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HAX-1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银屑病患者(247例)和正常人(102例)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HAX-1基因及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检测其SNP位点,并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①测序结果:测序总长度5313bp,发现1个位于5’UTR的高频SNP。②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别为53.4%和48.5%,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HAX-1基因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C)多态性和-1661位点(A/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87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I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CTLA-4基因-1661位点A/G+G/G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3);G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G等位基因携带者也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 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G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IL-20基因启动子区-17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银屑病发生及感染后加重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该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LPS,CpG-ODNs及IL-1β刺激后,检测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果:①该位点携带不同等位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在IL-1β和CpG-B刺激下,携带等位基因G的荧光强度较刺激前明显增加(分别P<0.01),携带C等位基因的荧光强度在刺激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LPS刺激后两个等位基因的荧光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20-17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调节IL-20启动子区转录活性来影响IL-20的表达,其与感染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FN-γ受体2(IFN-γR2)基因氨基酸位点Gln64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及DNA测序方法,检测苏皖地区182例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对照IFN-γR2基因Gln64Arg位点多态性.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IFN-γR2基因Gln64Arg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甲损害银屑病组与无甲损害银屑病组之间Gln64/Gln64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7.5%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5.33,P=0.02);Arg4等位基因(Gin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9.3%(80.7%)和30%(7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03,P=0.02).伴甲损害的银屑病患者组Gln64/Arg64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9.8%,正常人对照组为49.1%,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P=0.01);Gln64/Gln64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57.5%和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P=0.01);无甲损害组与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在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或加重因素的银屑病组与非上呼吸道感染银屑病组之间Arg64/Arg64基凶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3.3%和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Arg64等位基因(Gin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1.9%(48.1%)和35.2%(64.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结论 IFN-γR2基因Gln64Arg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是否伴有甲损害有关,也可能与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NCBI数据库上检索IL-23R的7个SNP位点(rs11209026、rs1004819、rs10489629、rs1343151、rs10889677、rs11209032、rs1495965)。从门诊病人中收集银屑病患者93例,选择健康献血员108例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共201例样品中7个SNP位点突变情况。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银屑病相对危险度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结果:7个Tag SNP位点中有4个等位基因(rs1004819、rs1343151、rs10889677、rs1495965)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有关联。其中4个SNP位点(rs1004819、rs1343151、rs10889677、rs1495965)与银屑病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宁夏地区10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3例正常对照组中,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IL-23R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0489629,rs10889677,rs1495965,rs1343151,rs11209032)进行基因分型。实验数据用Haploview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L-23R基因的5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s11209032和rs1495965位点之间有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0.957,r~2=0.821)。对这2个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仍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23R基因的rs11209032,rs1343151,rs10489629,rs10889677,rs1495965位点可能与宁夏地区人群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银屑病关系密切[1],TNF-α基因极可能是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在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内存在着多态性位点,尤以-238、-308位点的G→A碱基变化较为多见,通常将该位点为G时定义为TNF1,为A时定义为TNF2[2]。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差异,同时研究血清中IL-22水平变化与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IL-22基因的SNP进行筛选,比较基因型在银屑病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同时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2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中IL-22水平,分析其与PASI的相关性。结果 IL-22基因中的6个SNPs中只有RS2227484与银屑病显著正相关;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PASI评分正相关。结论血清中IL-22水平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2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RS2227484与银屑病的发生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20100159CTLA-4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余想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宋继权,Ahmad T.Khalaf∥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2).-81~8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87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了解这两个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遗传易感性,并从CTLA-4基因调控及功能上为银屑病免疫反应失衡及应用CTLA-4治疗银屑病提供实验依据。与正常对照相比,银屑病患者CTLA-4基因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ANXA6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42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1 208例正常对照的ANXA6基因多态性rs999556和rs3762999位点的基因分型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ANXA6基因多态性rs999556和rs376299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存在差异(P<0.05);在急性点滴状患者与慢性斑块状患者间,rs999556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差异(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差异(P>0.05);在儿童期发病与成年发病患者间、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患者间,rs99955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差异(P>0.05).