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广泛开展,双胎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胎妊娠中胎儿的宫内发育状况以及有效的监测手段,是产科医生面临的新问题.脐动脉血流异常与围生儿不良结局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关于双胎间脐动脉差异与围生儿预后的关联性,目前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对双胎妊娠脐动脉血流的测定,探讨脐动脉收缩期最大速率(S)和舒张期最大速率(D)的比值(S/D值)在预测双胎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单绒毛膜双胎(MCT)和双绒毛膜双胎(DCT)对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经超声检查并确认为双胎妊娠的9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MCT组,46例)和双绒毛膜双胎组(DCT组,52例)。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DCT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产(PB)的发生率均低于M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PPH)、前置胎盘(PP)、胎盘早剥(P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新生儿窒息(NA)、低出生体重儿(LBWI)、胎儿生长受限(FGR)、双胎生长不一致(DT)发生率均低于M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FD)、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对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状进行判断,不仅有利于积极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促进围生儿预后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阻力指数比值差对单绒毛膜双胎围生儿结局不良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2对单绒毛膜双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比较围生儿结局不良与正常单绒毛膜双胎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阻力指数比值差。结果:围生儿结局不良与正常单绒毛膜双胎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阻力指数比值差有明显差异。结论: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阻力指数比值差增大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单绒毛膜双胎胎儿围生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一性双胎妊娠围生儿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双胎,对发育不一致性双胎(研究组)和发育一致双胎(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妊娠并发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结论: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围生儿死亡率高.及早发现和处理双胎发育不一致,基层医院必要时转上级医院治疗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46例双胎妊娠发育不一致性的母儿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红卫  莫琳玲  韦秋芬 《广西医学》2008,30(10):1495-1496
目的 探讨发育不一致性双胎的母儿结局.方法 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0%为诊断标准,回顾分析46例发育不一致性双胎(研究组)、192例发育一致双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并发症和国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 研究组分娩孕周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受孕方式、胎儿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畸形、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3.0%、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围产儿总死亡率及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入NICU比率在研究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国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及早发现和处理双胎发育不一致,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许昌市立医院接受孕期检查并自愿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各50例),5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无感染孕产妇为对照组,50例正常孕产妇为正常组,均接受规范、全面的护理措施与对症支持治疗,统计对比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重度组在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胎儿宫内窘迫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轻中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宫颈感染病情越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越大,对母婴的危害越大,需要强化护理干预,改善母婴结局,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双胎孕妇,按照孕妇的双胎绒毛膜性质分成观察组(单绒毛膜,n=24)与对照组(双绒毛膜,n=60),对比两组胎儿的绒毛膜性质与围生期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中,单绒毛膜围生儿的预后更加危险,因此需及早评判妊娠绒毛膜性质,加强对单绒毛膜孕妇和围生儿的监护,以降低妊娠期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母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1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占双胎的4.17%.单卵双胎6例,双卵双胎7例,胎儿死因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4例.母儿结局:晚期流产2例,早产6例,足月产5例.围生儿中小于胎龄儿2例,死亡2例.孕产妇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胎于妊娠12~34周死亡者或单卵双胎者,其存活胎婴儿病率增加.TTTS导致的一胎死宫内者,另一胎婴儿丢失率显著增加.孕34周前终止妊娠者围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胎婴儿不良结局可能与双胎类型、胎死宫内的原因、一胎死宫内的时间及终止妊娠的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活产分娩的双胎妊娠127例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5%为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入住NICU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26.1%,高于对照组的7.69% (P<0.05).研究组剖宫产分娩18例,占78.3%;对照组剖宫产分娩90例,占对照组总数的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胎儿46例,其中小于胎龄儿21例,占46.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入住NICU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的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及早发现和处理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羊水过少的病例,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羊水过少孕妇186例为一组,同期我院分娩的羊水量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等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胎儿生长受限(FGR)、过期妊娠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明显影响围生儿结局。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终止妊娠时间和分娩方式,以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患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孕妇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组(MCDA组)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DCDA组),并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不良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受孕方式、绒毛膜性、是否胎膜早破、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分娩方式是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患者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是其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CDA组患者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以及胎儿畸形等围产儿预后发生情况明显低于MC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是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患者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以及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晚孕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脐静脉(UV)和静脉导管(DV)血流的特征性改变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对晚孕胎儿进行常规检查,并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CDFI)综合检测UA和MCA血流的RI,PI,S/D值以及UV和DV血流波形的改变,计算MCA血流和UA血流的PI比值,筛查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情况.