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寻求HSP的病因治疗。方法检测HSP特别是腹型HSP患儿及正常无症状儿童血Hp抗体(Hp-IgG)的阳性率;通过快速尿素酶的方法检测腹型HSP患儿的胃黏膜Hp感染发生率;将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根除Hp治疗加常规治疗和单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HSP患儿150例,特别是90例腹型紫癜患儿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腹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加入根除Hp三联治疗2周可减少HSP复发。结论Hp感染可能是儿童HSP的病因之一,根除Hp治疗可减少HSP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以探讨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法 对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取血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做^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同时结合胃镜检查分析;确诊幽门螺直菌感染后给予“三联”方案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HP-IgG均为阳性;4例胃镜检查有胃炎和(或)十二指肠炎,其中3例胃镜检见幽门螺杆菌病原体(HP)。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做有关HPI检查是必要的;对于确诊HPI的患者应及时螺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做有关HPI检查是必要的;对于确诊HPI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三联”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并指导治疗。方法 对1 0 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全部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阳性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中4 3 1 4 %感染幽门螺杆菌,给与对抗HP正规治疗,过敏性紫癜症状控制快,复发少。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6例腹型HSP及32例非腹型HSP中的16例进行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另设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结果36例腹型HSP患儿HP阳性21例(58.3%), 其中反复发作16例,HP阳性13例(81.3%),首次发作20例HP阳性9例(45.0%)。32例非腹型HSP患儿HP阳性9例(28.1%);对照组HP阳性2例(6.7%)。三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4.7,P<0.01),反复发作与首次发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 =4.49,P<0.05)。结论 腹型HSP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HP感染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67-369] 相似文献
5.
慢性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儿男 ,1 4岁。因皮疹、尿检异常 5d入院。于上呼吸道感染、过度运动、食猪肉后出现紫癜样皮疹伴腹痛 ,尿色正常。体格检查 :神清、精神反应好 ,营养发育正常 ,双下肢可见鲜红色高于皮面的斑丘疹 ,大片融合 ,臀部及双上肢散在皮疹 ,并见较多陈旧皮疹痕迹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软 ,无压痛 ,四肢关节无肿痛 ,眼睑及下肢无浮肿。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尿常规 :蛋白 (+)~(+++) ,潜血 (- )~ (+++)。便潜血 (- )。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正常 ,胆固醇正常。ASO稍高 ,CRP、ESR正常。血C3、C4 正常 ,循环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伴有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随机收集40例HSP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的粪便标本,先用快速免疫检测卡进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检测,判定有无H.pylori感染.然后提取两组粪便标本目标细菌DNA,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并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结果 HSP患儿H.priori检出率为50.0%,正常儿童为27.5%(x2=4.266.P<0.05).双歧杆菌在HSP伴H.Pylori感染组和HSP非H.pylori感染组分别与正常儿童H.pylori感染组和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鼍明显减少(P<0.008 3);大肠杆菌在正常儿童H.pylori感染组和非H.pylori感染组分别与HSP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量明显升高(P<0.008 3),在HSP伴H.pylorii感染组与HSP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量明显升高(P<0.008 3).B/E值在HSP伴H.pylori感染组分别与HSP非H.pylori感染组、正常儿童H.priori感染组和正常儿童非H.pylon感染组相比,数值明显降低(P<0.008 3).结论 HSP患儿H.pylori检出率较正常儿童明显增多,HSP发病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HSP伴H.pylori感染和HSP非H.pylori感染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均较正常儿童减少,HSP伴H.pylori感染患儿肠道大肠杆菌较HSP非H.pylori感染息儿升高,HSP伴H.pylori感染患儿B/E值明显降低,提示HSP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明显.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并指导治疗。方法 对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全部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阳性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中43.14%感染幽门螺杆菌,给与对抗HP正规治疗,过敏性紫癜症状控制快,复发少。