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口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口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选择插管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7月-2005年12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经气管插管治疗36例作为治疗组,插管后即刻恢复自主呼吸、心律正常者8例,仅酌情给氧,血气正常后拔管,另28例插管后仍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而不规则,需配合复苏囊加压给氧16例,应用机械通气12例;未经气管插管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托背人工呼吸、面罩、头罩或简易CPAP吸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0%,对照组为51.4%,二组治疗后血气值改善、治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气管插管是开放呼吸道、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措施,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且插管时机的掌握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并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及撤机前患儿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呼吸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呼吸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对二组患儿治愈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C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撤机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在撤机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V在撤机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AP逐渐下降,C、MV及R均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87.5%)较对照组(80%)高,病死率(6.25%)较对照组(13.3%)低,但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可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高频通气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故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就诊的原发性NRDS患儿59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规机械通气(CMV)。比较两组治愈率、 并发症发生率、 机械通气时间、 吸氧时间等指标; 以及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吸入氧浓度(FiO2)、 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和氧合指数(OI)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 吸氧时间、 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PaO2、 a/AP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aCO2、FiO2和O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FOV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 加速CO2排出, 快速纠正低氧血症, 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械通气治疗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工作之一,我院NICU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满意效果。统计我院NICU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呼吸衰竭而予以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共43例,并与我科曾统计1992年2月到1996年1月共84例呼衰机械通气病例比较,治愈率提高,病死率下降,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CMV+PS)、常频机械通气 (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 (ALI73例,ARDS63例),其中HFOV+PS组45例,CMV+PS组53例,CMV组38例,前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 (70~100mg/kg)。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h、12h、24h、48h、72h的PaO2、PaCO2、PaO2/FiO2、氧合指数 (OI)、呼吸指数 (RI)。结果 机械通气12h、24h、48h时HFOV+PS组的PaO2高于CMV+PS组和CMV组,PaCO2低于CMV+PS组和CMV组 (P < 0.05);在机械通气12h、24h、48h、72h时HFOV+PS组PaO2/FiO2高于CMV+PS组和CMV组,OI、RI低于CMV+PS组和CMV组 (P < 0.05);HFOV+PS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低于CMV+PS组和CMV组 (P < 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CMV以及CMV联合PS治疗相比,HFOV联合PS更可改善ALI/ARDS新生儿的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气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接受HFOV治疗的23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HFOV组),其中19例明确诊断后立即应用HFOV治疗,另4例因常频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出现气胸后改为HFOV。选取同期23例接受常频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上机前、上机后1 h、12 h、24 h、48 h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以及上机时间、气胸吸收时间、合并症及转归。结果:两组呼吸机治疗后与上机前比较OI明显降低,a/APO2明显升高(P<0.05)。HFOV组上机后1 h、12 h、24 h、48 h OI低于对照组,a/APO2高于对照组,(P<0.05)。HFOV组上机时间、气胸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HFOV组治愈22例,对照组治愈21例。两组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均在使用抗生素后治愈。结论:HFOV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和气胸吸收时间,较常频通气治疗患儿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97例急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入选标准为氧合指数(OI)>20,在机械通气(常频或高频)下,患儿随机被给予iNO或无iNO,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CMV+iNO、HFOV、HFOV+iNO组间疗效.结果 治疗12h,HFOV+iNO组中PaO2/FiO2变化最大,氧合指数下降最快.治疗24h,HFOV、HFOV+iNO组PaO2/FiO2均有明显变化,两组分别与CMV、CMV+iN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NO、HFOV、HFOV+iNO组OI均明显下降,其中以HFOV+iNO组下降最显著,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联合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最佳,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NICU中的常见病症,病死率高。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是重症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方式。我们自2002年以来应用HFOV治疗早产儿NRDS,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撤机过程中,采用有创一无创序贯性通气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方法将3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17例患儿接受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为治疗组,17例患儿接受传统脱机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并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及漏斗胸的患病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4.1%和70.6%(P〈O.05);总用氧时间分别为(15±6)d和(21±8)d(P〈0.05);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分别为5.9%和23.5%(P〈0.05);漏斗胸的患病率分别为0和17.6%(P〈0.05)。结论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檬吉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传统脱机模式更有效,提高了撤机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用于治疗常频辅助通气(CMV)失败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院1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HFOV治疗后,其肺部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