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浅前房,依靠病史和激发试验,对闭角型青光眼可能早期确诊。此时前房角小梁的功能正常,只要做一次可靠的周边虹膜切除术,就可使前后房的房水畅通,根除了瞳孔阻滞,青光眼几乎可完全得到治愈。作者自82年3月--86年9月,4年半时间内对浅前房者测量周边前房的深度,对部分前房周边<1/4C.T的病人作了Hyams等介绍的俯卧试验,但延长其时间为2小时,发现2小时的俯卧试验对闭角型青光眼比较敏感,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6例(32只眼),按照其房角关闭粘连状态分为2组,A组20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12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常规术前术后测量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超声生物显微镜,中央前房深度,Goldman前房角镜检查.均在眼压得到最大控制后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视力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两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UBM和前房角镜观察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加宽,周边前粘范围缩小,部分房角重新开放.全部开放12只眼(A组),房角粘连关闭≤1/4周8只眼(A组4只眼B组4只眼),1/4<房角粘连关闭≤1/2周8只眼(A组4只眼,B组4只眼),1/2<房角粘连关闭≤3/4有3只眼(B组),房角粘连关闭≥3/4 1只眼(B组).眼压:B组术前术后比较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1例2只眼术后一周内眼压再次升高,药物控制不理想,术后8周行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压正常.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于房角关闭范围≤1/2周且术前药物控制良好不伴有视野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确切疗效.尤其对于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青光眼有效.但对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1/2周且用药后控制眼压不理想伴有视野损害者,单纯晶体摘除,术后可能青光眼复发,需要长期随诊,且需联合小梁切除可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超声生物显微镜暗室激发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Wang N  Lai M  Cheng X  Ye T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183-186,I012
目的 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暗室激发试验与传统暗室激发试验在闭角型青光眼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2例(22只眼)先兆期闭角型青光眼作为患者组,15例(30只眼)深前房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暗室试验和UBM暗室试验。比较两种暗室试验前后房角的变化与眼压差,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比较两者的阳性率。结果 两种暗室试验结果显示,闭角型青光眼组22只眼中,10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临床实用的前房深度相对定量测量法,初步确定老年人前房深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裂隙灯光源外转45°,受检眼直视裂隙光,在6点时钟方向测量六个点的前房深度(ABCDEF),以角膜缘处的角膜厚度(CT值)为1计。A:角巩膜缘黑白交界处;B:A点上移1CT;C:B点上移1CT;D:虹膜最高点;E:瞳孔缘;F:晶状体前极。测量了50~75岁的正常老年人,229例229眼,采用双盲法对22例44眼进行了11次重复性检测。结果:女性组ABCDEF点的前房深度均值分别为0.38,0.58,0.89,2.10,2.65和3.26CT;男性组分别为0.71,1.02,1.43,2.37,2.90,3.41CT。女性组每个点的深度均比男性浅(P<0.05),越近周边部越显著。结论:前房深度六点相对定量测量法可重复性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房角的改变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6只眼),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10只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1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检查.结果 三组3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除A组外,B、C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房角镜及UBM检查术后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小甚至消失,部分患者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15只眼,1/4周<房角关闭粘连≤1/2周7只眼(C组),房角关闭粘连≤1/4周12只眼(A组2眼B组4眼C组6眼),随访6~24月未见房角关闭粘连扩大及眼压再次升高;房角关闭粘连仍≥3/4周2只眼(C组),术后早期出现青光眼复发.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超过1/2周甚至达3/4周以上的闭角型青光眼.但是对于房角关闭粘连超过3/4周以上甚至全,闭,且术前用药后眼压仍较高者,术后可能出现青光眼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的预测方法。方法对156例(204眼)接受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1~5年后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缓解期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患眼进行回顾性的多因素分析。其内容包括: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形态以及杯盘比值,部分患者还作暗室试验和视野检查。结果204眼术后,30眼(14.7%)1~5年前房角出现新的粘连闭合或原粘连闭合继续扩大,并发生青光眼性的视功能损害。这些失败眼术前都具有前房隐窝浅、虹膜根部附止靠前、虹膜呈爬行性前粘连,或术后周边前房未明显加深,房角未加宽的临床特点。结论正确评估手术前前房角的形态结构和观测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的变化是预测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手术远期疗效的方法,是筛选13后会失败的高危眼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张建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62-146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6-06/2007-12就诊于我院白内障患者中,38例(38眼)经术前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眼压、视力。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周边前房<1/4CT,静态前房角镜检查>3/4象限不见巩膜突,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均为阴性。手术前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常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周边前房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窄房角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特征,用前房角检查很容易确定,但需要一定条件,在普查和门诊中难于普遍应用。用裂隙灯测量周边前房深度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前房角宽窄,且方法简单易行,已在筛选和早期诊断闭角型青光眼中应用。但由于测量方法不同,标准不一,故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调查了正常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周边前房深度,以进一步了解其在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量化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 60岁以上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应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测量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并分别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与术后1d、7d、30 d测量的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前房形态参数的测量值均大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光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青光眼组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加深,前房容积较术前均变大,前房角较术前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可以用来量化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的眼前段形态的变化,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Zou J  Zhang F  Zhang L  Wang L  Huang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08-711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 34例 (5 6只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非眼外引流手术指征 ,前房角粘连 <1/2周前房角范围 )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例 (49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例 (7只眼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视野及周边虹膜形态进行详细的对比观察 ,并行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检查。