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2.
对5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在消毒方法、持针方法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对进针深度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影响PICC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穿刺成功率、两种持针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消毒方法、持针方法、进针深度对提高PICC临床穿刺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简化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方法观察15例老年患者采用美国B-公司生产的4F PICC穿刺包,在传统穿刺法上略改进,从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或锁骨静脉行输液治疗。结果15例老年患者插管均顺利、成功,无送管不畅或失败现象。结论PICC改进法对老年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或不配合患者穿刺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穿刺患者带管期间针眼发红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15日~2010年1月29日在我院进行PICC穿刺导管维护的2551例次患者针眼发红情况。根据患者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分为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第7个月及以上,共计7个时间段,其PICC导管维护例次分别为:961、479、389、293、175、109、145例次。结果PICC导管留置第1个月到第7个月及以上,针眼发红发生率分别为4.06%、3.13%、4.37%、7.85%、9.14%、5.5%、2.07%,针眼红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5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3个月、第1个月、第2个月、第7个月及以上。PICC导管留置期间针眼红高发时间段分布在(107.7±7.7)d、(139.3±10.4)d、和(170.0±1.4)d。结论熟知PICC穿刺导管留置期间每个时期针眼发红的发生原因,针眼发红高发时间段强化病人宣教,督促遵医行为,加强换药及处理各类并发症,可防止局部感染血行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的PICC穿刺方法对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即安置体位-选血管后消毒-穿刺成功-送导管至所量长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穿刺,即安置体位-选血管-在穿刺部位的肘部放置3~4 cm厚的毛巾或治疗巾-消毒皮肤-扎止血带时先将穿刺部位的皮肤露出(肩部)同时扎止血带,穿刺针后接5 ml生理盐水注射器,穿刺时操作者紧握穿刺针,以40~60°快速穿刺,见回血后再进1~2 cm再次抽回血并推注生理盐水,确保穿刺成功-送导管至所量长度-加压包扎.疼痛评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2种穿刺方法在成功穿刺率及疼痛方面差异显著.结论 观察组改良穿刺方法成功穿刺率高,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1]。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局部损伤,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故置管部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2]。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但存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1].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局部损伤,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故置管部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2].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但存在一些问题,现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种置管方式在导管感染、导管栓塞、导管脱出、穿刺成功率及气胸发生概率、费用、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从而为乳腺癌化疗病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进而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穿刺点距肘横纹的不同距离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PICC门诊中经上臂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选择距肘横纹上3~5 cm区域内穿刺置管,观察组选择距肘横纹上6~8 cm区域进行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手臂舒适度、外露导管有无折叠及导管移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带管期间手臂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外露导管折叠发生率和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上臂PICC置管时穿刺点选择距肘横纹上6~8 cm区域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减少外露导管折叠和导管移位的发生,利于导管长期安全留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PICC)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置管健康指导;将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05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患者对PICC维护依从性,有效控制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乳腺肿瘤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68例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过敏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和卫生宣教。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舒适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汪华萍  洪金花  刘蓉  王瑛  邓淑琴  曾小燕 《全科护理》2012,10(27):2499-2500
[目的]探索上臂穿刺置管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9月实施PICC置管病人采取手臂肘上区域穿刺。[结果]与2009年4月—2009年9月行PICC置管的病人进行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上臂穿刺置管能明显减少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ICC辅助穿刺护理桌在PICC穿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科穿刺置管患者75例,设立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干预组使用PICC辅助穿刺护理桌置管操作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CC辅助穿刺护理桌可节省在危重患者置管维护中的准备和操作时间,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同时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20例ICU危重患者实施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穿刺成功率为100%,除2例穿刺局部少量出血、1例导管堵塞外,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认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有效、可长期带管等特点,对外周静脉不易寻找或穿刺困难时,可直接选择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赛定格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比较两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位于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为100%、位于SVC下段及SVC与右心房交界处率为100%,均高于对照组80.00%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引导PICC置管可提高肿瘤患者置管准确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PICC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红 《护理研究》2004,18(2):248-24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优点和常见问题护理。方法 对37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可长期使用、保护静脉,减轻化疗患者的心理负担的优点。但也存在穿刺处渗血,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回缩等问题。结论 PICC只要护理得当,可以在化疗和长期输液患者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姚琴芳 《上海护理》2011,11(5):56-59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是临床医学上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两种静脉置管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使用和成效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这两种方法之间的优劣、适用范围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现就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7月~2007年4收治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07年5月-2008年2月收治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QOL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和较好者比率为70%(14/20),对照组为25%(5/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护理人员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提高了肿瘤PICC置管患者对PICC的认知程度和置管的依从性,保证了导管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使用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异位调整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置管前进行系统评估;置管时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可进行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不宜置入过深;置管后行X线胸部摄片定位;监测起搏器功能。导管留置期间,起搏器功能正常,导管安全留置52 d,患者拔管后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最佳测量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1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2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PICC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观察组采用改良"一"字法:采用外测量时从右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左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1cm;从左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右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2cm。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外测量时间、置管后病人的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置管达上腔静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置管长度短、测量时间少、置管后心脏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良"一"字法是PICC置管至理想位置的最佳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