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探讨多指标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59例慢性胃炎患者按胆汁反流程度分为非反流性胃炎组和1~3级反流性胃炎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胃液胆汁酸浓度(GC,μg/ml)和pH值,胃粘膜病理积分(RFI)和组织学Hp检出率。胃γ闪烁扫描作为诊断胆汁反流金标准。随着反流程度的加重,胃液GC和pH值增高,胃炎程度加重,Hp检出率减低(上述以2~3级反流意义显著)。以GC>58μg/ml、pH≥3.0、RFI>9作为异常界值,则胃炎程度与胃液胆汁酸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Hp的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胃镜下2~3级反流、胃液GC>58μg/ml和pH≥3.0、组织学RFI>9和Hp阴性有诊断价值,以两项或两项以上综合指标作为标准,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胆汁返流和慢性胃炎证型间的关系,探讨胆汁返流各指标在中医分型、 证治中的应用价值并阐述各证型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将59例慢性胃炎病人(胃镜下可见胆汁返 流者42例.无返流者17例)分为肝胃不和型(U型n=19),东热夹杂型(R型,n=15).脾胃虚寒 型(H型,n=19)和胃阴不足型(Ⅰ型,n=6)。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检 测胃液胆酸(GC,μg/ml,RIA法)、pH值、病理积分(RFI,“15分”法)和组织学HP。结果:U型病人 胃液 GC、PH和 RFI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及 C组( P <均0.01 ),后者间 GC以及 PH无显著性差 异,但 RFI以 H型的胃炎程度比 R型的重( P <0. 05),与 Ⅰ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幽门螺杆菌(HP) 感染与证型有关,以 U型的感染率最低,而 R型的感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 P <0. 05~ 0. 01)。以 GC>58 μg/ml,pH>3. 0和RFI>9判断为病理性胆汁返流,则见U型的返流率明显高于 其他各证型( P均<0. 01)。胆汁返流性胃炎以实证为主(占70. 4%),其中又以 U型(55 6%)明显 高于R型(14.8%);而虚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变化,对术后1年的33例行胃镜及胃粘膜组织学检查。发现B-Ⅱ式组和B-Ⅰ式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显著高于PAFPG组;胃镜所见肠胃返流及胃炎表现亦较PAFPG组严重(P<0.01);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重于PAFPG组(P<0.05)。结果表明:不同胃切除术式所引起的胆汁返流及残胃粘膜病变程度各异,PAFPG能较有效地减少肠胃返流,使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胃内三羟胆酸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6例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空腹1h胃液三羟胆酸含量、游离测定,研究三羟胆酸与萎缩性胃炎(CAG)、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CAG组三羟胆酸含量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CSG)及对照组,尤以CAG伴结肠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含量最高,而游离酸值最低,胃粘膜活检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以CAG组明显(55.2%)提示胆汁酸浓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性质密切相关,胆汁返流致胃酸地少继发细菌感染,是促使C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与胆汁返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胆汁返流和慢性胃炎证型间的关系,探讨胆汁返流各指标在中医分型、证治中的应用价值半阐述各证型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将59例慢性胃炎病人(胃镜下可见胆汁返流者42例,无返流者17例)分为肝胃不和型(U型,n=19),寒热夹杂型(R型,n=15),脾胃虚寒型(H型,n=19)和胃阴不足型(I型,n=6)。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检测胃液胆酸(GC,μg/ml,RI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9例HP(+),23例HP(-)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组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胃液经胃镜取材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分别测定了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①胃窦粘膜组织SS水平在HP(-)胃炎组显著高于HP(+)胃炎组(P<0.01)而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胃炎组较正常组SS水平为低(P<0.05);②胃液SS水平在HP(-)胃炎组显著高于HP(+)组(P<0.01)与正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胃窦粘膜GS水平在HP(+)组与HP(-)组及正常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液GS水平在HP(+)组显著高于HP(-)组(P<0.01)及正常组(P<0.05);④组织SS水平与胃液SS水平呈正相关(r=0.2984,P<0.05),与胃液GS水平呈负相关(r=-0.3860P<0.001)。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胃窦粘膜可致其组织及胃液SS水平降低,胃液GS水平增高。提示:HP感染可能抑制了胃窦D细胞的功能,HP感染可使G细胞的腔分泌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金标免疫斑点法(DIGFA)试剂盒检测267例患者的胃癌相关抗原(GCA)及胃液pH值,并与胃镜检查、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GCA、胃液pH值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267例均为消化病专科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其中男127例,女140例;年龄<18岁2例;18至45岁200例,46至60岁49例,61岁以上16例。1.2研究方法胃液提取:患者在检测前停止服用胃病治疗药物2d。检查当天早上患者空腹以温开水50ml送服一粒胃液采样器…  相似文献   

8.
