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尚志  王明学 《四川医学》1993,14(12):733-735
对255例消化性溃疡(PU)进行临床研究,洛赛克与其他治疗PU的药物相较,其最宝贵的优点在于能更快地促进PU、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愈合,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洛赛克20mg/日治疗DU,2周愈合率88.6%,较泰胃美治疗4周的效果为优(P<0.005)。洛赛克治疗胃溃疡(GU)的效果虽不如DU,但溃疡2周愈合率仍与泰胃美治疗4周愈合率相似。对并发出血者止血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3例白细胞降低者对治疗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2.
大鼠胃粘膜血流量与泌酸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胃泌睃与GMBF间的关系,作了五肽胃泌素、甲氰咪呱和山莨菪碱对大鼠GMBF和胃粘膜pH及胃粘膜PD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大鼠在给五肽胃泌素(6μg/kg)5min、1.5min、30min和60min后,胃粘膜PH分别降低19%、40%、60%和77%(P<0.01),GMBF随着泌酸增多而增加,呈正相关(r=0.997,P<0.01);而给甲氰咪呱(100mg/kg)后GMBF随着泌酸减少而降低,亦呈正相关(r=0.996,P<0.01)。证实:GMBF与泌酸间有密切的关系。山茛菪碱对大鼠GMBF有明显增加作用,而对粘膜pH没有明显的变化。3种药物对胃粘膜P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249例消化性溃疡(PU),计十二指肠溃疡(DU)168例,胃溃疡(GU)81例。分别采用丽珠得乐(D组)及雷尼替丁胃舒平二药联用(RW组)门诊治疗4周后,愈合率在DU分别为79.3%及83%(P>0.25),在GU分别为68%及84.8%(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消失率以及疼痛消失所需时间,无论在DU或GU,两治疗组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丽珠得乐在促进溃疡愈合及消除疼痛方面,无论对GU或DU均具有与雷尼替丁胃舒平二药联用相似的效果,而幽门螺旋菌(Hp)清除率在D组明显优于RW组。  相似文献   

4.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6例,女3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5.3岁,平均出血量800~1500ml。所有病例均在出血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为胃溃疡(GU)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所致。溃疡病平均病程8.3年,其中GU52例,溃疡63个,DU25例,溃疡27个,复合性溃疡(GU+DU)9例,溃疡18个。1.2 用药方法  胃镜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阿斯特拉(无锡)制药公司生产的洛赛克首次80mg静脉注射后,继以40mg静注,q12h。同时给予…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学方法(ELISA)测定6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DU),23例胃溃疡患者(GU)及28例对照组的血清单纯疱疹毒毒Ⅰ型IgG(HSV-ⅠIgG)水平。结果表表明,DU组(0.83±0.29U)明显高于对照组(0.55±0.36U,P<0.01)。GU组(0.71±0.30 U)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5)。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ABC)测定20例DU、8例GU及20例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粘膜HSV-Ⅰ抗原。结果显示,DU组的胃粘膜内HSV-I抗原阳性率(40%)明显高于对照组(10%,P<0.o1)和GU组(为0,P<0.01)。DU组十二指肠粘膜内HSV-Ⅰ抗原阳性率(2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0,0.025相似文献   

6.
