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包裹性胸腔积液分型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科书中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定义是 :胸膜炎时 ,特别是化脓性胸膜炎时 ,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发生粘连 ,将积液局限在胸腔的某个部位。但关于包裹的程度分类没有说明。本人通过对普通X线观察 ,根据包裹的程度、范围、部位 ,将包裹性胸腔积液分为 3类 :即完全性、不完全性、叶间纵隔性。这样分型能给临床医师穿刺定位提供准确的资料 ,现将分型予以说明。完全性的包裹性胸腔积液[1 ,3]工作中常遇到肺底包裹性积液、侧胸壁包裹性积液和前后壁的包裹性胸腔积液。只要在胸部透视时摆一下体位 ,如 :肺底积液时 ,横隔升高 ,最高点在外侧 1 / 3处。膈面…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右胸背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干咳2个多月来就诊。X线胸片示:右中下肺野占位性病变;右胸腔积液。B超检查:在右前胸第二肋以下的胸腔内见大片状的液性暗区。暗区中可见一18cm×20cm椭圆形的囊性肿物,包膜完整,肿物内外侧壁与外侧壁层胸膜及纵隔相连,囊内透声差,充满点状的回声,并夹杂有斑点状和线条状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飘动。B超诊断:(1)右胸腔巨大囊性肿物(皮样囊肿?)(2)右胸腔中量积液,CT诊断为右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皮样囊肿)。手术所见:右前纵隔囊性肿物,大小22cm×20cm,与周围粘连。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前胸壁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8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块,无胸痛、咳嗽、发热。X线胸片:右下纵隔近膈面可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考虑前纵隔肿瘤。CT平扫:右侧心膈角旁可见一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CT值25~70HU,边缘较清,大小8.1cm×6.5cm×8.0cm。肿块与心包分界清晰,向后推移肺组织(图1),紧贴胸壁,可见一乳头状结节影突入胸壁皮下脂肪层,肋骨未见破坏。邻近胸膜不肥厚,无胸水,纵隔居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密度低于肌肉,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区(图2)。CT意见:右心膈角旁软组织肿块(考虑来源于前胸壁),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手术及病理所见 :术中切开增厚胸膜纤维板见一大小约 15cm× 13cm× 12 cm囊状包裹性肿物与右胸壁和右膈粘连 ,切开厚约 0 .4cm囊壁 ,从囊内取出 5 0 0 ml多暗红色液体和血块 ,以及大量絮状结晶物。囊内容物清除干净后 ,从膈面向上逐一剥离与囊壁粘连之胸膜脏层和壁层 ,剥离中见受压肺组织膨胀。壁层因不能完全剥离而有部分残留。肿块内容物送病理检查 ,结果为胆固醇结晶 ,未见癌细胞。讨论 :胆固醇性胸膜炎较少见 ,病因不太清楚。据文献报导 ,与慢性胸膜病变有关 [1 ,2 ] ,如继发于结核性病灶等 ,也有报导与矽肺、梅毒、糖尿病等并发者[3 ]…  相似文献   

5.
本期读片窗答案时维东陶小红1手术所见开胸见右胸腔内一成人拳头大小囊样肿物,表面光滑,附于纵隔及心包,将右肺中叶压向后外侧,与胸膜、肺无粘连,近前胸壁局部轻微粘连,穿刺抽出约600ml浅咖啡色混浊液体,内有乳白色豆渣样物,切开囊腔,囊壁厚薄不均,腔内见...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9岁。右侧胸部隐痛不适 10余年 ,加重伴咳嗽、心慌、气促 1个月入院。查体 :气管居中 ,右中下肺呼吸音及语颤明显减低 ,无干湿性 口罗音。X线胸片示右肋间隙变窄 ,右膈升高 ,右胸腔巨大块影 ,密度均匀 ,与纵隔成锐角 ,肋膈角闭塞 (图 1)。考虑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胸部CT平扫示右中下胸腔紧贴侧后胸壁有一巨大囊实性肿块 ,约 16cm×15cm× 10cm大小 ,形态规则 ,边界清楚 ,壁弧形钙化 ,囊内CT值 35~ 4 7HU(图 2 ) ,右肺组织被推挤内移 ,右肺段支气管通畅 (图 3)。图 1 胸片示右中下胸腔紧贴胸壁一类圆形肿块 ,右膈升高 ,右肋…  相似文献   