不同胃液中一氧化氮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液的NO水平,以及胃液NO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联系。方法:通过胃镜,抽取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和19例正常人的胃液。用Gries法测胃液中NO水平。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液NO水平是(35.56±6.15μmol/L),HP感染者是(34.12±8.10μmol/L)。两者显著高于正常个体(18.60±3.07μmol/L)。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9.73±2.32μmol/L)和HP阴性者(20.26±3.44μoml/L)胃液中NO水平(P<0.01)。结论:结果提示NO可能是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个因素,HP感染可能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液中NO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慢性HCV感染者IFN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FN对丙肝患者病毒血症水平的作用.方法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法定量检测12例慢性HCV感染者(男8例,女4例,HCVRNA阳性,ALT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IFN治疗(IFNa2b3MU,肌注,3次/周,疗程3个月)前后(随访6个月)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12例,3例呈完全反应,6例呈部分反应,另外3例无反应.9例有反应者中4例复发,有反应者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水平明显下降(517±0408vs206±155,10copies/50μlserum,x±s,P<005),无反应者血清HCVRNA水平未见明显下降(567±058vs45±087,x±s,P>005).3例完全反应者仅1例血清HCVRNA持续阴性,3例无反应者2例血清HCVRNA水平略有下降.结论IFN治疗丙肝有效,但IFN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仅抑制病毒复制,未见治疗前血清HCVRNA水平与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会聚区(FCR)法对55例显示血流会聚区的非偏心二尖瓣返流患者所测的返流率(F)与返流束面积(S_R)、返流束面积与左房面积(S_LA)之比(S_R/S_LA)相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及0.822(均P<0.01)。并按常规将二尖瓣返流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别以FCR法测定下值,结果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均P<0.001).表明FCR法为一定量评估非偏心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方法,具有广泛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与胆汁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胃肠运动与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DGR)的关系.方法测定了3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及15例正常人空腹胃液胆酸(RIA法)和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包括收缩振幅、频率,运动指数及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正常组空腹甘胆酸浓度(mg/L)为772±1010,FD组为863±1230),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FD患者空腹DGR无明显增加;空腹胃液甘胆酸浓度与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呈显著负相关(r=-05977,P<001);与十二指肠非推进性收缩呈显著正相关(r=03872,P<005);与十二指肠逆蠕动无明显相关(r=01982,P>005).结论十二指肠逆蠕动不是DGR的主要原因;非推进性十二指肠环形收缩可能是DGR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SchottpH-MeterCG(817)和MI-506微型玻璃电极,在内镜直视下测量了88例受检者的三个解剖部位共12个位点胃粘膜表面的pH(S-pH)。又据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是否发生胆汁返流分为2组,并按解剖学位点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解剖学部位,如胃窦、角或体部的大、小弯和前、后壁的4个位点的S-pH很接近。2.胃体部粘膜的S-pH呈强酸性,pH均值约2.6;胃窦部呈弱酸性,pH约5.9。3.胆汁返流时胃体部粘膜的S-pH升高,约3.8;胃窦部约6.5,表明胆汁返流对胃体粘膜S-pH的影响大于胃窦部。  相似文献   

13.
核素胃食道返流显像在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支气管哮喘(哮喘)与胃食道返流(GER)的关系,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29例慢支、32例哮喘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慢支组和哮喘组并GER的发生率分别为51.74%和37.5%,而对照组未发现GER;胃食道核素显像诊断GE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68.42%;慢支、哮喘并GER者与其无GER者之间肺通气功能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核素显像未发现肺吸入返流物现象。提示:慢支和哮喘患者有较高的GER发生率,从而推测慢支、哮喘与GER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正常人及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病人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 G F B P3) 的水平。方法 本文采用 Western 印迹方法测定20 例正常人,33 例活动性肢端肥大症病人和34 例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I G H D) 病人血清 I G F B P3 水平。结果 正常成人血清中存在五种分子量不同的 I G F B P, I G F B P3 含量为最高。本文测定了20 例正常成人和67 例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患者血清 I G F B P3 的相对光密度( R O D) ,正常人血清 I G F B P3 含量为(1 .1 ±0 .4) R O D,活动性肢端肥大病人为(2 .7 ±1 .2) R O D,明显高于正常成人( P< 0 .01) , I G H D 病人为(0 .4 ±0 .2) R O D,明显低于正常成人( P< 0 .01) 。血清生长激素与 I G F B P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与 I G F B P3 均呈正相关( P<0 .05) 。结论  Western 印迹测定血清 I G F B P3 正常值和病理值提示 I G F B P3 浓度的变化与生长激素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并依赖 G H。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13例肝硬化并原发肝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它的受体(EGFR)。结果:13例非癌肝组织均有EGF、EGFR表达(100%);13例肝癌组织中EGF阳性3例(23.1%)、EGFR阳性4例(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揭示肝细胞是EGF的靶细胞,EGF、EGFR与正常肝细胞的生长调节有关。12例肝细胞癌中,癌细胞分化程度Ⅰ和Ⅱ级者5例,其中EGFR阳性3例(60.0%);Ⅲ级者7例中,EGFR表达阴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可以丢失一些正常细胞的膜结构,包括EGFR,失去EGF的正常调节,而发生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16.
