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是开胸术后处理痰液堵塞、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的重要措施,合理掌握气管切开适应证,有助于减少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死亡率[1].……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手段。气管切开的护理对控制患者肺部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5年1~9月份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共对11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由于重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11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肺部重度感染,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4.
ICU病房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危重患者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可防止呼吸道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痰多者及时进行排痰,待感染控制、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及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结论对危重患者采取严格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0-01~2006-0626例开胸术后ARDS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开胸术后ARDS绝大多数在术后72h内发病(88.46%),所有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行气管切开23例,并发肺部感染21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4例。经抢救痊愈18例,死亡8例(死亡率30.78%)。死亡原因为MODS6例,呼吸衰竭合并严重的混合性肺部感染2例。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发生ARDS的原因复杂,加强对开胸术后ARDS的预防,采取准确措施早期积极治疗有望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5例患者,5例因病情转重死亡.仅6例发生肺部感染,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吸痰情况、痰痂形成情况、肺部感染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痰后的Pa O2高于对照组,RR、Pa CO2小于对照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利于减少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痰痂形成、减少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32例行气管切开治疗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常规护理组与加强护理组在住ICU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年龄、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留置胃管、长期卧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为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长期卧床、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护理组治疗后住ICU时间、CPIS、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FEV1/FVC、FVC/预计值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接受气管切开救治,统计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17例(28.33%);共检出病原菌64株,主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35.94%)、金黄色葡萄球菌(23.44%)。术后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在长期吸烟、营养不良、昏迷时间长、气管切开病程长、无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昏迷时间长、气管切开病程长、无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高,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从营养、昏迷、气管切开病程、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ICU危重患者切开气管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入住ICU病人中,选择62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对病人手术后的情况进行严格科学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未感染组与感染组,并通过询问患者、查阅资料等方法对62患者的基本病史进行收集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调查的62例病患中,有21位病患受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5%;其中,气管切开时间、年龄、GCS评分、吸烟史、合并症(肺损伤、糖尿病、胸部外伤、肺部疾病)激素的应用及留置胃管与气管切开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多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为,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GCS评分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合并症、应用激素。结论:通过此次危险因素分析,对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06-01~2006-06我院神经外科颅脑术后45例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28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中20例发生在术后1周,占肺部感染总感染71.4%,18例使用机械通气,均发生感染。结论:重点做好气管切开术后1周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加强术后病房管理,注重呼吸治疗装置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及吸痰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系统化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喉癌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对36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设立了气道管理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36例患者术后发生咽瘘1例,肺部感染1例,加强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气管切开术对大量脑出血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7年6月脑出血患者46例,根据气管切开时机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20例,术中行气管切开;B组14例,术后3d内行气管切开;C组12例,术后3~7d内行气管切开。观察三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和术后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分级情况。结果 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C、B组,好转率高于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略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个月ADL评分高于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行气管切开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症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有效推进恢复进程并改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ICU出现的94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诊治护理方法、环境等情况,对比分析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有吸烟史、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性的避免导致感染发生的治疗护理因素、环境因素,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3天内经鼻导管内吸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术后3天内鼻导管吸痰。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排痰。观察两组吸痰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气管切开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3天内经鼻导管内吸痰可明显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专案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耳鼻喉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5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专案管理。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5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痰液p H值、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痰液粘稠程度好于对照组,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开后3d、5d的p H值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案管理能够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湿化效果,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概括各类气管切开后的危重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进入康复医学科的中间监护病房(也称后ICU病房)接受康复治疗的护理工作。从病室管理、患者体位及心理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吸痰护理等几个方面阐述气管切开后护理的措施与方法,以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及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拔出气管套管,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对近4年内收治的96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5例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8.13%,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年龄≥60岁,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d,有长期吸烟、饮酒史,患者长时间仰卧位,湿化次数减少,交叉使用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等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无菌操作及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2例重症医学科全麻术后患者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全麻术后患者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2例气管切开,其中1例在气管切开后29 d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对于全麻术后患者出现气管插管延迟拔除,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防止肺部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康复,缩短重症医学科留观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呼吸道中肺部听诊的必要性。方法:分析60例手术术后肺部听诊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60例手术患者经积极治疗。认真护理后均好转。结论:开胸术后肺部听诊可早观察,早发现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有助于针对性观察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