < 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Trk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1例,静止期17例)皮损区、非皮损区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75NTR和TrkA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P75NTR和TrkA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皮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区(P<0.01);进行期患者皮损与非皮损区P75NTR和TrkA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静止期(P<0.01)。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TrkA mRNA及蛋白水平在进行期、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的不同表达,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4(IL-4)的能力与病程演变的关系。方法: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产生IL-2、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产生IL-4的水平。结果:与12例健康人比较,患者组IL-2低于对照组(P<0.01),静止期组较进行期组降低更明显;患者组IL-4低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静止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从进行期向静向期演变可能与PBMCs产生IL-2及IL-4的能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35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IL-35 水平显著降低,进行期患者组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IL-35 血清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有相关性(正相关还是负相关?)(P<0.05)。结论:IL-35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