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折愈合是由众多物质参与的复杂的机体结缔组织再生修复过程。Wolff指出,活的骨组织对给予它们的机械应力能相应改变它们的组织结构Ⅲ。机械应力的频率、介入时机、应力大小等的确定及其机制的研究成为这一课题的关键。本研究应用振动仪在不同时间对动物骨折模型进行周期性振动,观察骨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3.
一氧化氮调节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愈合涉及诸多因素,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细胞信使分子,可通过多条途径调节骨折愈合.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的主要调节酶.本文将对骨折区NOS的表达分布及调节、NO调节骨折愈合的机理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麦饭石对骨折愈合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要从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角度观察了麦饭石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用药组的拉伸、弯曲破坏载荷及拉伸、弯曲强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0.01)。病理报告提示: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断端血肿吸收快,同一期内肉芽组织转变为骨样组织多,连接快,软骨骨化少,骨改建早。表明麦饭石不仅能提高骨折愈合质量,而且加快了骨折愈合速度,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固定是治疗骨折损伤的主要措施。不同的固定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本文复习有关资料,就临床几种常用固定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讨论如下。 1 加压钢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加压钢板内固定的优点是使骨断端获得良好的稳 相似文献
6.
家兔骨折加压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4只家免,人工骨折后随机分不加压的对照组和用体重的1、2、3、4、5倍的力进行骨折加压实验的5组,而后通过骨断端的稳定性、6周后的步态、X光片、钙盐沉积及弯曲强度等6项愈合指标判定。结果以体重的3倍及4倍加压骨折愈合最佳,得出家兔骨折加压最佳应力值:σ=3.45MPa。 相似文献
7.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间再连接的自然修复过程,可以重新形成与原骨外形、内部结构和功能都一样的新骨。促进骨折愈合是应用某些方法和药物作用于全身和局部,根据骨折愈合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使骨折后的骨组织修复能力增强,从而在实验或临床中达到:①新鲜骨折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物理因素影响骨折愈合的生化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70只新西兰家兔雌雄不拘,造成桡骨下1/3标准骨折模型,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以普通疗法、中药疗法、磁疗、药磁电联合疗法治疗四周。通过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观测,发现:一定范围内的磁场、电场及中药对骨折愈合有良好的影响。而且,在促进骨钙、骨磷升高的同时并不影响血钙、血磷的平衡,亦不会导致人体代谢的紊乱。其中,药磁电联合疗法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骨折愈合及其加速骨折愈合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约占骨折5%~10%,[1]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质量。为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率,本文复习骨折自然愈合过程并探讨加速骨折愈合的方法,以冀抛砖引玉。1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从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0.
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采用物理因子刺激骨的生长和修复,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减少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发生,是骨折治疗的方法之一.超声、电磁、冲击波、应力、针灸等物理因子刺激骨,对骨的生长和修复有明显的作用,在这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相关研究,现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味联合唑来膦酸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OVCF术后恢复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静脉输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加味方。通过腰背痛感程度、腰部功能障碍程度、椎体后凸角度(Cobb)、伤椎前缘高度变化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程度,比较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更好,腰背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更低,Cobb角下降,伤椎前缘高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更明显,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更明显,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全甲状腺旁腺素(iPTH)、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加味方联合唑来膦酸利于促进OVCF患者术后骨愈合,提高骨密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骨代谢、增加局部血供、减轻术后炎性反应、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灵鹿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60只10月龄雄性大鼠口服维甲酸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14天后作右侧桡骨骨折,随机分为模型组、接骨丹组、灵鹿接骨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24小时开始给药.分别于术后第15天和第30天分两批处死,对其桡骨骨折端行X线摄片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从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灵鹿接骨胶囊组优于模型组.结论:灵鹿接骨胶囊具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对60例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6周后对比两组血清骨性碱磷酶(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骨形成生化指标变化以及骨强度(SOS)治疗情况,6周、12周后在X线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6周后BALP、PICP、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2周后治疗组骨折愈合占97%,对照组骨折愈合占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周后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骨折骨痂生长,促进骨形成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左股骨中段闭合折骨经皮髓内克氏针固定的标准骨折模型,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SD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mRNA、蛋白表达,通过RT-PCR,ELISA法进行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探讨丹参接骨胶囊对大鼠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闭合性的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模型,分别给与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在不同时相通过RT-PCR,ELISA法进行分析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丹参接骨胶囊能促进骨折SD大鼠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大鼠股骨中段闭合折骨髓内克氏针固定骨折模型稳定,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丹参接骨胶囊能促进骨折SD大鼠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类方(自拟复方萎薤合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merosclerosis,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er大鼠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按体重进行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模型组(B组)、高脂瑞舒伐他汀治疗组(C组)和高脂复方萎薤合剂治疗组(D组),共饲养干预10周。