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肌松剂用于破伤风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破伤风病死率高,行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重症破伤风患者常因频繁大抽搐而引起喉痉挛窒息,特别是刺激咽喉部时更易诱发,这给气管切开术带来很大的危险性。我院自1992年起对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采用一种稳妥的方法行气管切开术,即先用肌肉松弛剂,然后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在人工正压呼吸的基础上行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6例患者均被抢救成功。作者介绍了这种气管切开术方法及护理,并附有典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破伤风患者应用气管切开术后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气管套管管:哩、心理支持。结果28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适时行气管切开术,积极配合治疗后无一例因窒息死亡。结论重型破伤风病进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吸毒致重型破伤风患的抢救及护理经验。将患安置在柔和光线的单间,给予镇静、中和破伤风毒素、抗感染和加强心理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的摄入等处理。本组21例,18例行气管切开术,5例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愈13例,死亡8例,吸毒致重型破伤风的患病死率高,有效地控制抽搐,改善呼吸困难,预防控制感染,保证营养的摄入.加强心理护理,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本组治愈64例,好转1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5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精心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及术后的各个环节做总结。结果: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结论:气管切开是解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术后护理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应该重视每一个护理环节。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为解除或预防喉部及气管上部阻塞性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急救手术,对外科某些疾病如重型颅脑损伤、破伤风等能起到治疗和预防合并症的作用。气管切开后可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的目的。现将4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7.
重型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加强病室环境管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规范气管套管的护理,强化吸痰无菌操作技术。认为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采取合理治疗和护理,加强营养疗法及心理支持,能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置气管导管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共收治重型新生儿破伤风12例,在综合治疗下采用气管插管并留置气管导管,保持气道通畅,让患儿自主呼吸,无需机械通气.结果:12例重型新生儿破伤风治愈7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2例,出院后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75%.结论:留置气管导管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神经外科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和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2002年7月~2004年4月我们通过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实施吸痰的护理,同时与急症抢救同步开始,并贯彻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呼吸道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医学》1975,(5)
本文报告用气管切开术抢救重型或极重型乙脑严重呼吸衰竭儿童35例,救活19例,延长生命4例。作者对手术指征、死亡原因、拔管、护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上呼吸道梗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是重型颅脑损伤经常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为了避免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应尽早对病人行气管切开术,但气管切开的护理亦尤为关键。我院2000年来收治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28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数昏迷,常伴有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不易吸出等现象,并有误吸的危险。实施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吸痰。正确有效的气管切开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于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于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拔管时间是(22.88±7.32)d,对照组是(26.65±8.43)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8.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型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 45例重型格林 -巴利综合征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 ,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45例中抢救成功 36例 ,占 80 % ,死亡 9例 ,占 2 0 %。结论 :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加强气管切开后护理 ,预防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 ,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长的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呼吸道,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彻底吸尽气管深部痰液,防上肺部感染,增加氧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气管切开后,呼吸通路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2].因此,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开放气道的有效抢救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监护中。2004-10~2005-05我科对具有适应证者进行气管切开术20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甘柳萍 《现代护理》2007,13(3):685-68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从单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发展为抢救各种危重患者上、下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因此,国内外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气管切开术的定义及术后出现的问题入手,介绍有关护理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如发生意外,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意外情况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