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阿乐)治疗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110例(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分别为58例和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B组辛伐他汀组101例(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分别为48例和53例),给予辛伐他汀10mg/d。4周后如未达有效标准,均可加量至20mg/d,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总胆固醇(TC)从(6.59±0.66)mmol/L降至(4.62±1.45)mmol/L(下降29.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02±0.77)mmol/L降至(2.44±0.64)mmol/L(下降39.3%);(TC-HDL-C)/HDL-C从3.93±1.22降至2.37±1.54(下降39.7%)(P均<0.01)。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TC-HDL-C)/HDL-C作用优于同剂量的辛伐他汀(P均<0.05)。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可使甘油三酯(TG)从(3.17±0.97)mmol/L降低至(2.21±1.03)mmol/L(P<0.05),作用亦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 (1)阿托伐他汀有明显的降低TC、LDL-C、TG和(TC-HDL-C)/HDL-C作用,降低LDL-C、TG和(TC-HDL-C)/HDL-C作用明显优于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升高HDL-C作用则两组相似;(2)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轻微;(3)阿托伐他汀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4)推荐常规剂量10mg/d,少数TC、LDL-C较高者可用20mg/d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后降脂疗效的差异,他汀类血药浓度与降脂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近期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 mg、40 mg、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降脂治疗。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晨起空腹血脂水平及治疗1周后血药浓度血脂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用药1周均能有效降低TC及LDL-C水平(均为P<0.01)。与辛伐他汀10 mg组相比,辛伐他汀20 mg组的LDL-C及TC的下降幅度增加了7.1%和3.3%(P=0.156,P=0.104);与阿托伐他汀10 mg组相比,阿托伐他汀20 mg组的LDL-C及TC的下降幅度增加了1.5%和0.5%(P=0.352,P=0.259)。所有高危患者组较极高危患者组的LDL-C达标率更高(71.0%比32.8%,P<0.001)。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用药1周后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10 mg组的血药浓度与LDL-C下降幅度相关(均为P<0.05)。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无相关性。结论临床常规剂量范围内,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单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血脂不达标的3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依折麦布(5mg/d)治疗后的血脂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单用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单用组调脂幅度:TC下降25%,LDL-C下降30%,TG下降30%;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降脂基础上,TC下降35.9%,LDL-C下降39%,TG下降51.4%。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和少见。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以明显降低TC、LDL-C和TG,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40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4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Ⅰ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治疗Ⅱ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治疗Ⅲ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于降脂治疗后3、6、12个月测定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水平。结果(1)4个组治疗后3、6、12个月后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治疗Ⅲ组较对照、治疗Ⅰ组、治疗Ⅱ组3组LDL-C、TG、TC水平下调(P<0.05);4组间HDL-C上调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Ⅰ组间LDL-C、TG、TC、H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Ⅱ组较对照、治疗Ⅰ组两组LDL-C、TG、TC水平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治疗Ⅲ组HDL-C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10 mg依折麦布组患者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单用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低剂量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舒降之,默沙东公司生产)与氟伐他汀(fluvastatin,商品名来适可,诺华制药公司生产)临床调脂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将100例TC>5.2mmol/L伴或不伴TG>1.7mmol/L的对象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n=50)与氟伐他汀组(n=50),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分别测定TC、TG、HDL-C、LDL-C以及ALT、AST、CK值.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及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6周后,TC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12周后,TC、LDL-C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分别<0.05和<0.01),HDL-C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20mg/d,氟伐他汀40mg/d调脂疗效均较好且安全.其中,辛伐他汀在降低TC、LDL-C水平以及升高HDL-C水平优于氟伐他汀;但对肝功能影响辛伐他汀比氟伐他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5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30 mg/d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LDL-C及HDL-C水平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低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30 mg/d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15 mg/d,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 选择75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服用瑞舒伐他汀(5 mg/d),C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三组均服药12 w.于治疗前、治疗4 w末、12 w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TC,LDL-C,TG,HDL-C,IL-6,IL-10,TNF-α.结果 ①三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差异(P>0.05);4 w末,TC,LDL-C,TG均降低,HDL-C均升高(P<0.01);12 w末,血脂未见变化(P>0.05).②4 w末,A,B两组TC,LDL-C比较无差异(P>0.05),C组TC,LDL-C较A、B两组降低(P<0.01).③4 w末,三组IL-6、TNF-α降低,IL-10升高(P<0.01);12 w末,炎症因子变化持续(P<0.01).④除12 w末C组TNF-α较B组稍低外,未见到三组炎症因子变化有差异(P>0.05).结论 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有调脂抑炎作用,且抑炎作用是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②瑞舒伐他汀5 mg/d和阿托伐他汀10 mg/d调脂效果类似,瑞舒伐他汀10 mg/d调脂作用大于阿托伐他汀10 mg/d.