<正> 奥美拉唑(Omeprazole简称OME)又名洛赛克(Losec),是一种胃酸泵抑制剂,对胃酸引起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ZES)等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消化性溃疡有人报道对600多例胃溃疡(GU)治疗研究表明,4~6周的治愈率:口服20mg/天者分别为69%和89%,40mg/天为80%和96%。国内17家医疗临床协作组用OME口服20mg/天治疗消化性溃疡共924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654例,GU270例,DU 4周愈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观察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粘膜pH值及粘膜电位(PD)的变化,探讨了中药大黄片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防治机理,结果表明:中药大黄可升高GMBF,抑制胃酸分泌,升高PD。并能预防应激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GU和DU)和反流性食管炎(RE)中检出率的不同,探讨幽门螺杆菌对RE的作用。方法 入选病例为胃镜室检查且具有Hp检测结果的下列患者:RE,RE GU,GU,RE DU和DU,共2018例,1240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RE287例,RE GU13例,GU225例,RE DU31例,DU684例,各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20)。结果 Hp检出率分别为RE 35.2%,RE GU38.5%,GU56.4%,RE DU54.8%,DU70.9%。Hp在GU中的栓出率高于在RE和RE GU中的检出率,Hp在RE DU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RE中的捡出率(P=0.027),但是低于Hp在DU的检出率(P=0.047)。结论 Hp可能对食管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醋氨己酸锌 (ZAC)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方法治疗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 135例。ZAC治疗组 6 8例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DU) 4 7例 ,胃溃疡 (GU) 2 1例 ;应用ZAC 0 .3g ,口服 ,3次 /d。西米替丁组 6 7例 ,其中DU 46例 ,GU 2 1例 ,应用西米替丁 0 .2g ,口服 ,3次 /d ,晚睡前服0 .4g。疗程 :DU 4周 ,GU 6周 ,结果 :溃疡愈合率ZAC组DU为 48% ,GU为 6 9% ;西米替丁组DU为 5 2 % ,GU为5 0 %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疼痛症状缓解率ZAC组DU为 70 % ,GU为 10 0 % ;西米替丁组DU为87% ,GU为 86 % (P >0 .0 5 ) ;不良反应率ZAC组为 16 % ,西米替丁组为 11% (P >0 .0 5 )。结论 :ZA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把经过胃镜检查确诊的46例胃溃疡(GU)伴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洛赛克十四环素 甲硝唑治疗(简称洛赛克组),一组采用果胶铋 四环素 甲硝唑治疗(简称铋剂组),经一个疗程(4周)规范治疗后复查。结果洛赛克组镜下溃疡愈合率90.48%、症状消除率100%、HP阴转率90.48%,年复发率5.26%;铋剂组则分别为64%、85.5%、80%、25%。结论以洛赛克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GU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115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 (UGIH)发病特点和抑酸剂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2~ 2 0 0 1年 1150例住院 UGIH者临床资料。结果  UGIH主要病因 :十二指肠溃疡 (DU)、胃溃疡 (GU)、急性胃粘膜病变 (AMGL)、胃癌 (GC)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EGV)。近年复合性溃疡(CU)增加 (P<0 .0 5) ,慢性胃炎 (CG)减少 (P<0 .0 0 1)。 GU、DU、CU多为轻度出血 ,AGML多为轻、中度出血 ,GC、EGV多为中度出血 (均 P<0 .0 5)。 40岁前 UGIH主要病因是 DU和 AGML (P<0 .0 5) ,70岁后主要是 GC(P<0 .0 0 1)。 CU、DU、GU冬季多发 ,夏季少发 (P<0 .0 5)。 DU并UGIH者 ,质子泵抑制剂 (PPI)组较 H2受体拮抗剂 (H2 RA)组止血中位天数短 (P<0 .0 5) ;对 CU、AGML、GU,PPI和 H2 RA止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DU、GU、AGML、GC、EGV是 U GIH主要病因 ,病因分布与检查时间段和出血程度有关。年龄和季节是 UGIH影响因素。 DU的抑酸治疗首选 PP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锌剂在消化性溃疡 (Pu)的愈合作用 ,用依安欣治疗PU ,观察溃疡的愈合率、瘢痕 (S2 )的形成率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 :研究组 70例 ,用依安欣 0 .3 g ,tid ,法膜替丁 2 0mg ,tid ,克拉霉素 0 .2 5 ,bid ,均为口服。对照组 3 6例 ,法膜替丁 2 0mg ,bid ,吉胃乐凝胶 2 0 g ,tid ,克拉霉素 0 .2 5 ,bid。疗程十二指肠溃疡 (DU ) ,均为四周 ,胃溃疡 (GU)六周 ,克拉霉素两组均为两周后停用 ,疗程结束后一周复查胃镜。结果DU治疗四周后的S2 形成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69.7% (2 3 /3 3 )和 2 7.8% (5 /2 1) ,GU治疗六周后S2 形成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70 % (2 1/3 0 )和 3 0 .8% (4 /13 ) ,两组分别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DU和GU的愈合率及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S2 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锌剂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明显促进胃粘膜愈合作用 ,同时配合抑酸剂更能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IL-4和IFN-γ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未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慢性胃炎(CG)患者的胃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原位分布,观察其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胃镜检查并活检的门诊病人的胃粘膜标本97例进行H.pylori感染的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4和IFN-γ在胃的原位分布.