在0周和10周末取大鼠血浆,测定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结果:B组0周与10周时血浆NO、NOS水平明显降低,ET-l水平明显上升。瑞舒伐他汀和复方蒌薤合剂均可提高血浆NO和NOS水平,降低ET-1水平。结论:中药复方蒌薤合剂通过升高血浆NO、NOS水平,降低ET-1水平,对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夹脊穴注射治疗去势家兔L1-L5 节段脊柱压缩性骨折(Compression fractureof spine,VCF)的机制。方法家兔48 只,采用随机数字表编号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青藤碱组(SIN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2 组均建立去势后L1-L5 节段VCF模型。成模后SIN 组于L1-L5 节段脊柱两侧“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对照,3 组均治疗4 周。家兔骨折椎体骨生长分化因子2(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2,GD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VEGF-mRNA 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 utase,SOD)活性和骨保护素(OPG)采用ELISA 法检测;免疫荧光法测定脊柱椎间盘二聚糖、图像分析法测L1-L5 节段脊柱骨密度;ELISA法检测脊柱椎间盘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β、IL-17β。结果与模型组比,SIN组L1-L5 节段脊柱GDF2、VEGF和VEGFmRNA均高表达、且脊柱骨密度增强(P<0.05);椎间盘二聚糖增多,IL-1β、IL-6β、IL-17β降低(P<0.05);静脉血NO降低、OPG、SOD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青藤碱“夹脊穴”注射可促进家兔L1-L5节段VCF愈合 相似文献
17.
艾灸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33只3月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艾灸组,另选16月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组(实验结束为18月龄)。模型组、艾灸组小鼠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2d后艾灸组选取"足三里"悬钟"两穴进行米粒大艾柱灸治疗,每穴每次3炷,隔日1次,共15次。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大、小脑皮层一氧化氮(NO)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大、小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和18月龄自然衰老小鼠其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力都呈增高的趋势,艾灸组小鼠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力水平较模型组和自然衰老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可以降低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皮层中NO含量和NOS活力,从而抑制了增高的NO产生的细胞毒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心肌线粒体NO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川芎嗪抗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对照组,造模缺血组和川芎嗪保护组.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观测心肌线粒体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测定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Ca2 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川芎嗪可明显减轻受损心肌的变性坏死反应和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川芎嗪保护组心肌线粒体SOD、GSH-PX活力较缺血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而NOS活力、Ca2 、MDA及NO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线粒体钙超载,降低线粒体NOS活力从而减轻NO所致的损伤,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汤影响成骨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在新生SD大鼠颅骨的次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100~5000ug/ml)的活血化瘀汤提取液,分别用噻唑盐比色试验法观察其增殖功能、氨基安替比林法观察其分化功能和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其矿化功能.结果:活血化瘀汤提取液在一定浓度内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刺激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加以及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而对成骨细胞的矿化功能影响不显著.结论:活血化瘀汤能促进成骨细胞早期增殖及分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提示活血化瘀法在临床治疗骨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大脑组织抗氧化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3月龄昆明雄性小鼠72只,随机区组分为6组:生理组、模型组、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简称艾灸1组)、艾炷灸"关元、百会"(简称艾灸2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干预治疗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13d开始干预治疗,1次/隔日,共15次。水迷宫行为测试、脑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力检测。结果:①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延长(P<0.01或P<0.05),模型组"原象比"、"跨台次数"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P<0.01或P<0.05);②模型组脑组织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升高(P<0.01),其他5组脑组织NO含量、TNOS、iNOS活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脑组织TSOD、CuZnSOD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降低,其他5组脑组织TSOD活力无明显差异;电针组、尼莫地平组脑组织CuZnSOD活力低于艾灸2组、艾灸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艾炷灸可以通过提高脑组织总SOD、CuZnSOD的活力,保护脑细胞免受NO自由基损害,提高学习记忆,延缓脑组织老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