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抑炎作用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44例,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B组40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C组39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3组共治疗12周,观察其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HDL-C、apoB/apoAI均呈下降趋势(P<0.05);HDL-C、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LP(a)]未见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A组的TC、LDL-C、apoB、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非HDL-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B组与C组比较,C组的TC、LDL-C、apoB、非HDL-C、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A组与C组比较,TC、TG、LDL-C、apoB、非HDL-C、LDL-C/HDL-C、apoB/apo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观察期间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5 mg较国产阿托伐他汀10 mg有更强的调脂作用,与国产阿托伐他汀20 mg调脂效果相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红惠医药发展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治疗高脂血症 ,特别是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 (阿托伐他汀 10mg d) 5 2例和对照组 (舒降之 10mg d) 5 3例 ,进行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 ,观察两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 8周治疗 ,阿托伐他汀组TC、LDL C、TG和 (TC HDL C) HDL C分别下降 30 % ,40 % ,30 %和 36 % (P <0 .0 1) ,HDL C虽有升高 (5 % )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组间比较 ,阿托伐他汀降LDL C和TG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P <0 .0 5 ) ,降TC作用则两组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和少见。结论 阿托伐他汀 10mg d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以明显降低TC、LDL C ,TG和 (TC HDL C) HDL C ;阿托伐他汀降低LDL C和TG的作用大于同剂量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47例)和高剂量组(53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共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统计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均P0.01),其中高剂量组TC、LDL-C降幅更大(TC:29.9%︰20.8%;LDL-C:39%︰24%;均P0.05)。治疗后两组h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而高剂量组下降更明显[(0.70±0.50)︰(1.33±1.62);P0.05]。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无明显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χ2=5.886,P0.05),但两组再住院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54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6例),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疗程为两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CRP、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 ̄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使CRP水平下降,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40 mg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治疗7 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IL-6的值.同时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他汀类短期治疗能降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5月~2016年8月于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低剂量与高剂量两组,每组60例,其中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68.3%,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8.3%,高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青  贾春芳  李艳芳 《心脏杂志》2008,20(2):187-18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80 mg/d与阿托伐他汀20 mg/d在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中调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血脂未达标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 mg组:阿托伐他汀80 mg/d;20 mg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20 mg/d与8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阿托伐他汀80 mg/d作用强于20 mg/d(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80 mg/d与2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水平,80 mg组明显优于20 mg组,两种剂量均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mg/d)、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在服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ABI、PWV、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瑞舒伐他汀组TC、LDL-C随治疗时间延长仍有明显下降,HDL-C出现明显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在治疗3个月TC、TG、LDL-C下降,然而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治疗9个月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在降低TC、LDL-C、升高HDL-C方面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ABI、PWV、颈动脉IMT在治疗9个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在升高ABI和降低颈动脉IMT方面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减轻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控制血脂,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在≥80岁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8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阿托伐他汀10 mg Qd,连续用药6月X n=44)及对照组(n=4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3月、6月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Cr)、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6月实验组TC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TC下降幅度32.11%,LDL-C下降幅度31.57%,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短期应用标准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CH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均于晚饭后2 h服用,连续用药8 w。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LDL-C达标率、TC达标率〔66.67%(30/45)、71.11%(3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18/45)、51.11%(23/45)〕(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托伐他汀2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降脂效果更强,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低脂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10 mg,均每晚1次,疗程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芳 《山东医药》2008,48(7):59-60
90例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OP)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腰椎骨密度(BMD)水平.结果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MD则明显升高(P均<0.05).认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血脂和提升高脂血症伴OP患者B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黎素军  许春平  曾波 《内科》2007,2(6):929-93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2例。治疗组A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B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未服用调脂药物。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A血清胆固醇(TC)下降24%,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30%,甘油三酯(TG)下降20%。治疗组B分别下降30%、38%、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治疗组缺血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