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8例(试验组),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对照组)。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46例患者在随访第6、24个月时局部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试验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2例(80 %),感觉异常6例(20 %);而对照组18例患者全部感觉异常;术后疼痛:试验组1周4例(17.25 %)、3个月0例,对照组1周5例(27.78 %)、3个月2例(11.25 %)。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及疼痛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22例),另一组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并发症及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保留肋间臂神经2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3例(13.6%),切除肋间臂神经的患者中则高达12例(66.7%)。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Ⅰ、Ⅱ、Ⅲa期48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8例,术后对病人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6例(90.0%),感觉异常4例(10.0%),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8例病人中7例有感觉异常,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术后3-24个月随访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择2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时游离并保留肋间臂神经,21例术后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认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能减少后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治疗乳腺癌仍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主要手术模式,既往手术中对纯感觉的肋间臂神经未重视保护,术后常出现上臂及腋窝皮肤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5例,50例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12例,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72例(试验组),切断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40例(对照组),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神经保护能够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胸肌萎缩、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两组胸肌萎缩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运动及感觉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有效防止胸大肌萎缩和患侧腋窝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0.
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保留ICBN),对照组(切断ICBN)。 随访观察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随访第1、6、12个月期间未见癌肿复发、转移。实验组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9例(87.88%),感觉异常4 例(12.12%);而对照组30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 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5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完整保留ICBN的患者43例,切除ICBN的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观察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的发生及转归。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非保留组比较,手术时间(Z=-0.0314,P=0.754)、出血量(Z=-1.068,P=0.285)、淋巴结清扫数目(Z=-0.477,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组及非保留组在术后第3天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而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0)、术后6个月(P=0.000),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皮肤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均为P=0.000,患侧上肢疼痛发生率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5)、术后6个月(P=0.006),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疼痛的完全缓解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术后患侧上臂的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5例,同时选取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腋下引流液量及预后进行比较。定量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121.0min,术中出血51.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量17.3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08.0ml,随访1~3年术后复发转移者2例;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0.0min,术中出血平均80.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9.5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350.0ml,术后复发转移者2例。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长,但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液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5)。两组间近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结论腔镜手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9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施行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手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本人对保留乳房的满意率100%,十分满意者占90%。经随访2~2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留ICBN(肋间臂神经)的可操作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完整保留ICBN,对照组切除ICBN.从手术时间,手术时出血量、清除淋巴结个数以及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6个月对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进行检测,产生异常感觉、上肢疼痛及转归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0.113,P=0.933;出血量比较,t=-0.397,P=0.674;清除淋巴结个数比较,t=0.699,P=0.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感觉异常,2组比较,x2=24.233,P=0.001;术后2月2组比较,x2=23.213,P=0.002;术后6月2组比较,x2=20.677,P=0.001.2组术后1月、2月、6月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分别为:x2=89.887、P=0.001,x2=30.007、P=0.001,x2=74.676、P=0.001.2组患侧上臂疼痛发生率术后1月、2月、6月比较,x2=24.013、P=0.001,x2=13.467、P=0.001,x2 =11.447、P=0.001.2组患侧上肢疼痛完全缓解率比较,x2=36.003,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运用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时保留ICBN减少手术难度,可以减轻患者在术后侧腋窝处及上臂的皮肤的疼痛,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溶脂辅助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9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和对照组。其中改良组50例患者腋窝先经过溶脂后,再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4例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上臂感觉功能情况,记录创面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肋间臂神经主干均完整保留,改良组1例肋间臂神经所属分支被离段,对照组3例出现不同程度肋间臂神经下支、分支离段及电灼伤。术后3周观察患者上臂感觉功能情况,改良组患者中2例出现皮肤麻木,占4.0%;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占11.4%,主要表现为感觉减退、麻木、烧灼感及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475,5.648,10.631,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后感觉异常症状均恢复,随访18~30个月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改良组创面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型细胞。结论: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溶脂技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操作方便,简单可行,使腋窝血管神经更加清晰,保留肋间臂神经更加容易,而且清扫腋窝淋巴结更彻底,出血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手术处理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276例,对其中Ⅰ~Ⅱ期原发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乳腺局部肿物扩大切除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同侧前哨腋窝淋巴结活检术,术中对肿物进行切缘冰冻快速病理检查,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结果 5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保乳手术,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保留乳房治疗的满意率达99%,十分满意占90%,与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合进一步降低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随访2~52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无乳腺局部复发病例,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相关手术的处理方法可行,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在乳腺癌中确定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验证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安全性与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本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06例(体检时腋窝均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37~74 MBq或99Tcm-SC74 MBq经皮下注射,行核素淋巴显像后,术中注射专利兰1 ml和(或)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若术中冰冻发现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则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若前哨淋巴结阴性,则不做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06例乳腺癌术中成功活检SLN204例,成功率为99.0%(204/206)。本组有64例仅行SLN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64例SLN均阴性,故未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其中仅1例于术后1年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6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也未出现同侧上肢水肿、感觉及活动异常;另14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SLN阳性但腋窝淋巴结为阴性,134例经病理证实SLN阳性35例,阴性99例,腋窝淋巴结阳性37例,阴性97例。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法的灵敏度为94.6%(35/37例),准确率为98.5%(138/140),假阴性为5.4%(2/37)。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应用于乳腺癌是切实可行和可能的,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如技术方法规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则能取代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乳腺癌手术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行^99Tc联合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1例ⅡB、Ⅲ期患者先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另26例Ⅰ、Ⅱ期患者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非新辅助化疗组平均腋窝淋巴结数、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数、SLN检出率、SLN假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新辅助化疗纽化疗前临床分期在N2以上者,SLN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化疗前的N分期是SLNB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亚甲蓝示踪对4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然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对获得的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HE染色,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等。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SLN检出率为97.44%(39/40),准确率为94.87%(37/39),灵敏度为94.74%(18/19),假阴性率5.26%(1/19);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数目1-6枚,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检出数目10-29枚。结论:应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可行,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准确腋窝淋巴结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