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凋亡相关因子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镜检确诊为不同宫颈病变的患者140例,其中子宫颈鳞癌7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50例和宫颈炎20例,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同时留取镜检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及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 (cyclin E)蛋白和mRNA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宫颈炎患者比较,宫颈鳞癌和宫颈原位癌患者血清及宫颈组织中p53、Fas、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cyclin E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宫颈鳞癌患者与宫颈原位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Fas、TNF-α和cyclin E阳性表达率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联(P<0.01)。结论: 宫颈鳞癌和宫颈原位癌患者血清和宫颈病变组织中p53、Fas和TNF-α表达水平下调和cyclin E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联,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并可为宫颈癌的术后用药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rkB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60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宫颈癌中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TrkB蛋白呈阴性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TrkB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rkB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84例宫颈癌组织中VDR的表达。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VDR在这三种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①VDR表达于细胞核,VDR阳性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组织中VDR的表达率分别为5.0%、46.7%、95.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各组中VDR表达率分别为20.0%、26.7%、93.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Ⅲ组织中VDR的表达率高于CINⅠ和CIN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VDR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1),在临床期别越早、分化程度越高、淋巴结未转移者的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VDR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类似物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用于宫颈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的表达,并分析PTTG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FGF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0例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和10例健康人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56.67%,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χ^2=14.244;P〈0.01)。FIGO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χ^2=10.809;P〈0.01),病理分级G3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G1/G2组(χ^2=6.78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4);PTTG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或病理类型无关(χ^2=0.045,0.395;P〈0.01)。PTTG蛋白表达与bFGF及c-myc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τ=0.287,0.190;P〈0.01)。结论PTTG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是通过上调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i67、p53、Survivin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34例宫颈炎、30例健康体检者宫颈黏膜组织中Ki67、p53、Survivin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Ki67、p53、Survivin三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Ki67、p53、Survivin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但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炎黏膜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Ki67、p53、Sunrivin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1),在CIN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1);Ki67与p53、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0.72,P〈0.05)。结论Ki67、p53、Survivin均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39例CIN,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及与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及子宫颈癌 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高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0.01),CIN组织中高 于宫颈癌组织(P<0.01);FHIT蛋白在CIN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鳞癌组织(P<0.01) ,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鳞癌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 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FHIT蛋白在各级CIN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癌组织中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演进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CIN病变转归和判断子宫颈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官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LA-I类抗原在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6%、100.0%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HLA-I类抗原在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II期0.0%(P<0.01);CD8分子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HLA-I类抗原相似,分别为22.6%、95.5%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8分子在I期和I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0.0%(P,0.01).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逐渐的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而二者与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的表达存在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808,P<0.0005).结论 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在官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二者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16INK4a蛋白在蒙古族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和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组织石蜡切片,分为宫颈癌组25例、CIN组35例、慢性宫颈炎组20例和子宫平滑肌瘤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石蜡切片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结果:蒙古族患者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4.3%、25.0%和10.0%。多个样本比较的K-W H秩和检验,宫颈癌组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慢性宫颈炎组和子宫平滑肌瘤组(P<0.05)。结论:p16INK4a蛋白可以作为筛选蒙古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徐秋霞  关红琼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13-1614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K )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联结法(SP)检测134例宫颈癌、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4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MK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宫颈疾病组织中MK表达有无差异及比较宫颈癌组织中MK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病理类型有无差异. 结果 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M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6.8%和76.1%,宫颈癌组织中MK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与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组织中MK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MK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K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0例宫颈癌组织、4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4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3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CIN1、CIN2~3、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8%(4/37)、12.5%(5/40)、42.9%(21/49)、89.2%(107/120)。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IN2~3、CIN1及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EGFR蛋白在CIN2~3中表达显著高于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之间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肿瘤浸润深度更深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浸润深度较浅的患者(P<0.01)。结论EGFR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其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B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13例慢性宫颈炎、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67例宫颈癌组织,构建成四块组织芯片;采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块组织芯片中TGFB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成功对11例慢性宫颈炎、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64例宫颈癌组织中TGFBR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TGFB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5/11)、20.6%(20/97)、3.0%(5/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BR2的表达与肿瘤的FIGO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即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伴随淋巴结转移者,TGFBR2蛋白表达水平越低(P<0.05)。随访的164例宫颈癌患者中,TGFBR2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和6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GFBR2表达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GFBR2表达下降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FasL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0例慢性宫颈炎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分析Survivin、Fas和FasL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15.0%)和CIN组织(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9%)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90.0%)、慢性宫颈炎组织(85.0%)和CIN组织(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50.0%)和CIN组织(68.0%),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asL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7,P〈0.01),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结论宫颈癌能通过Survivin和FasL高表达及Fas低表达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FasL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病程进展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NF-α和TNF-β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及49例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组血清TNF-α和TNF-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表达量随病情加重有上升趋势(P<0.05)。手术后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Ⅰ~Ⅳ期患者血清TNF-β的含量随着内异灶的清除逐渐下降。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对术后随访、监测及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核因子xBp65(NF-κBp65)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宫颈癌组织、3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的RKIP和NF-κBp65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而NF-κBp65的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5.124、38.107,Z=4.309~5.159,P〈O.01);RKIP和NF—κBp6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5.150~11.917,P〈0.05)。宫颈癌组织中RKIP与NF-κBp65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64,P〈O.01)。结论RKIP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KIP表达的减少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F—κBp65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Fascin-1(FSCN1)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En Vision 二 步法检测 40 例正常宫颈组织、40 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CIN1 级)、49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CIN2~3 级)、120 例宫颈癌组织中 FSCN1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 FSCN1 蛋白阳性率为 47.5% (19/40),但其基底层细胞 FSCN1 蛋白阳性率为 100.0%(40/40)。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宫 颈癌组织中 FSCN1 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7.5%(19/40)、100.0%(40/40)、98.0%(48/49)、99.2%(119/1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 FSCN1 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均 P<0.01);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 瘤变和宫颈癌组织 3 者间 FSCN1 蛋白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在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间比较,FSCN1 蛋白阳 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 结论 在病变宫颈组织中 FSCN1 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其在宫颈癌发生的 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COX-2在宫颈癌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在宫颈上皮癌变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ioplasia,CIN)、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在正常宫颈、宫颈炎、CIN、ICC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6.99%、38.46%、64.44%,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分割后比较(α′=0.007 143),ICC组、CIN组、宫颈炎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IC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COX-2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或脉管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COX-2在正常宫颈向宫颈癌变过程中阳性率逐渐增高,COX-2蛋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增殖活性、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2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K在宫颈炎组织中不表达,在CIN、宫颈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宫颈癌组织中MK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腺体浸润有关(P〈0.05)。VEGF在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宫颈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CIN组织及宫颈炎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腺体浸润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MK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 MK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和PCNA表达产物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p16和PCNA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16蛋白在CIN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PCNA蛋白在CIN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p16和PCNA两种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p16和PCNA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这两种蛋白有可能成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一种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