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入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 cm[1].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 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 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胃肠减压时鼻胃管留置的最佳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上腹部手术但保留全胃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根据传统的鼻胃管留置长度,将所有研究对象的鼻胃管置入45~55 cm,术中通过触摸探查并适当调整至最佳位置,记录位置并于胃管末端的标签上标明留置长度。结果传统方法留置鼻胃管达到胃窦部仅8例,占13%。调整后最佳留置长度为53~65 cm,身高≤165 cm者留置长度为(56±2.52)cm,身高165 cm者留置长度为(62±2.71)cm。结论成人胃肠减压留置鼻胃管的最佳长度应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延长8~10 cm,约为53~65 cm,并可根据身高进行适当调整,最远端应达到胃窦部,此时鼻胃管的引流效果最佳,胃肠减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200例胃肠减压留置胃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时胃管的长度。方法对20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02例,按传统方法插入胃管深度,另一组为观察组,按图表法计算出插入胃管深度。用SPSS 10.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胃管插入末端与胃大弯中段的相对距离,观察组为(-1.12±1.36)cm,对照组为1.31~5.6 cm,观察组胃管插入深度绝对长度均较对照组长,变异度较小。结论按照图表法所计算的深度插入胃管较传统方法更能获得良好的吸引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身高成人胃肠减压插入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身高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引流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实际测量的身高、腹胀程度、年龄等情况均衡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插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观察组在X线下将胃管置入胃体下部,标记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身高为150-159 cm、160-169 cm、170-180 cm的成人患者插入胃管的长度分别为(57.80±1.29)cm、(62.38±1.20)cm、(66.10±1.50)cm,与对照组比较,3种身高的患者插入胃管的长度分别延长了(10.84±0.83)cm、(11.08±0.99)cm、(11.34±0.61)cm;观察组24 h引流量较对照组多,腹胀程度较对照组轻,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高为150~159 cm、160~169 cm、170~180 cm的成人患者插入胃管的长度应在传统方法 的基础上分别再延长(10.84±0.83)cm、(11.08±0.99)cm、(11.34±0.61)cm.  相似文献   

5.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留置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施胃肠减压时适当的胃管插入长度,并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且行胃肠减压的成年患者97例,在手术过程中,由外科医生确认胃管全部置人胃内后测量胃管实际置入长度.分别以鼻胃管和口胃管的长度为应变量(Y),以身高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鼻胃管的回归方程Y=0.238X+19.72.口胃管的回归方程Y=0.275X+14.63.结论 在临床操作中可利用此方程根据患者身高推算出患者插管所需长度,从而减少临床操作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6.
胃肠减压术是腹部外科术后病人常用的一种护理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压力及切口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胃管插入的长度能直接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因此,我们对胃管插入长度与减压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求获得最佳的胃管置入长度。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操作。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按教科书规定的长度,即以患者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作为插入胃管的深度的依据,行胃肠减压时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操作.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按教科书规定的长度,即以患者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作为插入胃管的深度的依据,行胃肠减压时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的循证护理,以期积累临床经验并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方法收集234例需鼻饲行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按所在病区分为对照组( n=110)和观察组( n=12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最佳的证据,最终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65 cm),而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45~55 cm),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饲胃管期间反流、呛咳或误吸的发生率。结果留置期间观察组发生反流、呛咳、误吸的百分率为2.42%,3.22%,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4%,17.27%,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42,5.188,5.360;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1.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 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成人留置鼻胃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准确测量成人留置鼻胃管长度的方法,对40例病人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留胃管长度。结果显示:传统法测量长度留置胃管,术中证实胃管仅达贲门处,不能达到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而采用眉心-脐体表标志测量法留置胃管,胃管插入深度可到达胃体与胃窦部,术后可达到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病人无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要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以引流出胃肠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以免影响呼吸;降低肠道内压力,利于吻合口愈合。而胃肠减压是患者较难耐受的治疗措施,对该类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对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和增加治疗疗效有重要意义。其中患者在行胃肠减压期间是否可以饮水的问题还持不同观点。为了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特将笔者对此类病人的护理和观点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胃肠减压置入胃管的长度是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按照这一长度置入胃管,有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不够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胃管置入胃内的深度不够。于是我们尝试采用将胃管置入长度再延长10cn的方法,结果表明具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循证护理在胃肠减压护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05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间隔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循征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在胃肠术后胃肠减压的应用中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胃肠减压时两种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淑丽  田玉波  王利君  林静  于蓓蓓 《护理研究》2011,25(31):2882-2883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的循证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置入长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我院11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最佳的证据,改进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 );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教材,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 ),比较两组患者返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 观察组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订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减少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19.
成人留置鼻胃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准确测量成人留置鼻胃管长度的方法,对40例病人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留置胃管长度。结果显示:传统法测量长度留置胃管,术中证实胃管仅达贲门处,不能达到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而采用眉心—脐体表标志测量法留置胃管,胃管插入深度可到达胃体与胃窦部,术后可达到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肠减压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病床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禁食时间(1.45±0.31)d和下床活动时间(1.58±0.9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3±0.41)d、(3.58±0.85)d;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