患者术后随访 1~ 4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 ,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高眼压、前房角进行性粘连及视野损害 ,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均阴性。结论 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当瞳孔散大时 ,异常的周边虹膜组织堵塞小梁网而引起高眼压 ,瞳孔阻滞因素不起主导作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变此类青光眼患者 (前房角粘连 <1/2周前房角范围 )的周边虹膜形态 ,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62例(112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不同类型分为3组,分别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h、1周、3月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加深。暗室试验阳性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3.71±2.29)mmHg。且房角未出现关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4.69±2.43)mmHg,11.9%的眼出现了15。以内的房角关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23.18±5.66)mmHg,房角关闭增加15。以内5只眼,增加300。600的3眼,共占50.00%。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应通过术前病例的合理选择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有效控制术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做疗效评价。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31例38眼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及UBM检查,对于治疗后无发作性眼压升高且连续两次暗室俯卧试验阴性的病例,应用0.5%托吡卡胺点眼散瞳后再行上述检查。结果36眼(94.7%)成功治愈。表现为:无青光眼发作、连续两次暗室俯卧试验阴性且散瞳试验均阴性。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静态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UBM检查显示周边虹膜形态较术前明显变薄而平直,500um处小梁虹膜夹角(TIA500)、250um和500u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AOD250、AOD500)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周边虹膜厚度(IT1)明显变薄(p<0.01)。术后观察(1~2)年,疗效稳定且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有效的改变周边虹膜形态,增加前房角宽度,防止瞳孔散大所造成的周边虹膜堆积,是治疗虹膜切除术后仍有急性发作或激发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一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前房角镜检查为金标准,探讨临床常规裂隙灯检查中,周边前房深度与周边角膜厚度比值(VanHerick比值,下同)在判断前房角关闭状态上的局限性.方法 对已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且VanHerick比值≤1/6角膜厚度(CT)的18例(35只眼)患者,进行裂隙灯VanHerick比值和前房角镜结果的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前房角检查中的差别,以及在判断前房角关闭状态上的一致性.结果 VanHerick比值推测为关闭的35只眼中,有12只眼在前房角镜下为开放状态.以前房角镜检查为金标准,VanHerick比值检查房角关闭状态的阳性预测值为65.7%.结论 在评价房角宽度时,Van Herick比值在判断前房角关闭状态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研究中,在依据VanHerick比值≤1/6CT推断为房角关闭的患者中有近34%的房角实际上为开放状态,提醒在临床上即使VanHerick比值已经≤1/6CT,仍不能仅以VanHerick比值来推断房角关闭.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agement oi angle-closure glaucoma by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foldable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PC-IOL)implantation.Design: Retrospective, noncontrolled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Participants: In 36 eyes with angle-closure glaucoma (ACG) , there were 18 eyes with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 , 14 eyes with primary chronicangle-closure glaucoma (PCCG) , 3 eyes with second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SACG) and 1 eye with secondary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SCCG).Interven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ain Outcome Measures: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OP, axial anterior chamberdepth.Results: After a mea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of 8. 81±7. 45 months, intraocularpressure was reduced from a preoperative mean of 23. 81 ±17. 84 mmHg to apostoperative mean of 12. 54 4. 73 mmHg ( P =0. 001). Mean anterior chamber depthwas 1. 75 ± 0. 48 mm preoperatively and 2. 29 ?0. 38 mm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患者66例66眼,随机分为3组,A组行激光周边虹膜造孔术,B组行单纯超声乳化,C组行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各22眼)。并比较观察3组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房角Scheie分级等的变化。平均随访11.72±0.96mo。结果:术后最终随访时发现:A,B,C组患者的前房角(Scheie分级法)均显著增宽(P<0.05),3组间的房角Scheie分级无显著性差异;A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B、C组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加深(P<0.05),A组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间的中央前房深度无显著性差异;3组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三组间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变化,B,C组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均显著小于术前。A,B,C3组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B,C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加深中央前房深度、降低术后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潜在的可能)及提高术后视力的效果方面,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优于激光周边虹膜造孔术;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不需要进一步做周边虹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眼前段相关结构特征。方法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段活体结构检查技术、UBM眼前段图像处理技术,对1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双眼(一眼急性发作期,对侧眼临床前期)房角状态、房角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了定量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UBM检查发现:双眼前房深浅(轴深)、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突夹角、睫状体大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较临床前期眼前房更浅,房角关闭,睫状体前位和增大使眼前段更拥挤。采用UBM检查能从解剖学上进一步认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1例21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5眼患者行LPI,随访1a,观察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但随访1a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所变浅、眼压回升,其中3例需药物控制眼压,1例药物控制眼压失败需行滤过性减压手术。结论:LPI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满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应注意LPI适应证的选择,对所有LPI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