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类型,在所有骨折类型中的比例达1%,而在老龄人群骨折中的比例则达8%[1]。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的损伤,骨折表现复杂,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与运动。同时复杂的类型变化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胫骨平台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CT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HW  Zhao GS  Wang ZY  Pan J  Wu LJ  Xu B  Xu GF  Xu L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80-184
目的 探讨新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CT分型、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41.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应用CT分型:Ⅰ型,后内髁劈裂骨折7例;Ⅱ型,后外髁劈裂骨折5例;Ⅲ型,后外髁塌陷骨折11例;Ⅳ型,后外髁劈裂塌陷骨折2例;Ⅴ型,后内髁劈裂及后外髁塌陷骨折14例.结果 本组39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平均15.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20周,平均15.6周.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20例,良14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87.2%.骨折复位满意度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优28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结论 基于三维CT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分型可明显提高骨折分类的可靠性,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决定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是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价值的分型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w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classification,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posterior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July 2009, a total of 39 patients of posterior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posteromedial and posterolateral knee approaches. There were 23 males and 16 females. The mean age was 41.6 years old (range:28 -68). Among all patients, the causes were traffic accidents (n =26), falls (n =9) and other injuries (n=4). By CT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type Ⅰ with posteromedial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split fracture(n=7), type Ⅱ with posterolateral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split fracture (n=5), type Ⅲ with posterolateral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depression fracture (n=11), type Ⅳ with posterolateral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split depression fracture(n=2) and type Ⅴ with posteromedial split and posterolateral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depression fracture (n=14).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18.1 months (range:12-30). The radiographic bony union time was 11 -16 weeks (mean:15.2) and the full weight-bearing time 12-20 weeks (mean:15.6). No infection, knee varus/valgus, nerve injury or screw loosening/breakage was found. Bony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smussen functional scoring,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20, good in 14 and fair in 5.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7. 2%. The radiological results were graded with the Rasmussen score to evaluate the reduction of fracture. The outcome was excellent in 28, good in 8 and fair in 3.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2.3%. Conclusion This new CT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posterior 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guide the clinicians to select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s and design an ideal regimen of operative approach and internal fixa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薄层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进行诊断分型,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分型对照。结果 36例中,SchatzkerⅠ型6例(17%),Ⅱ型12例(33%),Ⅲ型7例(19%),Ⅳ型5例(14%),Ⅴ型4例(11%),Ⅵ型2例(6%)。CT横断轴位分型诊断准确率为78%(28/36),MPR技术分型诊断准确率为100%(36/36),VR技术分型诊断准确率为64%(23/36)。结论 MSCT后处理重组技术能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准确Schatzker分型,MPR技术准确率最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结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术中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分别采用外固定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各5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访时间29.8个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较好。10例出现愈合畸形,4例骨折未愈合后手术内固定恢复,20例关节并发症,评分总优良率仅48.15%;B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评分总优良率达96.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卫星 《求医问药》2014,(3X):143-143
目的:探讨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实施了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观察这30例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康复的优良率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对这30例患者中的14例患者进行了满意复位,对13例患者进行了解剖复位,对3例患者进行了不良复位。结果显示,在进行满意复位的14例患者中,复位效果为优者有9例,复位效果为良者有4例,复位效果为可者有1例,没有复位效果为差的患者,复位率的优良率为92.9%。在进行解剖复位的13例患者中,复位效果为优者有9例,复位效果为良者有3例,复位效果为可者有1例,没有复位效果为差的患者,复位的优良率为92.3%。在进行不良复位的3例患者中,没有复位效果为优的患者,复位效果为良者有1例,复位效果为可者有1例,复位效果为差者有1例,复位的优良率为33.3%。由此可见,进行满意复位和解剖复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复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进行不良复位的患者。在患者手术后的25.8±6.9月内,我们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30例患者中康复情况为优者有19例,康复情况为良者有7例,康复情况为可者有3例,康复情况为差者有1例,康复的优良率为86.7%。在这30例患者中,简单性骨折患者康复的优良率为92.3%,复杂性骨折患者康复的优良率为74.2%。结论: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尚可,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骨折的类型、术中软组织的修复情况、关节面的复位质量以及术后采取的康复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姜静 《当代医学》2010,16(15):112-113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发生骨折,该部位骨折涉及负重关节面,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它的特征是膝关节上胫骨干骺端具有典型的不同程度的压缩粉碎性骨折,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损伤以及永久性关节面不平整,这会直接导致膝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7.