用减少样本数的FSIGTT,通过最小模式研究轻型NIDDM者胰岛素抵抗指标SI和SG。结果显示,减少样本数的FSIGTT所得SI较标准的FSIGTT所得SI虽有所增高,平均CV增加了6.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G、AUC1、AUC2及AUC的CV虽有增加,然增幅很小,不足2%(P>0.05)。提示减少样本数的FSIGTT仍不失为大规模调查研究NIDDM及易感人群者胰岛素抵抗状况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检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目的研究食管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酸、碱反流的关系及其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24小时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检测反流性食管炎(RE)、胃切除术后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4例的食管内24小时pH变化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RE组食管酸暴露时间比对照组及胃手术后组均显著增加。各组间pH>8总时间百分比结果相似,均较低。食管胆汁反流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以胃手术后组为最高,RE其次,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为高。食管胆汁反流与酸暴露时间之间密切相关(r=0.75,P<0.05)。63.6%的RE患者同时存在酸及胆汁反流。结论食管胆汁反流并不少见,可与酸反流同时存在,其在GERD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同步动态检测食管内pH值及胆汁对GER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体外血流模型,模拟连枷样二尖瓣(FMV)口返流,应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返流面积与射流和血流会聚区的三维(3D)超声重建及实际返流量进行对比研究,评价更复杂的血流(脉冲血流通过FMV)状态3D重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被驱动的血流通过一个模拟FMV口,返流口的截面积为0.24cm2。仪器使用ATL,InterspecApogee8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附着在一种机械臂上,在TomTec计算机控制下进行0°~180°的旋转扫描获得射流和血流会聚区3D重建的数据。同时磁带记录CDFI图像待后分析。结果显示:CDFIFMV的返流面积与实际返流容积和最大返流量呈中等相关(r=0.69,SEE=2.2cm2,P<0.05和r=0.62,SEE=2.5cm2,P<0.05)。3D重建后的返流容积与实际返流容积和最大返流量相关良好(r=0.96,SEE=7.6ml,P<0.05和r=0.94,SEE=8.4ml,P<0.01)。血流会聚区3D重建与实际返流容积相关较好(r=0.89,SEE=0.22ml,P<0.01)。结论:3D重建可减低CDFI的某些限制,如增益、贴壁返流和混叠速度等,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对11例射频消融(RFCA)失败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例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进行电生理定位及外科治疗。10例心外膜标测定位结果与术前心内电生理定位一致。11例旁道(AP)切割均获成功。1例死于围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第2及30日复发,再次RFCA成功。2例左后间隔显性AP遗留有delta波。10例随访15.3±12.8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合并的器质性心脏病均获治愈,心功能Ⅰ级。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2例为左后间隔AP,1例为右后游离壁AP,手术中证实RFCA失败系消融电极未能抵达有效靶点消融所致;2例Ebsteins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为重度三尖瓣返流使消融电极不能稳定贴靠靶点,另1例为AP靠近心外膜面而致RFCA失败;1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因瓣膜及瓣下结构病理改变致RFCA失败;1例重度二尖瓣返流RFCA失败与病人不能耐受RFCA与AP定位于24区消融导管难以抵达有关;先天性心脏病大房间隔缺损、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及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右旋心伴三尖瓣返流各1例,RFCA失败与解剖畸形、心内大分流等血液动力学障碍有关。结果提示RFCA失败的AVRT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n-3脂肪酸对感染大鼠糖代谢异常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n3脂肪酸对CLP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CLP、抗TNF及FO三组,n=10.FO组每天以鱼油1mL,ig3wk后皆作CLP手术,抗TNF组于术前术后腹腔内注射TNF抗体05mg.术后3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IL6,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及PGE2水平,并作胰岛素耐量试验观察胰岛素敏感指数KI的变化.同时,活检后腿肌肉,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TNFmRNA的表达.结果FO组大鼠CLP3d后血清TNF,IL6,PGE2,基础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CLP对照组(P<005),而KI值及肌肉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增高(P<005).注射TNF抗体尽管能降低血清TNF浓度,但对IL6,PGE2血糖,胰岛素浓度及KI值,骨骼肌葡萄糖含量却无明显影响(P>005).喂食3wk鱼油能降低周围肌肉中TNF的表达(约60%),而间断注射TNF抗体则无明显改变.结论鱼油不仅能降低感染机体的应激反应,改善糖代谢,而且能通过下调周围肌肉中TNF的表达,缓解由其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