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乌司他丁两种给药途径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外周静脉应用和区域动脉灌注两种给药途径对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犬AHNP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NS)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B组:UTI+NS外周静脉注入;C组:UTI+NS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在不同时间段抽血,测血清淀粉酶、TNF-α含量.测胰腺...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油酸致家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油酸致家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随机均分为两组:油酸损伤组(A组),乌司他丁保护组(B组)。A组由颈总静脉缓慢注射分析纯油酸0·12ml/kg;B组先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0000U/kg,并随之以微量泵5000U·kg-1·h-1持续给予乌司他丁至实验结束,20min后缓慢注射分析纯油酸0·12ml/kg。两组均于给予油酸前(T0)及油酸后30、60、120、180、240min(T1、T2、T3、T4、T5)分别检查血气分析、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活性,实验结束测定肺湿重,计算肺系数。结果A组在注射油酸后PaO2呈进行性下降,B组PaO2保持平稳,各时点PaO2值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A组PaCO2则呈进行性上升,与B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两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在注射油酸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各时点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肺系数值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心率、pH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保护油酸致家兔急性肺损伤,可通过抑制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而达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local arterial infusion,LAI)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20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B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静脉给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血淀粉酶下降较B组迅速(P0.05),血液流变学的比较显示,A组的血液粘滞度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优于经静脉途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用于治疗大鼠胰腺炎的区域动脉灌注动物新模型,并探讨此模型的技术要点,及其在胰腺炎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组为A、B组(各2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泵入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A组通过逆行胃左动脉行腹腔干灌注,B组通过左股静脉穿刺输注。输注等量美兰染色液,确定插管部位并观察胰腺局部染色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后输注等量治疗药物5-Fu,分别于12 h、24 h处死后,检测血清中淀粉酶,并做胰腺病理检查。结果 通过区域动脉灌注等量美兰染液,发现胰腺局部染色程度明显提高,持续时间明显延长。A组24 h亚组有1只死亡,B组24 h亚组有7只死亡,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胰腺病理检查评分分值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逆行胃左动脉灌注模型是有效、稳定的大鼠区域动脉灌注模型,通过显著增加胰腺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提高治疗SAP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 8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抑肽酶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用药5d后血、尿淀粉酶,血钙,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急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lung injury,APAL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2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1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93例行常规 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0,3,6,9天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血PaO2与吸氧浓度比值(PaO2/FiO2)、呼吸频率和肺部X线检查等为观测指标,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肺损伤发生率和对肺损伤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中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5.6%,对照组为6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发病24 h以内使用乌司他丁预防效果最佳.各治疗阶段乌司他丁治疗组较对照组肺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 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并能促进急性肺损伤的好转,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96只AHNPSD大鼠分成 4组 ,A组 :对照 ;B组 :区域动脉生理盐水 ;C组 :静脉UTI组 ;D组 :区域动脉UTI。 6、2 4h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磷脂酶 (PL)A2、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内毒素、丙二醛 (MDA)、血栓烷 (TX)B2、6 Keto PGF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sIL) 2受体 (R)、肿瘤坏死因子(TNF) α、IL 6、IL 8。结果 D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PLA2、sIL 2R、TNF α、IL 6、IL 8、内毒素、MDA和TXB2 /6 Keto PGF1α低于其他组 ;SOD高于其他组 (P <0 .0 5 )。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UTI对AHNP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能清除释放入门静脉血内的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 ,稳定TXB2 /6 Keto PGF1α的比值 ,减轻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区域动脉灌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效果,选择合理的药物配伍,研究早期判断SAP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n=6),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6),区域动脉灌注组(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n=6),周围静脉给药组(periphery vein,PV,n=6).胰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制备SAP模型.以微泵早期持续区域动脉灌注奥曲肽、N-乙酰半胱氨酸、复方丹参及周围静脉给药.术后动态观察各组各时相点血淀粉酶(amylase,AM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NF-κB及胰腺病理变化,同时比较干预组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RAI组干预24 h后胰腺病理变化明显好于SAP及PV组,AMS,TNF-α和NF-κB也较低.结论 RAI治疗SAP,明显优于PV给药;奥曲肽、N-乙酰半胱胺酸、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早期治疗SAP较为理想的药物配伍;而TNF-α和NF-κB很可能是早期判断SAP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胰腺炎组(SAP组)、区域动脉灌注5-FU治疗组(5-FU组)。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SAP模型。5-FU组在诱导SAP模型后立即行区域动脉灌注5-FU(40 mg/kg)治疗,C组和SAP组区域动脉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分别于12、24 h取标本并处死大鼠,胰腺和肺脏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检测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血淀粉酶和血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SAP组与5-FU组血淀粉酶、血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MPO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5-FU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光镜下可见SAP组出现明显的肺损伤,5-FU区域灌注治疗后肺损伤减轻,病理学评分下降。