7.
术中所见右前上纵隔肿块,实性、质硬,大小约8 cm×6 cm×5 cm,与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心包壁及前胸壁致密粘连,并侵入右上肺前段,右中上肺部分实变,左纵隔胸膜受累.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疼,伴胸闷、气短8个月。患者发病初拍胸片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经抗痨治疗,无明显效果。体检:左胸呼吸动度减弱,叩诊呈浊音。X线表现:胸部正位片见左侧胸腔第2前肋以下至膈肌呈普遍性,均匀的密度增高,病变上缘呈弧形、光滑,内缘和纵隔无界线,外缘紧贴侧胸壁,左膈肌显示不清,心影向右轻度偏移。侧位病变位于前、中纵隔及大部分后纵隔(图1,2)。X线诊断:1.胸腔内包裹性积液;2.肺内囊性病变。CT检查:左胸腔内巨大囊性肿物,肿物边缘有薄壁包绕,图3 左侧胸腔巨大囊性肿物,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9.
包裹性胸腔积液是发生在胸膜粘连基础上的局限性胸膜积液,可以是大量胸膜积液局限后形成,也可以是局部胸膜粘连同时有渗液形成。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总是要在有胸膜粘连的基础上形成包裹性胸膜积液。包裹性胸膜积液可发生在胸膜的任何部位分有胸壁包裹,时间包裹,叶间合并其它部位的包裹性积液;还发生在横膈、纵膈胸膜的包裹性积液等几种类型。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10.
左后纵隔蝾螈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3 7岁。左胸痛 1年 ,加重 2 0d ,伴胸闷、咳嗽。体检 :气管右移 ,左肺叩诊为实音 ,呼吸音降低。胸片示左侧胸腔巨大囊实性肿块影 ,心影、气管向右移位 (图 1)。CT平扫 :左胸腔肿块呈囊实性 ,约 2 4cm× 2 2cm× 2 2cm大小(图 2 )。增强扫描 :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 ,并有条索状分隔 ,肿物与后侧胸膜分界不清 ,胸降主动脉右移 (图 3 )。拟诊 :①神经源性肿瘤 ;②肺肉瘤 ;③恶性胸膜间皮瘤。手术所见 :全麻下行胸腔巨大肿瘤切除术 ,左胸腔内见有 2 5cm× 2 2cm× 2 0cm巨大肿块 ,来自后纵隔脊柱旁 ,占据胸…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0岁,因右股内侧无痛性包块就诊。胸透发现双肺气胸、左肺下叶见肿块影。患者无明显气短、发热及胸背痛表现。双肺CT表现:右肺中叶、下叶背段肺野缩小,可见絮状、斑点状影像,相应胸膜略增厚;右肺上叶胸壁见引流管影,左肺前侧胸腔见无肺纹理弧形透亮影,相应肺组织受压变小(图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贴近胸壁见两相粘连类圆肿块影,与胸膜广基相连,最大肿块水平截面3.6cm大小,双侧胸腔背侧弧形水样密度致密影(图2)。初步诊为双肺转移瘤?双股部CT表现:右股骨小转子层面向下约10cm扫描野内,股深血管神经束旁见梭状软组织密度灶,以中份最粗…  相似文献   

12.
肺脂肪瘤比较罕见,我们根据3例肺脂肪瘤的诊断,探讨其CT征象和诊断价值。1病例报告例1女,33岁。胸部不适10年,不咳嗽。X线胸片:两肺弥漫性絮状及条索状影。左上纵隔增宽。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胸部CT扫描:左上纵隔增宽,伴纵隔旁肺实变,突人肺野内约6cm,密度均匀,边界不清,实变区向纵隔间隙沿大血管及肺血管蔓延,伸入两肺,呈弥漫条索状,不规则结节状密度增高影。CT值-110~-120Hu。病变以两肺内、中带明显。左上纵隔旁肺内呈堆积样肿块。肿块与纵隔胸膜,胸壁胸膜粘连,局部胸膜增厚。病变沿血管发展,大血管旁病变明显。…  相似文献   

13.
手术所见 :肿块发生部位与影像学定位一致。约12 cm× 10 cm× 14cm,囊性 ,囊内黑绿色液体约 10 0 0ml。囊壁厚 1cm,与气管、血管、纵隔胸膜及心包粘连紧密 ,并有多个完全分隔小房伸向邻近器官间隙 ,形似锥状 ,高 2 cm,基底直径 1.5cm。病理所见 :囊肿内衬物由肠粘膜柱状上皮、胃平滑肌及部分胰腺分泌细胞构成。病理诊断 :前纵隔胃肠源性囊肿。讨论 :胃肠源性囊肿 ,又称食管囊肿或前肠囊肿。囊肿壁组织结构与消化道结构相似。是胚胎时期中胚层与内胚层不完全分离 ,内胚层受侵形成。多见婴儿 ,且位于后纵隔近食管旁 ,以食管中下 1/ 3段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的CT图像特征,8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7月~8岁9月,右侧5例,左侧3例,Ⅱ型(囊实性)6例,Ⅲ型(实性)2例。CT平扫表现为胸腔内巨大囊实性、实性肿块,可占据整个胸腔,主要伴随征象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不张、纵隔移位,2例肺门及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邻近骨性胸廓未见累及,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结论PPB非常罕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在PPB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学。  相似文献   

