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水、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成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于特定的配液袋(3 L袋)中,以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改善其营养状况,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2年7月成立配置中心以来,已开展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置工作,现就肠外营养液配置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肠外营养液的优点全部营养物质经科学的配比,混合后同时均匀地输入体内,有利于更好地代谢和利用,避免了采用传统多瓶输注时出现在某段时…  相似文献   

2.
马翠翠  张玲  李蓉 《护理学报》2019,26(21):18-20
目的 利用品管圈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肠外营养液配置的准确性,增强新生儿用药安全。方法 分析我院2017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肠外营养液1 305袋,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进行活动,总结差错主要原因,拟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以配置错误率为衡量指标,对品管圈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肠外营养液配置错误率明显降低,由改善前的5.2%降低为改善后的2.1%。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肠外营养液配置准确性有明显成效,提高了新生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液中的铝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新星  徐珽  金朝辉  唐尧 《华西医学》2008,23(1):203-204
目的:介绍肠外营养液中的铝污染。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肠外营养液中的铝污染进行了综述。结果:肠外营养液中的铝污染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找到了两个主要来源,给予了一些解决措施。结论:重视肠外营养液中的铝污染,加强肠外营养液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Solassol于1972年首次报道“全合一”(All in one,MIO)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方法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即将脂肪乳、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混合置于一个3L袋中,1988年美国肠外内营养协会颁布的规定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既减少了污染机会和护理工作量,又由于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有利于机体更好地代谢、利用,避免了营养液的浪费。但是TNA的配制要求设备条件高,使基层医院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了TNA的普及与推广。我科自1998年3月开始试验在普通治疗室配制TNA,8月正式实施,至今已配制3000余袋,现结合我们的体会,探讨在普通治疗室配制TNA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作斌 《天津护理》2001,9(4):213-21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简称PIVA)是进行静脉输注药物集中配置的场所,承担医院静脉用药、肠外营养液特别是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工作,有时也覆盖周边地区其他医疗机构静脉用药的配置.PIVA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开展多年.世界上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附属医院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多发性肠瘘的治疗效果及其实施要点;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Medline及国内CNKI数据库中的10篇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通过早期使用卡文1920mL肠外营养液联合生长抑素和后期自配三升袋肠外营养液治疗及对其相关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经3个月疗程,治愈出院;结论:多发性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肠外营养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其效果明显,但应合理选用并注意低热量供给及血糖监测,防止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进食困难、肿瘤消耗以及放化疗等原因,均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肠外营养支持成为这些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近年来三腔袋的出现,为肠外营养支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使用途径。卡文是近年华瑞公司生产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它能更好的符合生理代谢和利用。本科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卡文注射液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对老年患者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老年患者应用低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与高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用低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用高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以低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代替高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可减低老年患者肠外营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为1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围术期实施肠外营养(PN)及肠内营养(EN),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路径,正确配置营养液输注量及浓度,加强观察与监测。结果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胰瘘、胆瘘、血糖调节失控等并发症,平均住院22.3d。认为实施PN与E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0.
谈全肠外营养液的处方合理设计及在我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肠外营养液(TPN)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进行静脉输注,为营养不良者,胃肠无功能者提供胃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护细胞组织的功能和代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由于它高能低容,渗透压和血浆相近,尤其适合能量需要增加的危重病人及低体重早产儿。临床应用30多年,已在临床领域显示出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春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57-4257
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临床上主要用于配置静脉营养液,以及在特殊情况输液或灌洗用。产品结构包括三大部分:进液导管、袋体、输液导管。进液导管用于配置静脉营养液时使用,其结构包括瓶塞穿刺器及护套、空气过滤器、止液夹、导管、三通管接头。三路进液管汇成进液总管连接袋体,袋体为一个容量为3L的PVA或EVA软袋,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肠外营养混合液处方组成和配制方法差别较大。为改善国内肠外营养液配制认知、减少不当配制、降低患者相关风险,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药学协作组组织专家, 按目前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及国际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 结合配制方面有关专家的经验, 形成《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专家共识, 为国内肠外营养液配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肠外营养的应用,以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上海曹杨医药用品厂生产,以下简称3L袋)做容器,采用全营养混合液(TNA)配制法,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样,呵以同时向患者提供各种营养素,使患者整个代谢过程更接近生理状况。3L袋由贮液袋、加药液导管、输液器组成,是一组配套装置。在临床使用时,加人药液后,关闭该端的截流夹,拔去加药液导管,即完成药液的输入工作,但在药液的输出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因多种原因而导致输液器渗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静脉配置中心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随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执行,将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静脉配置中心[1]。由于静脉配置中心担负着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合理的重任,所以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和规范。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于2008年开始集中配置肠外营养液及细胞毒药物,2012年2月逐渐开展普通药物的集中配置。由于普通药物的集中配置初次开展,配置量逐渐增大,配置人员逐渐增加,在管理中探索精细化管理理论与静脉配置中心实际结合,将各工作环节初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解决,不断细化、优化工作流程,使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各部门、各岗位能够相互监督制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开展1年多来,工作量逐渐增大,现每日配置量1500袋左右,年轻药师和护士逐渐增加,未发生差错事故,确保配置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临床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现将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营养科自制天然匀浆膳肠内营养液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蛋白(TPR)、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血红蛋白(HGb)、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等进行测定,观察营养科自制天然匀浆膳肠内营养液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在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同时,与给予肠内营养(试验组)相比较,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匀浆膳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的临床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元云 《护理研究》2004,18(6):1102-1102
一次性静脉营养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除了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外,还有多种用途。护理人员利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袋本身,或其中的配置及外包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7.
人们把能引起不同特征性腹泻和肠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E·coli)称之为致病性大肠菌,以区别于正常寄居在肠道的非致病性大肠菌。能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大肠菌又分为肠致病性大肠菌(EPEC)、产肠毒素性大肠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菌(EIEC)、肠道粘附性大肠菌(EAEC)以及肠出血性大肠菌(EHEC)。前面几种已被人们所熟知,而最后一种即EHEC是于1982年在美国发现的,属于较新型的病原性大肠菌。这些年来,由EHEC引起的感染在美国、加拿大及英国等欧洲国家均有暴发流行;近几年在日本引起暴发流行的趋势甚为严重,有数千人感染…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浅析刘静芳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可累及全身的肠道疾病,这一名称表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对此病不断深入的研究,刷新了一些老的概念。其中涉及各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免疫与神经内分泌肽间的相互作用及活性氧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神经内科 危重症患者98 例随机分为2 组,各49 例。2 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疾病的神经内科治疗,肠外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给予肠外营养7 d,然后改为肠内营养7 d;肠内营养组于发病48 h 内经鼻饲予以肠内营养14 d。于治疗 前、后比较2 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IgM、IgG、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比较2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 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的临床营养指标(TP、ALB、HB、BMI)、免疫指标(TLC、IgM、IgG、 HLA-DR)、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并发症的发 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 营养、免疫、胃肠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32株气单胞菌感染的分离和鉴定王礼文,刘忠伦,李克涓,姚裕敏(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29)我们从慢性结肠炎病人肠粘膜以及肠外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到32株气单胞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系我院及协作医院临床各科于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