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酶消毒法对内镜及附件的消毒效果。方法:内镜消毒采用酶洁液刷洗和全浸泡消毒程序,观察细菌及HBsAg阳性率,并与未加酶消毒法比较。结果:加酶消毒法细菌及HBsAg阳性率均为0;未加酶消毒法内镜及附件消毒后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3.0%和9.0%,HBsAg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加酶消毒法效果显著优于未加酶消毒法(P〈0.05)。结论:加酶消毒法清洗彻底,消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经内镜传播疾病,我们院消化内镜从清洗消毒到诊疗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清洗消毒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消毒质量不保、酶洗省略或不规范、清洗消毒过程中一些细节未注意、内镜保存不当、病人未分诊等是影响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了有效对策.如:加强内镜的消毒管理,杜绝操作不规范的一切因素,加强消毒液的监测,注意酶洗液的应用,注意消毒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及消毒后内镜的保存,加强诊疗病人的分诊.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治检钳、注射针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需突破人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这些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的消毒十分重要。我院根据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设了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设备亦分开。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毒时,除穿工作服,还戴渗透围裙、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清洗消毒时,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管的内镜及所有附件进行灭菌处理。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接触的内镜.进行高水平消毒。内镜消毒灭菌后要定期做生物学监测。现重点介绍清洗、酶洗、消毒灭菌方法:内镜使用后,纱布擦拭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水、送气10s。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经内镜传播疾病,我们对消化内镜从清洗消毒到诊疗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清洗消毒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消毒液浓度不足、消毒过程中一些细节未注意、内镜保存不当、病人未分诊等是影响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了有效对策,如:加强内镜的消毒管理,杜绝操作不规范的一切因素,加强消毒液的监测,注意酶洗液的应用,注意消毒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及消毒后内镜的保存,加强诊疗病人的分诊。  相似文献   

5.
影响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灭菌效果因素 操作不规范,未达到彻底清洗消毒的目的:①内镜室护士未经专业培训,致操作不规范、清洗不彻底,残留有机物”。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②护士的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如内镜的吸引按钮及周围,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管道,活检钳的钳子杯刷洗不彻底、未行超声清洗。③内镜及附件的数量与医院规模和就诊病人数不相适宜,不能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要求。④未按要求对病人进行分诊。⑤内镜用后未及时清洗,因内镜上附着的污物形成凝块后不易清洗彻底而影响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引起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的关键因素,并且针对此因素而提出若干预防措施。方法: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消化内镜出现院内感染事件,本院从2015年6月开始针消化内镜感染预防工作做出以下努力,即改善消毒清洗方法;针对消毒后内镜展开预防二次污染工作;加强附件灭菌消毒与管理工作,以对比开展这些预防措施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并且了解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内镜清洗合格率情况。结果:预防措施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远远低于预防措施实施前;另外,预防措施实施后的内镜清洗合格率也明显提升,即94.0%,高于之前的合格率(60.0%)。结论:通过对消化内镜院内感染开展相关预防措施后,消化内镜清洗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见,有必要针对消化内镜院内感染展开相关预防对策,并且不断地改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58例HIV/AIDS患者胃镜诊疗的护理,探讨对该类患者实施消化内镜诊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配合医师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58例HIV/AIDS患者进行胃镜诊疗,严格执行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具体做法是在诊疗过程中做好患者工作,避免受到侵害和分泌物污染。对于实施诊疗后的所有内镜严格按照五槽依次进行初洗、酶洗、此洗、消毒、末洗、干燥备用等,消毒液为2%戊二醛,消毒时间一律为30-45min,活检钳均为一次性使用后当即销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诊疗,随访无不良事件发生。检出浅表糜烂性胃炎58例(100%),霉菌性口腔炎食管炎20例(34.48%),消化性溃疡5例(8.62%);HP阳性者12例(20.69%),HP阴性者46例(79.31%);20例霉菌性食管炎者中HP阳性率为零,且与霉菌感染的程度无关。结论对于HIV/AIDS患者进行胃镜诊疗,应该加强护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五槽顺序流程,对于活检钳应该尽可能一次性使用或彻底清洗并高压高温消毒灭菌,确保操作中不受到侵害、胃镜及其附件清洗消毒到位,从而保证顺利完成诊疗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丽华  邓琼  阳云超  秦芩 《四川医学》2013,(8):1137-1138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镜消毒中合理应用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月1日~5月31日使用的消化内镜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1日~12月31日使用的消化内镜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消化内镜使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实验组消化内镜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随机现场采样,对比分析两组内镜的消毒效果、时间、工作效率。结果两组内镜消毒效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毒时间与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用于内镜消毒均具有较好的效果,邻苯二甲醛消毒时间具有优势,二者合理使用既满足院感要求,又能提高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我院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日天这段时间使用的总计138例消化内镜消毒情况,将其按照消毒方法不同随机分配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9例均采用2%戊二醛进行消毒;观察组患者为69例均采用新型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然后将2组消化内镜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2组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消化内镜消毒后总合格率为100.00%,对照组消化内镜消毒后总合格率为94.20%,观察组消化内镜消毒后总合格率好于对照组消化内镜消毒后的总合格率,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显著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为使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提供更高的保障,对我国消化内镜的使用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内镜附件的清洗工作,确保使用安全。