在上述临床表型间,rs376299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ANXA6基因多态性rs999556和rs3762999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易感性相关,rs999556与该病的临床类型相关,与发病年龄和家族史不相关;rs3762999与该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2(IL-12)、IL-18、IL-4及IL-10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2、IL-18、IL-4及IL-10的水平。结果:银屑病组IL-18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IL-10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2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20次,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取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h22细胞,ELISA法检测IL-6及IL-22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B-UVB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22、IL-6及IL-22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外周血Th22细胞的百分比(1.19±0.31)%,血清IL-6的水平(15.27±1.66)pg/mL及IL-22的水平(38.52±3.31)pg/m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1),且三者水平高低均与PASI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NB-UVB可能通过影响Th22细胞及IL-6、IL-22细胞因子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35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IL-35 水平显著降低,进行期患者组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IL-35 血清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有相关性(正相关还是负相关?)(P<0.05)。结论:IL-35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抽取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Th17细胞、IL-17、IL-22表达与PASI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4.71%±2.55%)高于对照组(0.55%±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7细胞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9,P>0.05).实验组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24.02±12.31,18.32±8.14)均高于对照组(7.16±4.04,6.5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7、IL-22表达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r=0.51,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3,P>0.05;r=0.19,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免疫学指标,阻断其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可能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7(IL-27)、白介素35(IL-35)及其共同亚基EBI3 mRNA的表达。方法 分别采集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22例)、静止期(20例)、消退期(2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竞争性免疫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IL-27、IL-35表达水平,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I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内IL-27和IL-35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IL-27(226.72 ± 71.32 ng/L,160.80 ± 20.02 ng/L,181.93 ± 27.36 ng/L)表达与健康对照组(138.66 ± 33.93 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5,< 0.01);进展期、消退期血清IL-27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5)。消退期血清IL-35(355.78 ± 49.82 ng/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期(309.36 ± 36.10 ng/L)、静止期(299.14 ± 31.98 ng/L)、健康对照组(292.43 ± 36.2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1,< 0.01),进展期、静止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一核细胞EBI3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高20.15、16.17、19.74倍。 结论 IL-27、IL-35、EBI3作为抗炎因子可能参与寻常性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Th17、 Th22的水平及相关因子IL-17、IL-22 、IL-6的血清水平。方法: P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PV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h17和Th22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2和IL-6水平。结果: PV患者Th17细胞及Th22细胞,血清IL-17、IL-22及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P均<0.01),且与PASI呈正相关(P<0.05)。结论:Th17和Th2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白介素-2mRNA(I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L-2mRNA的表达。将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共培养后,用RT-PCR法检测其I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2mRNA表达水平(1.230±0.05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07±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IL-2mRNA表达水平(1.214±0.060)与空白对照组(1.230±0.052)差异不显著(P>0.05);中浓度组IL-2mRNA表达水平(1.393±0.06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高浓度组IL-2mRNA表达水平(1.113±0.04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浓度黄芪注射液对IL-2m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中浓度黄芪注射液可促进IL-2mRNA表达,高浓度黄芪注射液抑制IL-2mRNA的表达,黄芪注射液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可能通过影响IL-2mRNA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髓系树突状细胞(mDCs)表面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的表达水平。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mDCs表面CD47及CD4+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上清液IL-23、IL-17和TNF-α浓度。结果:共检测46例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患者组mDCs细胞CD47表达水平为32.8低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mDCs细胞CD47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负相关(r=-0.651, P<0.05);患者组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IL-17和TNF-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外周血mDCs表面CD47及Treg细胞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MCPIP1、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17的影响.方法 40例银屑病患者用NB-UVB照射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6周,分别于光疗前、光疗9次和光疗18次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17的水平,并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患者NB-UVB治疗前PASI评分15.68±2.86,光疗9次为10.58±1.36,光疗18次后为3.08±1.37,治疗前后评分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患者NB-UVB照射治疗前后,IL-6水平分别为(61.82±15.61)pg/L和(20.43±9.78)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分别为(41.56±10.34) pg/L和(26.32±7.24)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血清IL-6和IL-17水平分别为(1.50±1.82) pg/L和(13.47±2.15)pg/L,健康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银屑病患者中,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率为87.5%.结论 NB-UVB照射可提高银屑病的疗效,并降低外周血IL-6、IL-17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