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们从 1988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治疗颌面部脉管瘤2 0 0例 ,总治愈率 89%以上 ,认为颌面部血管瘤如不影响美观及功能者 ,可严密观察 ,随访 ;对于颌面部血管畸形、淋巴管瘤或已影响到外观及功能的血管瘤可以用硬化剂、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手术切除或两者联合 [1 ] ,以提高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 0例 ,其中血管瘤 40例 ,血管畸形144例 ,淋巴管瘤 12例 ,淋巴血管瘤 4例。年龄为 5个月~6 2岁 ,平均年龄 2 8岁。病程 4个月~ 6 0 a,平均为 5 a。男性92例 ,女性 10 8例。发生于上眼睑者 2例 ,面部 98例 ,唇部6 0例 ,颊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物理检查、B型超声波、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98例小儿血管瘤患者,在距瘤体约3mm处的正常皮肤上作切口,切开后在紧靠瘤体的正常组织上仔细剥离,完整切下瘤体,电凝止血,修复创面。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直接缝合33例,游离全厚皮片移植37例,皮瓣转移28例。所有病例均疗效显著,病变完整去除,术中生命体征平稳,9例发生并发症,经处理均无后遗症。结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治疗的选择和手术指征的判断及特殊部位如面部的血管瘤的处理上,手术前后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1995-02~2003-12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押YAG激光照射;2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畸形,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组织构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临床上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临床又常见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并存的混合型。因需解决瘤体完整切除及遗留创面修复两个问题,故混合型血管瘤治疗难度较大。我科近3年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混合型血管瘤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多数发生于颌面皮肤、口腔粘膜、唇舌等组织。尤其唇舌部混合型血管瘤因其累及组织范围较广,术中出血机会较多。且颜面部缺损畸形若整复不当,易造成面部不同程度的畸形,以及因切除不彻底瘤组织残留而致再复发。故术中出血、瘤体组织的彻底清除和整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1]。手术切除往往因患者年龄小,头颈部部位特殊,解剖复杂而导致畸形,功能障碍,瘤体大者易造成大量出血,手术不易完整切除,而且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非手术疗法最常用5%鱼甘油酸钠,5%~10%高渗氯化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局部注射,但效果欠佳。且易引起剧烈疼痛,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溃疡及瘢痕等。自1995年以来我科应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3月龄~42岁,平均8岁。血管瘤部位:颈部12例,唇颊部9例,颌面部16例,眼睑部16例,咽部3例。血管瘤瘤体最大6.0cm×7.0cm×2.5cm,最小的2.5cm×2.0cm×1.2cm。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7例,毛细血管瘤8例,混合型血管瘤10例。1.2治疗方法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较大患者作胸透,检查结果均正常,无发热者为治疗对象。平阳霉素8mg/支溶于注射用水2~4ml备用,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用4号或4号半皮试针从瘤体周边注药,注药后以瘤体稍变苍白为佳,不宜过量,以免发生瘤体中央坏死,留下瘢...  相似文献   

7.
张路灯  凌宏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880-2881
目的:探讨分析铜针的各种使用方法对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体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分别应用单纯留置铜针、瘤体结扎加铜针留置、铜针通电后切除病变,3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疗21例,治愈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2%。结论:应用铜针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疗效肯定,与通电方法相结合效果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04~2009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4例。其中23例行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创面修复,31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术中均进行周边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辅助手段。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4年,31例单纯行手术切除治愈26例(83.8%),复发5例;23例术前介入栓塞者治愈21例(91.3%)复发2例。平阳霉素注射后未见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间断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有效的止血方法配合进行手术、术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综合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 48例手术切除新鲜标本进行了研究 ,包括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学结构有较大区别 ,肥大细胞计数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并认为肥大细胞可能是影响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4例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治愈,术前症状消失,12例指甲生长良好,无明显畸形,2例指甲明显变形.术后随访6~48个月无复发.结论 疼痛三联征是血管球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应加强对血管球瘤临床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手术完整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牙龈瘤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肖燕  何巍  赵红宇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2):36-36,38