方法:将2004年和2005年胃镜检查共680例分为两组。2004年为对照组,2005年为实验组,观察使用多酶洗液后活检钳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活检钳无一条损坏,活检钳的光泽良好及钳瓣张闭自如;对照组活检钳损坏2条,活检钳的光泽灰暗,钳瓣张闭不灵。结论:使用多酶洗液清洗消毒内镜附件,不但能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而且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了解目前鹤壁市内镜感染控制管理现状,探讨今后控制内镜感染医源性传播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鹤壁市10所医院的内镜感染控制现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鹤壁市内镜感染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镜医务人员的培训落实不到位;内镜室的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内镜室相关设备的配置不符合要求;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不正确;内镜消毒检测的日常监管不力。结论:各医院必须加强内镜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3):173-175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随机抽捡的本院人工清洗后用NCX12—Ⅲ型自动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清洗消毒(2%戊二醛)处于临用状态的支气管镜、胃镜和肠镜及其配件的监测采样结果,按不同的监测方法把调查资料分为内腔采样(A)和外表面采样(B)组。结果监测待用内镜47件,采取标本94份,每组47份,A组各镜合格率均为100%;B组有2份标本菌落数超标,总合格率96%,各镜合格率分别为胃镜95%、肠镜92%、纤维支气管镜100%。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建议采用内腔采样和外表面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以便正确评价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HBV-DNA和HBsAg为指标对14种化学消毒剂进行了模拟消毒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酒精、新洁尔灭、来苏尔有HBV-DNA和HBsAg检出,氯化磷酸三钠、碘伏、碘酒偶有HBsAg或HBV-DNA检出,其余消毒剂均检测阴性。除碱性戊二醛、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存放1周后仍具良好消毒效果外,其余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显著下降或失败。两所医院口腔器械和注射器械消毒前HBsAg和HBV-DNA混合样品阳性率均为3.0%左右,消毒后采样样品中仍有阳性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用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在电视监视器下用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107例。结果:随访3个月,治愈99例(92.5%),好转7例(6.6%),无效1例(0.9%)。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高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曹梅娟  邵爱仙  顾青  方英  范骏 《浙江医学》2004,26(6):410-411,414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胃镜污染乙肝病毒(HBV)的去除效果及最佳消毒时限.方法对血清HBsAg阳性的受检者用后的污染胃镜,消毒前后分别取样,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其HBsA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50例血清HBgAg阳性患者污染的胃镜消毒前HBsAg阳性检出率为30%,HBV-DNA阳性检出率为24%;消毒后HBsAg、HBV-DNA检测均阴性.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3 min可有效去除胃镜上污染的HBV.应用PCR技术检测HBV-DNA作为乙肝病毒灭活指标灵敏而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年龄、性别、不同免疫时间节点及不同科室来源之间的分布。方法:收集2019年1—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3 996例的HBV感染相关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全国人口统计年龄构成比标化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标准化率分别为3.86%、51.66%。抗?HBs阳性率在年龄分层里出现双波峰。人群HBsAg阳性率在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降低。正畸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种植、住院患者。结论: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对阻碍HBV感染起着积极作用,但保护性抗体会逐年下降,需要及时进行疫苗再次接种。建议口腔医院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进行血清传染病的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诊疗时需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全面预防HBV在口腔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了解我省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加强消毒灭菌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行为。方法:制作检查表,随机抽取56所医疗机构检查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56所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内镜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但防护用品不全者占80.36%。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占41.07%,有内镜贮藏设施占57.14%;现场演示内镜清洗消毒程序符合要求60.71%,内镜消毒处理方法合格率64.29%;使用多酶洗液清洗内镜者占48.21%;活检钳采用压力蒸汽与环氧乙烷灭菌26.78%。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做到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56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加强消毒灭菌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行为。方法:制作检查表,随机抽取56所医疗机构检查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56所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内镜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但防护用品不全者占80.36%。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占41.07%,有内镜贮藏设施占57.14%;现场演示内镜清洗消毒程序符合要求60.71%,内镜消毒处理方法合格率64.29%;使用多酶洗液清洗内镜者占48.21%;活检钳采用压力蒸汽与环氧乙烷灭菌26.78%。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做到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1周岁前婴幼儿血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特征.方法 以2019年1-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实验室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HBV-M)的815例1岁以下婴幼儿和219例新生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将1岁以下内婴幼儿按月龄分为3组:7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内镜在取上颌窦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经CT证实有上颌窦异物的患者,在全麻下切除部分钩突,开放上颌窦口取出异物。结果:8例上颌窦异物患者经鼻内镜取出。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异物取出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