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53 例HSP 患儿分为Hp 感染治疗组(22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 周“三联”根除Hp 方案治疗;Hp 感染对照组(21例)及Hp 感染阴性组(110 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3 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19/22),对照组有效率为90%(19/21),阴性组有效率为85%(94/110),3 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P 复发率为14%(3/22),对照组复发率为24%(5/21),阴性组复发率为31%(34/110),3 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36%,40/110)和对照组患儿(33%,7/21)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5%,1/22)(均P<0.05),而对照组与阴性组间HSPN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p 感染的HSP 患儿予1 周“三联”根除Hp 方案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HSPN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HSP患儿304例(其中男176例,女128例;年龄3~14岁)分为Hp感染(A组)91例,无Hp感染(B组)213例,采用X2检验比较二组间肾损害发生率;对HSP伴Hp感染患儿,进行驱Hp治疗,予2周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7岁及以下10 mg/d,7岁以上15 mg/d)分2次口服.克拉霉素片15 mg/(kg·d),分2次口服.A组中有肾损害60例,经治疗Hp转阴45例(C组),未转阴15例(D组),采用X2检验,比较C、D二组间肾损害恢复情况.结果 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65.9%(60/91例),B组为35.2%(75/213例),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4.378 P<0.01).C组肾损害完全恢复38例将恢复率为84.4%,D组肾损害完伞恢复7例,恢复率为46.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563 P<0.01).结论 Hp感染对HSP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及时发现和处理Hp感染有助于患儿肾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已被确立为是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危险因素。Hp的致病性与毒力有关,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毒素(VcaA)是Hp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该研究通过了解Hp菌株类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探讨Hp感染的分型诊断是否有助于判断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1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Hp的血清学分型,并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取胃窦黏膜经Harris配方苏木精染色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亚甲基蓝染色观察Hp感染情况。结果:115例患儿中检出Hp Ⅰ型菌株84例(73.0%),中间型菌株21例(18.3%),Ⅱ型菌株10例(8.7%);Ⅰ型菌株引起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83例、1例;中间型菌株引起胃窦黏膜中度炎症21例;Ⅱ型菌株引起胃窦黏膜轻度炎症2例,中度炎症8例,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菌株在引起胃窦黏膜炎症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χ2=15.444,P<0.01),Ⅰ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最重,Ⅱ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最轻;而在活动性、萎缩的发生率上,各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上,各型差异有显著性(χ2=10.171,P<0.01)。各型菌株引起胃镜下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儿童Hp感染以Ⅰ型菌株最为多见。各型菌株100%存在胃窦黏膜组织学改变。Ⅰ型菌株感染所致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最重,且引起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最高。Hp感染的分型诊断无助于对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的判断,但有助于对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病情的判断,Ⅰ型菌株感染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对于Hp感染的儿童无论其血清分型如何,均应引起重视,并长期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201-204] 相似文献
12.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对289例腹痛患儿采用日产富士能410PE电子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粘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其病变检出率100%,Hp平均感染率38.8%-4岁,-7岁,-10岁,-14岁各年龄组Hp感染率分别为20.0%,33.3%,37.5%,42.0%,Hp在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胃炎,十二指肠球炎中感染率分别为73.1%,36.0%,31.0%,说明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同时,Hp感染又是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技术在儿童H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经胃镜检查的120例患儿,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组织切片Giemsa染色。同时采用HP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患儿血清中抗CagA、抗VacA、抗Ure、抗Hsp60及抗RdxA IgG抗体。以RUT及Giemsa染色两项均阳性作为HP感染阳性的诊断金标准。结果:120例患儿中,确诊HP感染阳性者60例。Ure抗体、Ure +CagA抗体、Ure +VacA抗体及Ure +CagA +VacA抗体均阳性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比较,吻合度和Kappa一致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Ure+Cag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为81.7%,特异性为91.7%,准确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83.3%,诊断HP现症感染最具临床价值。