结果 共发现32例晚孕胎儿存在不同程度的UA、MCA、UV、DV血流或血流波形改变以及MCA-PI/UA-PI比值异常,其中55例有临床高危因素患者中检出18例胎儿动、静脉血流异常,105例超声诊断妊娠疾患者中检出14例胎儿动、静脉血流异常.有24例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生儿不良结局.结论 晚孕胎儿出现UA,MCA,UV,DV血流异常或血流波形异常改变以及MCA-PI/UA-PI比值的异常,与母体患有疾患及宫内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存在一定关系,与围生儿不良结局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应用CDFI综合检测晚孕胎儿动、静脉血流以及MCA-PI/UA-PI比值的异常改变能及早发现宫内胎儿缺血缺氧情况,为临床早期预防和诊治宫内胎儿缺氧、加强围生期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0SP)临床特点及分娩孕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3例,以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两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的临床特点及围生儿结局。结果:A组中3例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死宫内引产,2例因孕周太小均为27周前血压控制不理想家属放弃胎儿而利凡诺引产终止,两例因转入NICU后家属放弃治疗早产儿死亡,1例双胎早产儿转入NICU后均成活,B组64例孕妇,死胎2例,双胎3例,产后出血8例,2例子痫。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早发型孕妇应尽量期待到34周以改善母儿结局,期待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IVF与ICSI周期实验室及临床结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方法对843个IVF-ET及ICSI治疗周期的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孕龄、先天性畸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单胎、双胎妊娠的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ICS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IVF和ICSI两组早期胚胎的发育情况、产科结局、围生情况及出生后婴儿的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两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双胎妊娠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IVF与ICSI两组的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相似;ICSI不增加胎儿畸形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双胎妊娠是引起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及早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监测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诊断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70例。按照胎儿生长受限与否分为受限组34例和未受限组36例。对比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比死亡胎儿与存活胎儿相应的分型以及各项监测指标。结果:受限组死亡率为52.94%(18/34),显著高于未受限组的27.78%(10/36);死亡组Ⅱ型围生儿占比为57.14%(16/28),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8.57%(12/42);死亡组静脉导管异常、羊水过少、重度s IUGR占比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围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Ⅱ型s IUGR(OR=3.872,P=0.000)、静脉导管异常(OR=4.108,P=0.000)、羊水过少(OR=3.283,P=0.000)、重度s IUGR(OR=6.287,P=0.000)。结论:产前超声监测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有利于选择分娩时机,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其中Ⅱ型s IUGR、静脉导管异常、羊水过少、重度s IUGR均可作为临床上判断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受孕双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受孕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法受孕双胎妊娠围产期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助孕组)和175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自然受孕组)病例.结果助孕组平均年龄(33.2±2.6)岁、早产73例(66.4%),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年龄(28.1±3.1)岁、早产77例(44.0%),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助孕组妊高征40例(36.4%)、剖宫产82例(74.5%),与自然受孕组妊高征86例(49.1%)、剖宫产105例(60.0%)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然受孕组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明显高于助孕组(p<0.01).结论助孕双胎孕妇年龄较大,早产率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自然受孕组易发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两组国产儿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母体子宫动脉及胎儿脐血流的动力学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7例重度子痫前期和230例正常同期孕妇进行母体双侧子宫动脉及胎儿脐血流动力学测定并与妊娠结局相比较.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胎儿产前出现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如(absent end diastolic velocity,AEDV)5例,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均死亡.结论 母胎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重度子痫前期常发生明显改变,并与不良的围生儿结局有关;AEDV的出现意味着胎儿循环已出现失代偿阶段,围生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165例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绒毛膜及单绒毛膜双胎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双绒毛膜性双胎及76例单绒毛膜双胎孕产妇,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比较,辅助受孕的双胎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双胎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胎生长不一致性、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性在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上两组比较无差异,而对预测双胎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尽早确定双胎绒毛膜性,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监护及干预,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各类原因中,胎儿宫内贫血缺氧占了很大比例,虽宫内存活但贫血缺氧的窒息儿常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损害,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1]。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可以对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及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闫英云  白润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83-178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以及内科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0年期间诊治的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中,23例在妊娠早中期经内科诊疗,心功能多控制在Ⅰ-Ⅱ级,围生儿死亡0例,早产2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孕产妇死亡0例;8例在妊娠晚期开始内科干预,心功能多控制在Ⅲ-Ⅳ级,围生儿死亡1例,早产5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孕产妇死亡1例。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孕前咨询,孕期监测,根据心脏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和产科因素,早期内科干预,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结局,大大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