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阐述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用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9例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经皮左侧挠动脉穿刺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右冠导管进行左右肾动脉造影.术前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慌感,介绍手术方法,减轻心理负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过程.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主动询问,给患者心理支持.术后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烦躁情绪.结果 通过护士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9例均全愈.结论 切实有效的护理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Sones通过切开肱动脉逆行插入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到1967年Judkis和Amplatz相继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插入预成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该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加拿大Campeau及同事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995年Kiemeneji再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2例患者。结果通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肢端血运情况等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好、易于护理、节省费用、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任登智  钱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05-105
目的:分析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观察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2月30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经桡动脉造影成功97%,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95%,无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行桡动脉途径造影和治疗安全可行,术后活动不受限制,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选用260cm超长导丝作为交换导丝,以增加导管的一次到位以及减少桡动脉痉挛以及走行过程中其他血管的损伤.方法:90例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采用经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适合治疗的同时行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260cm超长导丝作为交换导丝.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未见除例桡动脉痉挛以外的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260cm超长导丝可以明显的减少桡动脉痉挛,提高导管的一次性到位率,并且减少走行过程中相关血管的损伤,方便、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例,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例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已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年龄大、腰部疾患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极为不利,而且压迫止血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长,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制剂的使用加大了经股动脉术后的出血。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受到心脏介入领域的普遍重视。现对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介入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股动脉途径78例,桡动脉途径3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 200例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1 200例患者均成功经上肢动脉途径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84例患者均成功经上肢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上肢动脉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对患者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测定其造影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后较造影前内皮素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轻度损伤,但此种内皮损伤对临床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住院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经桡动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亿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后患者血清中ET、NO水平较冠状动脉造影前升高.但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后较冠状动脉造影前患者血清中NOS活性增高(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轻度损伤,同时可能具有激发内源性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对患者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测定其造影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后较造影前内皮素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轻度损伤,但此种内皮损伤对临床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搀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周明  谢建 《中医药研究》2014,(9):1086-1087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穿刺套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对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入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20例,随机分为A组(Cordis公司的空心针桡动脉穿刺套装)和B组(Terumo公司的套管针桡动脉穿刺套装)。记录两组成功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成功率、鞘管置入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成功穿刺所需时间分别为(4.02±0.36)min和(3.85±0.42)min(P〈0.001)。两组在血管穿刺成功率、鞘管置入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痉挛、前臂拔管前血肿和3d内所有血肿、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在拔管时发生迷走反射。结论两种穿刺套件均可安全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Cordis公司的桡动脉穿刺套件增加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时间,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4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5月46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428例,其中有1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3.04%。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1453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ALLen试验阳性),男性912例,女性541例,平均年龄(634-3)岁,术前诊断稳定性心绞痛88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81例,急性心肌梗死156例,其他29例。结果1453例患者中有6例因穿刺困难或锁骨下动脉迂曲而选择股动脉,有2例导丝送入困难,放弃右桡动脉改行股动脉,术后穿刺处局部血肿5例,发生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老年PCI术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作为冠脉介入诊治的替代途径[1],但因存在桡动脉迂曲、痉挛而不能顺利完成手术,而需要改为股动脉入路者。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尝试性进行了20例经尺动脉造影,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860例,其中20例经尺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20例患者均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男14例,女6例,年龄(58±10.4)岁,均拒绝经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为经尺动脉组。另选择20例经桡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经桡动脉组作对照。2组一般…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困难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39例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困难患者资料,对造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造影困难包括入路受阻51例(36.69%)、锁骨下动脉-主动脉严重迂曲41例(29.50%)、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8例(27.34%)、其他原因9例(6.47%)等,改行其他途径49例,但全部完成造影。结论:经右桡动脉造影困难原因众多,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可完成多数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朱娟玲  孙卫萍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22-1723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175例穿刺右桡动脉行PCI的患者,注重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密切,术后预防并发症及指导饮食和活动.结果 患者无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穿刺桡动脉行PCI术,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局部并发症,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