胫骨中下段骨折塔形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秀琼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0):640-640
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手术前指导 ,根据病人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病人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简单地介绍有关麻醉知识 ,消除病人对麻醉的恐惧感或依赖感 ;简要地介绍手术经过及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措施 ,并向病人交代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要点等。2 洗手护士要了解塔形针的特点 ,熟悉手术步骤 ,做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 ,缩短手术时间。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 ,因塔形针针体较长 ,容易触及污染区 ,护士呈递时要格外小心 ,防止因污染而延误手术进程。另外 ,当手术医生用折弯器板开塔形针的针尾时 ,…  相似文献   

8.
王浩东  罗铧  曾桔  张滔  李兰   《四川医学》2024,45(6):587-591
目的 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120例,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及DTS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图像质量和骨折愈合显示情况,并对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2名医师在DTS及DR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上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术后3个月时,DTS图像质量评分为(3.658±1.170)分,DR图像质量评分为(2.750±1.17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91.67%(110/120),DR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72.50%(8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DTS图像质量评分为(3.692±1.165)分,DR图像质量评分为(2.792±1.18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93.33%(112/120),DR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75.83%(9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DTS图像质量优于DR,能更加清晰地显示术区骨质结构及骨折愈合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评估内固定术后恢复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08年1月~20012年1月48例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调查研究。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按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5%。结论:分型正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正确内固定操作,术后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临床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容积重组图像可以直观显示骨折表面状况,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碎骨片的空间位置;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内部细节,胫骨平台的塌陷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部位及细节,平台塌陷范围、程度,以及隐匿骨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方法 对近15年来收治的65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钢板螺钉内固定42例,螺丝钉加钢丝固定11例,髓内钉同定6例,螺丝钉内固定6例.其中32例有软组织缺损,62例有感染.所有病例均取出失效内同定后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治疗.32例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10例经腓肠肌皮瓣转位覆盖,6例用腓肠肌内侧头转位加植皮消除创面,16例采用筋膜皮瓣修复.结果 65例中49例伤口Ⅰ期愈合(75%),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9个月).结论 半环槽式外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首先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然后利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准确定位,钻2个平行骨孔,可吸收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部并经骨孔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均获正常活动范围。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创伤小,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是治疗此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匙形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匙形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13例,B型14例,C型5例。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以上,疗效评定标准采用Tometta等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应用胫骨远端匙形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内固定钢板符合胫骨远端解剖特点,内固定牢固,可以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单侧钢板内固定术组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0.46,P>0.05);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t=2.82,P<0.05);双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侧组(t=2.45,P<0.05;t=2.63,P<0.05);双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单侧组的38.2%(t=3.18,P<0.05)。双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3.5%显著高于单侧组的41.2%(t=3.24,P<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骨骺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的近期疗效与再次关节镜探查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07-2010年采用该技术治疗的11例青少年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2.9±2.1)岁.门诊及电话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9例患儿行关节镜下内固定取出时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动力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9例,其中男87例,女42例,平均61岁。按Evans分类:Ⅲ型51例,Ⅳ型55例,Ⅴ型23例。观察这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死亡1例,128例骨折愈合满意,恢复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达到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 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收治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分别采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HSS 评分、Lysholm 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Lachman 试验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血带应用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S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 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下Orthocord 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价值优于医用钢丝。  相似文献   

18.
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并联合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进路,行骨折复位后,对骨折处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24例面部外形均明显改善,张口度恢复正常,8例有眼功能障碍者均恢复。结论: 三维内固定治疗颧骨体骨折尤其复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固位精确、牢固,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劲  肖刚  杨松华 《右江医学》2005,33(2):114-115
目的 观察双支撑钢板治疗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C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肢根据 AO分类法分类切开整复,胫骨内外侧同时使用“T”形或“L”形支撑钢板,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关节面塌陷严重者行自体骨植骨支撑,术后早期应用CPM机活动膝关节。结果 根据Rasmussen的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6例,良13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达80.6%。结论 胫骨双支撑钢板设计良好,较易完成复杂髁部骨折的内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