结果IFN-γ、IL-4在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均有表达,IL-4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少量的胃上皮细胞.IFN-γ分布于部分上皮细胞、固有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Hp感染者中GU、CG患者IFN-γ的染色阳性率高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p感染者IL-4染色阳性率在DU、GU、CG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胃粘膜都有IL-4和IFN-γ表达,染色阳性率与是否感染无关;IFN-γ的表达在GU、CG的表达较DU明显,提示其与GU、CG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例胃溃疡(GU)和14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GU(91.2±18.0ng/L),DU(70.1±15.3ng/L)较对照组(50.8±7.6ng/L)显著升高(P<0.01)。GU组血浆ET水平又明显高于DU组(P<0.01),治疗后GU组血浆ET水平显著下降(P<0.01),提示血浆ET在消化性溃疡(PU)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地区消化性溃疡(PU)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1999年至2003年5年间的8993例纤维胃镜检查患者。结果:在所有被检查患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2161例(24.03%),其中胃溃疡(GU)876例(40.53%),十二指肠溃疡(DU)1127例(52.15%),复合性溃疡(CU)158例(7.31%)。消化性溃疡中,男1546例(71.54%),女615例(28.46%),男女之比为2.51:1。好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前部为多,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消化性溃疡DU多于GU,好发部位DU以球部前壁为多,GU以胃窦为多,多发于31~50岁之间,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彩凤  李晓玲 《浙江医学》1993,15(4):240-241
洛赛克(Losec)作为一种新型的胃酸抑制剂近年来已被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报道证实其疗效优于H_2受体拮抗剂。我们于1991年8月至1992年3月对50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用Losec和雷尼替丁(RAN)治疗,观察了两组药物的近期疗效和抑酸作用,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病例选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两组:Losec组:2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19~63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3例、胃溃疡(GU)1例、复合性溃疡2例,其中3例为雷尼替丁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顽固性溃疡;RAN组:2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14~60岁。DU23例,GU1例。两组溃  相似文献   

17.
奥美拉唑合用铝碳酸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晓波  易平坚 《广东医学》2005,26(8):1140-114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消化性溃疡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疗程为2周和4周,每含疗程结束后均行胃镜检查,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胃溃疡(GU)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DU)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GU,D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合用能有效控制消化性溃疡,促进其愈合,而且有效缓解溃疡疼痛。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GU和DU)和反流性食管炎(RE)中检出率的不同,探讨幽门螺杆菌对RE的作用.方法入选病例为胃镜室检查且具有Hp检测结果的下列患者:RE,RE GU,GU,RE DU和DU,共2018例,1240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RE 287例,RE GU 13例,GU 225例,RE DU 31例,DU 684例,各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20).结果Hp检出率分别为RE 35.2%,RE GU 38.5%,GU56.4%,RE DU 54.8%,DU 70.9%.Hp在GU中的检出率高于在RE和RE GU中的检出率,Hp在RE DU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RE中的检出率(P=0.027),但是低于Hp在DU的检出率(P=0.047).结论Hp可能对食管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光斌  白萍 《四川医学》2003,24(7):708-709
目的 研究世居高原居民吸鼻烟与胃粘膜损害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16例长期吸鼻烟世居高原的藏族居民 ,同时选择 163例不吸鼻烟的藏族健康人作对照组 ;受观察者均作胃镜检查 ,取胃粘膜活检送病理检查 ,同时查幽门螺杆菌 (HP)。结果 吸鼻烟组消化性溃疡 (PU)、糜烂性胃炎 (EG )内镜检出率分别为 2 5 %、3 1 0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 3 6%、7 2 % (P均 <0 .0 0 1) ;胃溃疡 (GU)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DU) ,吸鼻烟组GU∶DU是 16 3 3∶1,对照组是 2 67∶1。吸鼻烟组胃癌内镜检出率为 7 4% ,对照组未发现胃癌 ;吸鼻烟组GU位于胃底、胃体分别为 3 4 69%、42 86% ,溃疡面积大 ,多发性溃疡多。吸鼻烟组患GU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5 8倍 ,OR =5 .8(P <0 .0 0 2 ) ;患EG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2 6倍 ,OR=2 .6(P <0 .0 0 2 )。每日吸烟草指数与GU、EG呈正相关 ,r分别 =0 .986、0 .981(P均 <0 .0 0 2 )。吸鼻烟组胃粘膜HP检出率为 3 7 0 3 % ,低于对照组的 79 75 % (P <0 .0 0 1) ,PU、慢性胃炎HP检出率分别为 3 1 48%、3 6 71% ,低于对照组的 75 %、81 13 % (P <0 .0 0 1)。结论 长期吸鼻烟藏族居民GU、DU、EG及胃癌内镜检出率高 ,胃粘膜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91年以来,我科应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并与哌仑西平及雷尼替丁比较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所有患者均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性溃疡、多发性溃疡不超过2个。如有溃疡并发症及妊娠、哺乳等均除外。其中洛赛克组50例,平均年龄42.5岁,DU:G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