15.
纵隔胰腺异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4岁。胸闷、气短、胸痛 6个月余 ,疼痛向右侧胸部及右前臂部放射。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位X线片 :右侧中下肺野中内带见一类圆形肿块 ,外缘清楚 ,内缘以宽基底与纵隔不能分开。X线诊断 :右侧中下纵隔占位 (图 1)。CT平扫 (纵隔窗 )所见 :右前中下纵隔见一囊实性肿块 ,其大小约为 9 9cm× 7 7cm ,密度不均匀 ,CT值 0 0 5~6 0 5HU ,推移压迫纵隔 ,与心脏、大血管界面不清楚 ,并伴右侧胸腔后部少量胸腔积液。CT诊断 :右前中下纵隔肿瘤 ,畸胎瘤可能性大 ,与胸膜、心血管有粘连 ,右侧少量…  相似文献   

16.
图 1 仰卧位扫描时 ,双侧肺外围与后胸壁间出现密度均匀的新月状增高影。 图 2 俯卧位扫描时 ,在同一层面的肺外围与前胸壁间出现密度均匀的新月状高密度影 ,其后胸壁与肺外围间的病灶随即消失。游离性胸腔积液在常规X线诊断中是不困难的。CT检查对于反映有无游离性胸腔积液比X线检查更为敏感。但在CT诊断中 ,游离性胸腔积液与胸膜肥厚有时并不好鉴别 ,主要是因为扫描体位一般取仰卧位 ,且鉴别游离性胸腔积液与胸膜肥厚时 ,常常利用CT值这一参数和胸膜病变的CT影像学表现来加以区别。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与CT学资料。结果13例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CT显示单侧胸腔的巨大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扫描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5~46HU),强化时肿块中间可见穿行的血管。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征为胸腔的单侧巨大肿瘤,相邻肺组织受压、气管移位和肺不张与肿块边缘的逐渐变窄是判断肿瘤起源胸膜的可靠征象。CT在确定病变的范围、形态,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以及在定性诊断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最后确诊仍有赖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背部疼痛3年余,两年前在当地医院胸片未见异常。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胸片示左上肺野阴影;胸部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左上后纵隔有一大小约5.1 cm×8.1 cm ×9.1 cm软组织团块,突向左上肺野,与左上肺边界清,病灶CT值约48 HU,内未见钙化,其上份内有小片低密度影,CT值约6 H U;邻近叶间裂局部增厚,左侧胸腔少量积液,邻近肋骨未见破坏;增强后动脉期病灶CT 值约64 HU,静脉期约80 HU,呈不均匀性强化,其内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3)。影像诊断:来源于胸壁的占位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左后上胸壁,呈囊实性,血供丰富;基底位于脊柱旁第2、3胸椎体水平,侵犯纵隔胸膜及左肺上叶。组织病理学检查:肉眼观肿瘤呈鱼肉状;显微镜下示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排列呈实性巢状,间质血管丰富,病灶区见坏死组织(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CD99(++)、NSE 灶(+)、Syn 灶(+)、Vim (+)、Ki-67(+,10%),支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相似文献   

19.
手术所见 :右肺第五前肋处见约 3cm× 3 .5cm肿块 ,突入胸壁脏层内 ,肺组织局部受压 ,质硬 ,表面不平 ,外下方与胸膜粘连 ,外上方轻度粘连。分离后将肿块及部分肋骨切除 ,界限清楚 ,邻近骨质无破坏 ,胸腔及肺探查为阴性。伤口痊愈后出院 ,随访患者身体一直尚好。病理 :肿瘤表面有完整灰白色纤维包膜 ,切面呈大小不等分叶 ,夹杂砂砾样钙化组织 ,镜下细胞大小不一 ,细胞核呈固缩状 ,周围有少量胞浆 ,无核分裂现象 ,肿块内由成熟透明软骨构成 ,呈不规则分叶。诊断 :单发性肋软骨瘤。讨论 :单发性肋软骨瘤系少见病 ,术前诊断周围型肺癌 ,结…  相似文献   

20.
胸壁上病变可向内生长,同时伴有胸膜,胸内筋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向内移位,这些浆膜下脂肪组织在前胸壁缺如,都位于侧后胸壁。当切线位观察胸壁病变时,肿块内缘可见到一层软组织密度的线状阴影,这条阻光阴影代表肿块和肺之间的胸膜脂肪组织;就称为胸膜帽。作者报道侧后胸壁良恶性病例七例,包括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