目的 对比观察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牙龈瘤的临床效果 ,评价凿骨式及再植式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尽可能保留受累牙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种方法即瘤体切除 +拔牙术、瘤体切除 +凿骨手术法及瘤体切除 +拔牙即刻再植术治疗 36例牙龈瘤 ,对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 0 5到 2年不等随访 ,瘤体切除 +拔牙术治疗 8例 ,术后无一例复发 ,瘤体切除 +凿骨手术法治疗 1 9例 ,术后复发 4例 ,瘤体切除 +拔牙即刻再植术 9例 ,术后有 2例复发。结论 凿骨式及再植式手术的术后复发率与传统的拔牙式治疗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但保留了患者牙齿 ,具有优于拔牙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日腔粘膜,如唇、舌、口底等组织、特点是生长迅速。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为了保存面部的功能和美观,更主要是防止术中出血,血管结扎困难,一般不宜手术切除。自1993-07以来,我们治疗四肝颌面部血管瘤共25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级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1-3岁15例,4-6岁7例,8-10岁3例、其中发生在上唇3例,下唇2例.舌体3例,口底2例,颊粘膜2例,颌下区5例,颧区及颞区8例、最大1例瘤体约4cm×3cm×2cm,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耳道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科住院治疗的23例外耳道良性肿瘤(乳突状瘤,骨瘤,血管瘤,血管角质瘤)采取肿瘤切除术+游离或耳后带蒂皮瓣修复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肿瘤复发,皮瓣生长良好,外耳道无狭窄.结论 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后应用游离或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创面,以防止术后外耳道狭窄.  相似文献   

14.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l’]。尺管治疗的方法很多,但部有其局限性,近来我们采用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22例取得了理想的结果。l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8例,女14例,2月~36岁,平均年龄问岁。血管瘤最大约3.ocmx40cm,最’h0.scmxl.ocm。其中舌6例,唇5例,口底4例,颊3例,颌面部其它部位4例。②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付时章 《江西医药》2010,45(7):747-749,707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一组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以往统称血管瘤,并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其中毛细血管瘤又进一步分为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1982年Mulliken根据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将传统意义上血管瘤划分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大类。随后Jackson等将血管畸形进一步分为低流量血管畸形和高流量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方法 对发生于口腔黏膜的肌肉内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病例,经门诊手术切除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 明确的临床诊断及肿物的完整切除,对防止术后的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伟强  周涵  董伟达 《江苏医药》2015,41(3):328-329,373
目的 探讨经口径路切除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口径路切除的24例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9例混合瘤,4例脂肪瘤.肿瘤大小4.0 cm×3.0 cm×3.0 cm至11.0 cm×9.1 cm×8.5 cm.结果 24例咽旁间隙肿瘤均经口径路完整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术后随访8个月-4年,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经口径路切除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该类型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上皮样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搜集7例上皮样血管瘤病例,从其病理形态、发病高峰年龄、发病常见部位及男女两性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对其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上皮样血管瘤有4例发生于女性,有5例发生于头面部,1例有随访资料,5个月后复发。结论上皮样血管瘤容易发生于成年女性,头面部高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张燕敏  刘翔  左伟  高威  赵萍 《安徽医药》2022,26(9):1843-1845
目的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直肠黏膜脱垂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在安徽省儿童医院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行相关治疗的30例病儿资料。其中6例发生于肛门一期成形术后,5例继发于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后,17例继发于后矢状入路经骶会阴肛门成形(Pena)术后,2例发生于泄殖腔畸形矫治术后,依据肛门外括约肌的情况,分别行切除脱垂直肠黏膜和修复加强外括约肌。结果3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除1例在直肠黏膜脱垂术后1个月发生肛门狭窄,其余治疗效果满意,无复发及术后瘢痕等并发症,肛门收缩力良好。结论直肠黏膜脱垂多发生于肛门成形术后半年之内,需要长期随访。根据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来切除脱垂直肠黏膜并修复括约肌环,可获得满意的外观,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带血管蒂游离空肠段移植修复喉咽及颈段食管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血管蒂游离空肠段移植修复喉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武乃旺,米玉录,任保元太原钢铁公司迎新街医院王康元喉咽及颈段食管手术切除后大面积缺损,行游离空肠段移植颈部血管吻合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已成为一种术式,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行此手术5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48~60岁。其中2例为左梨状窝癌侵犯颈段食管,切除左半喉、左梨状窝、咽后壁及距锁骨上1.5cm的颈段食管;1例为喉癌术后复发侵犯颈段食管,行喉全切及距锁骨上2cm切除颈段食管;2例为环后癌侵犯喉及颈段食管,行全喉切除及距锁骨上0.5cm切除颈段食管。5例因颈淋巴结转移,同期行单侧颈淋巴清扫。5例中4例成活,并在10~12天拨除鼻饲管而吞咽功能良好,l例因术后引流不畅,术腔内淤血,吻合血管受压血管闭塞导致肠管坏死而失败。在成活的4例中,由于有2例为半喉切除故将空肠段纵行剪开成片修复,有2例为肠管原形修复。因此有2例还保留了喉功能。手术方法1.手术步骤:采用全麻、分颈、腹两组同时进行,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侵犯的程度,距瘤体2~3cm切除,需颈清扫者可同时进行。在切除病变和做颈清扫时要注意选择和保护受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