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5-FU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给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2月~2000年8月收治的SAP85例的临床资料,并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1982年2月~1993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42例;B组,1994年1月~1996年8月以周围静脉给药治疗为主,23例;C组,1996年9月~2000年8月采用持续区域动脉灌注(LAI)给药为主,20例.结果A组继发感染率47.6%(20/42),病死率35.7%(15/42);B组继发感染率26.1%(6/23),病死率21.7%(5/23);C组继发感染率10.0%(2/20),病死率5.0%(1/20).C组继发感染率,病死率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SAP以持续区域动脉灌注给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优于周围静脉给药组和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特别是胰腺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治疗组(IN)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各组分别有数只大鼠于术后12、24h处死,观察血浆淀粉酶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相当于胰头、体交界处)、门静脉血流、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IN组的血浆淀粉酶明显低于SAP组(P〈0.01)。SAP时,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明显下降,且于术后12h时已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随胰腺炎的病程进展,胰腺局部血流的下降也更趋严重(24h与12h比较,P〈0.05)。与此同时,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也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应用吲哚美辛能改善胰腺、门静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与SAP组比较,P〈0.01)。结论: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UTI组38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组内比较,白细胞计数第10d较第1d明显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及CT所示胰腺坏死范围第5d、第10d的结果较第1d明显降低和缩小(P<0.05),且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一致。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TI组治疗有效率为86.8%(33/38),并发症发生率为63.2%(24/38);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8/31),并发症发生率为54.8%(17/31)。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早期老年SAP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 gtt/m 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据宫缩每15分钟调整1次滴速,观察出现规律宫缩时所用的时间和滴速。结果静脉输注缩宫素后15 m in内A、B组无1例出现规律宫缩,C组有2例出现规律宫缩。22.5%孕妇在滴速续加至3~7 gtt/m in时出现规律宫缩。三组出现规律宫缩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1,P<0.05),B组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从安全和时效的角度考虑,使用输液泵输注0.5%缩宫素初始滴速以3 gtt/m in(12 m l/h)为宜。  相似文献   

14.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大鼠胰腺核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的活性变化及甘遂对其的影响,以探讨甘遂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甘遂治疗组(K组),每组40只。分别在手术后2,6,12,24h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胰腺组织光镜检查、各组术后72h死亡率。结果: (1)血清淀粉酶:与S组比较,SAP组2,6,12,24h均显著升高(P<0.01);K组与SAP组比较,除2h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S组表达量极弱;SAP组2,6,12h表达均显著高于S组(P<0.01),K组6,12h表达量显著低于SAP组(P<0.01);(3)光镜观察:S组胰腺组织结构正常,SAP组胰腺组织有出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K组胰腺组织损害较SAP组减轻。(4)72h死亡率:S组死亡率为0%;K组为12.5%,两者均明显低于SAP组(62.5%)(P<0.05)。结论:甘遂能有效治疗SA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胰腺组织中NF -κB 活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TC I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0岁以上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TC I(A)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TC I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各时点记录患者的HR、SBP、DBP、PETCO2。结果:A、B两组患者各时点PETCO2逐渐增加,T2、T3时与T0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A组SBP最低下降了21%,B组则最低下降了4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BP则A、B两组分别下降了18%和20%。TC I丙泊酚A组的血压波动明显小于静吸复合B组。A组的HR由(77.4±9.5)次/分下降至(70.6±7.7)次/分,下降了10%;B组的HR由(82.4±14.6)次/分降至(61.0±4.4)次/分,下降了25%。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靶控输注能够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输注方式对化疗性静脉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A、B两组各6只,A组双侧耳缘静脉分别按1ml/min(快速组)、0.25ml/min(慢速组)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盖诺);B组双侧耳缘静脉分别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低容量组)、20ml(高容量组)稀释盖诺后静脉注射。24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耳静脉局部病理改变。结果慢速组免耳静脉血管内皮肿胀、炎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重于快速组(均P〈0.05),高容量组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周围出血显著重于低容量组(P〈0.05,P〈0.01)。结论静脉输注速度过慢,容量过大,都有可能增加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损伤程度,临床中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理的容量和注射速度,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方法 分析各种类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疗效.结果 ①45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治愈43 例,治愈率95.6%.② 10 例入院时合并有胰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治愈9 例,治愈率90%.③13 例在治疗过程中继发感染的病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治愈12 例,治愈率为92.3%.④2 例腹腔室间隔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手术联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 例治愈,1 例病死.结论 ①适应早期非手术治疗者可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②早期未局限化的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病例可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③排除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后诊断"暴发性胰腺炎"者也是区域动脉灌注的适应证.④需要早期手术的危重患者如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可联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