结论:HP蛋白芯片抗体检测,特别是Ure 结合CagA抗体检测,对诊断HP感染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HP现症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s one of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nd may play a potential role in certain extra-intestinal diseases. H. pylori infection are mainly acquired during childhood, an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in endemic areas of China the infection rates are extraordinarily higher in HSP children, particular those with abdominal manifestations. Furthermore, eradication therapy may ameliorate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 manifestations and decrease the recurrence of HSP. Therefor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etec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by appropriate method ought to be applied in HSP children. Current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local injury of gastric mucosa and immunological events induced by H. pylori infection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SP. Increased serum IgA, cryoglobulins, C3 levels, autoimmunity, proinflammatory substances and molecular mimicry inducing immune complex and cross-reactive antibodies caused by H. pylori infection might play their roles in the course of HSP. However, there are no investigations confirming the causality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and HSP, and the pathogenesis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More bench and clinical studies need to be executed to elaborate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between H. pylori and HS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不同疗程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差异性。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反复腹痛儿童105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6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疗程1周;治疗B组45例,接受A组方案,但疗程2周,停药后4周门诊复诊并复查13C-UBT。结果:105例儿童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缓解率100%;治疗A组幽门螺杆菌转阴55例,根除率91.7%,治疗B组幽门螺杆菌转阴42例,根除率93.3%。结论: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毒副作用少见,安全性好;1周疗程与2周疗程在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1周疗程比2周疗程更为经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205-206]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炎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的关系,对我科1998年至2000年间500例3岁-15岁儿童胃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学和H.pylori观察,按Sydney胃炎标准对病变分级,分析和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发展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0.4%的儿童胃炎与H.pylori感染有关;而且炎症的程度、淋巴滤泡的形成、嗜酸细胞增多及幽门腺萎缩明显高于无H.pylori感染的儿童胃炎。提示上海地区儿童胃炎有很高的H.pylori感染率,H.pylori感染与儿童胃炎关系密切,儿童H.pylori胃炎的胃粘膜病理变化比非H.pylori感染者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79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阐明淋巴细胞凋亡(LA)在HSP中的表现及与各种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分组进行测定,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计算出凋亡比率,然后将急性期与正常组比较、病情较轻的HSP皮肤型与病情较重的HSP复合型比较、恢复期与正常组比较、常规方法治疗未愈的治疗前后比较、常规方法治疗及加用免疫抑制剂方法的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急性期患儿组较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有显著延迟(P<0.01),恢复期患儿组较急性期患儿组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有明显改善(P<0.01),恢复期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常规方法痊愈的HSP皮肤型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情况已得到改善(P<0.01),但急性期未痊愈的HSP复合型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情况未得到改善(P>0.05),急性期病情较重的HSP复合型较病情较轻的HSP皮肤型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明显(P<0.05),应用雷公藤、激素、甲氨喋呤等免疫抑制剂后淋巴细胞凋亡加速(P<0.01)。结论急性期过敏性紫癜存在淋巴细胞凋亡的延迟,且症状较重HSP较症状较轻HSP的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明显;经治疗达临床痊愈的恢复期过敏性紫癜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已达正常水平;常规方法治疗可使症状较轻的HSP淋巴细胞凋亡延迟得以改善,但对症状较重的复合型HSP的病例,须加用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激素、甲氨喋呤等使淋巴细胞凋亡加速,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护体内稳态,由基因控制的一种有程序的、主动的、耗能的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共同维持着群体细胞数量的平衡,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细胞凋亡异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危重症时胃肠功能障碍是否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细胞凋亡的传导途经和基因调控如何?如何针对细胞凋亡来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本文将就危重症时胃肠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胃镜进行胃窦粘膜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另做血清Hp-IgG抗体测定,调查56例胆汁反性胃炎(BRG)儿童的Hp感染情况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与同期胃镜检查的80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RG)作对照,结果显示56例BRG中Hp阳性率为28.57%,80例NRG中Hp阳性率为 52.50%,提示BRG组Hp感染明显低于NRG组(P<0.01),BRG组织学特点:炎症反应轻微,固有腺体萎缩多见,提示BRG的致病原因与胆汁酸等化学刺激因子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