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也可以说是一部养生宝典。有人将它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可见其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乃至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影响。《黄帝内经》奠定中医思维方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古代医学家托"黄帝"之名所作,作者不止一人。《内经》在古代朴素唯  相似文献   

3.
鼓漱咽津法     
正鼓漱咽津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保健养生功法之一。《礼记.内则》载:"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早有黎明即起、洗脸漱口的习惯。明朝《内功图说》载:"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古代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  相似文献   

4.
晨曦 《现代养生》2014,(8):26-26
早在我国西汉时著名文学家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就有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记。到唐代时医史学家甘伯宗集唐以前历代医学家120人的传记为《名医传》,全书7卷,书中有传有赞而且有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史人物传记专书。惜此书早已亡佚,但其内容在后来宋代医家周守忠(约十三世纪)所著《历代名医蒙求》(1220)中有所收录。  相似文献   

5.
《礼记》是古代儒学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所作,属资料汇编性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其内容既有古代社会各种礼仪制度的记载,也有一部分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今传《礼记》为汉人所辑录,有两种本子,一为戴德所辑录的《大戴礼记》,原有85篇,今存39篇;一为戴圣(系戴德的侄子)所辑录的《小戴礼记》,共49篇,这就是现今通行的《礼记》。《礼记》有部分内容涉及养生、婚姻和房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用蜡已有三千年余年的历史。蜡烛用蜡浇制而成,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品之一。《礼记·曲礼》有"烛不见跋"的句子,《礼记·内则》载有"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可见我国在公元前后即用蜡烛来作夜晚的照明了。此外,"蜡"在祖国医学中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蜡除做烛,还可入药蜡料主要来自昆虫蜡(即黄蜡、蜜蜂的蜂蜡和白蜡、白蜡虫的虫白蜡)、石蜡。临床观察发现,蜡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肿胀冷痛、僵硬、屈伸不利有较好治疗效果。蜡可塑性强,蜡加热后外  相似文献   

7.
顾景范 《营养学报》2015,(2):107-112
<正>我国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00-770年)就有负责饮食营养的"食医"。在战国至西汉时代(公元前400-公元23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已认识到从食物获得营养以维持生命,并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平衡膳食概念。唐代名医孙思邈(581-682年)所著《千金要方》中有食治专篇,论述各种食物的医疗用途,如肝脏治夜盲,赤小豆、谷皮治脚气病等,是最早的食疗专著,反应我国古代对营养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要早于西方。西方在公元前400年才有生存须摄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药法》的颁布只是一个新起点,中医药的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6年12月25日颁布,2017年7月1日施行。为什么要间隔半年?因为《中医药法》犹如一个桌面,下面需要若干条腿才能站立起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半年时间内调研,起草、论证、制定了4个配套文件,有《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古代经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遵生八笺》之一《延年却病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高濂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高濂的养生思想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并提倡"养生"、"却病"等养生思想。针对这些养生思想,高濂记载了很多却病治病的气功导引方法:吐故纳新、导引按摩、调节心理等。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古代的气功导引提供重要参考,也为现代的健身气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糕香撩人     
何谓糕?《说文解字》解释:"糕,饵属。"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黏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本草纲目》定义为:"糕以黍、糯合粳米粉蒸成,状如凝膏也。"中国的食糕历史久远,早在仰韶时代,就有了笼蒸的甑糕。《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日:"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蚶壳,故以为器致如白玉,生南海。"砗磲——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贝,我国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分布。它们大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在现已发现的海洋贝类中,砗磲是体形最大的,直径可达1.8米。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汉代伏胜所著《尚书大传》中,有  相似文献   

12.
刘强  竹子 《健康》2009,(11):76-77
"砍桃娘子"寿不长在古代小说集《妒记》中有一则小故事,题为《砍树》。说的是武阳(今山东阳谷县)有一个女子,嫉妒心特别强,她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桃树,长得"华叶灼耀",迎风招展,煞是好看。其夫是个文人,名叫阮宣子,在欣赏桃树时,他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美哉",便令她妒火中烧,怒不可遏,立即"取刀砍树,摧折其华",直到把桃树砍得七零  相似文献   

13.
雨与健康     
《论语·雍也》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养生学者也有"乐水者康"的观点。雨水作为一种"天降之水",对人体健康究竟是益还是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必须根据雨水(雨滴)是否遭受污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也是古代句町国的中心区域。《汉书·地理志》曾记载:"句町,文象水东至增食(今田东至武鸣一带)入郁,又有卢唯水,来细水,伐水";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也曾记载:句町"在宝宁(广南)、百色、泗城、镇安之间","其地为牂牁"南境,与交趾、郁林两郡相接";据考察,发源于广南县九龙山麓的西洋江,其主要支流有八宝河、阿用河、夕板河等,均由广南城东面相继汇集,又与驮娘江合流而成右江,至广西邕宁再  相似文献   

15.
《保健医苑》2011,(12):40-40
<正>遵义市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这里有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被誉为"生物活化石"的桫椤大面积生长  相似文献   

16.
李宁 《保健医苑》2002,(1):10-11
<正> 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及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医疗实践,结合古代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养生的学说,据《路史》记载.早在唐尧时代,人们就知道用舞蹈来预防关节疾病。《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中均有不少有关养生的论述。但形成系统的养生理论,则始自中医的经典著作《内  相似文献   

17.
傍晚时分,吃完饭,许多老人约上三五邻友,或叫上老伴儿,边散步边聊会儿天,怡然自得。然而,从养生角度来说,散步时最好别说话,否则对老人的身体不好。我国古代《遵生笺》有云:"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否则令人失气。谓行步则动气,复  相似文献   

18.
正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因其功法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呼气吐字,并有六种变化,故常称"六字诀养生法"。六字是呬(属肺金)、吹(属肾水)、嘘(属肝木)、呵(属心火)、呼(属脾土)、嘻(属三焦)。该功法在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  相似文献   

19.
本刊启事     
<正>《史林》为综合性专业历史刊物,创刊于1986年。初为季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和研究述评(包括书评)等栏目,中国古代史栏目侧重刊登明清江南区域史研究论文,城市史则力推城市史研究佳作,《史林》以稿件质量为唯一录用标准。一如既往地坚持创刊号宗旨,"推动历史学术研究、提高历史专业的学术水平","决不以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好恶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刊启事     
正《史林》为综合性专业历史刊物,创刊于1986年。初为季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和研究述评(包括书评)等栏目,中国古代史栏目侧重刊登明清江南区域史研究论文,城市史则力推城市史研究佳作。《史林》以稿件质量为唯一录用标准。一如既往地坚持创刊号宗旨,"推动历史学术研究、提高历史专业的学术水平","决不以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好恶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