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医认为,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鱼际穴等,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经常摩擦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搓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只要空闲下来,随时随地都能做起来。例如: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鱼际穴位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  相似文献   

2.
合谷穴和率谷穴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腧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四意穴和马丹阳十二穴之一。《玉龙歌》云:“头而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甲乙经》中以该穴主治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在《外台秘要》中又主治头痛、口噤不开等,均说明了本穴对头面五官疾病有特殊的疗效。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因胆经循行于侧头部,其支脉循行于耳部、面部及下肢外侧正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四总穴”之一,主治头面部的各种疾患。一般老百姓若会使用它,可在不少场合派上用场。外出旅行或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常被打乱,很多意想不到的急症可随时发生。这时,您不妨试试应用合谷穴来解除急症。  相似文献   

4.
合谷(He gu) 归经 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原穴。 定位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取法 将拇、食两指并拢,手背两指间肌肉的最高处即该穴。简便取穴法:将一只手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尖到达之处是穴。  相似文献   

5.
按摩合谷穴治疗呃逆1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0年 7月至今 ,我们按摩合谷穴治疗呃逆患者 1 4 6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医者中、环、小指环握患者食指 ,稍加牵引 ,使患者食指伸直 ,拇指相应握在患者第 2掌指关节处掌侧正中 (或背侧正中 ) ,医者食指稍屈 ,自然搭在患者合谷穴上 ,向患者第 2掌骨方向按摩合谷穴。对意识清晰的患者 ,可依据得气感调整按压点和力度。向患者第 2掌骨方向做穴位按摩是本手法的关键。治疗效果本组 1 4 6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颅脑外伤 56例 ,胸部手术后患者 7例 ,腹部手术后患者 83例。经用上法治疗 ,1 min内停止呃逆者 86例 ,3min内停止者…  相似文献   

6.
人的左右手上各有两个保健康的穴位,一是合谷穴,二是内关穴,不但好找好按,而且只要不忘,天天坚持按摩,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一是合谷穴.按摩作用: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经常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面上的病,像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笔者以董氏奇穴"灵骨"穴和正经腧穴合谷穴为例,从揣穴寻找反应点、诊治特点和作用机制三方面来探究穴位的变化特点。认为合谷穴的部位是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董氏奇穴"灵骨"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移动的一个点。由此推之,不仅"灵骨"穴、合谷穴与机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他腧穴的定位也可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8.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直通三焦,整体协调脏腑功能以强化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谷穴的部位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动态变化,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的移动点。《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揭示了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此针法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等面口疾病较单纯针刺合谷穴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治疗方法:1.取穴方法:患者与术者相对端坐于凳上入静。取左侧穴时,术者用左手托着患者左手,患者左手肌肉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术者用右手拇指尖在患者左手合谷穴(大指歧骨之间,即第一、二掌骨之间,约近第二掌骨中点处)及其周围按压,并略带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的逆时针方向旋转30度角的揉的动作。按压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询问其感觉,探询其压痛点(即明显的酸、麻、胀、重、痛的感觉处)。反之,取右侧,术者用右手托患者右手,用左手拇指尖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作顺时针按压,寻找其压痛点。如有压痛点,可正在压痛点上施术,如无压痛点可在合谷穴上施术。 2.操作:取准穴位后,用28号1寸毫针对准穴位,垂直快速刺人,进针后即令患者意守双涌泉,施以提插捻转,实泄虚补,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次。每天针1次,6次一个疗程。治疗标准及效果1.疗效标准:治疗后呃逆消失而一周无发作者为治愈;呃逆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者为有效;治疗一个疗程症状无改变者为无效。  相似文献   

10.
合谷穴治疗呃逆举隅(750004)银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院高武科吴英王晓玲合谷穴是指临床最常用穴位之一,穴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挠侧的中点是穴,具有解表散邪、清热镇痛、通经活络之功效,除主治头痛、牙痛、鼻炎、咽喉肿...  相似文献   

11.
浅谈合谷穴临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大肠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手部的部位,历代医家在针刺取穴时对其倍加青睐。古今医著对合谷穴的作用论述甚多,其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与疼痛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以推拿方法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114例,效果良好,兹简介如下。治疗方法:(一) 推拿手法:拇指下推中脘穴位50次,手掌揉神厥穴5分钟,顺时针方向按摩脐旁5分钟。再从尾骨推上七节四、五分钟,上推治虚寒泻,下推治湿热泻。然后由尾骨至大椎穴捏脊3~5遍。 (二) 穴位推拿法:将小儿拇指屈曲,沿桡侧由指尖向里推为补脾土。逆运八卦沿第五掌骨的末端轻推至第五指根部,由此环推至第一掌骨和第五掌骨的交际处界,各200  相似文献   

13.
取穴方法:取穴时,按照张氏法先在第二掌骨侧取穴。取穴原则;通常对应用于疚病部位的穴位正好是非常敏感的压痛点,这样的压痛点正好是需要进行按摩的穴位。但临床中也要依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全息理论选取穴位;也可根据疾病的不同性质选取不同的全息穴位.如:肺热引起的大便于结可取肺穴:又可依据中医脏腑功能辨证的原理选穴:如头疼取头穴。胃炎取胃穴。通经取下腹穴.坐骨神经痛取腰穴.胆囊炎取肝胆穴.操作;先按上述取穴方法,找到对应疾病部位压痛反应最强烈的点用拇指按摩.时间5~20分钟.频率每分130-150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合谷穴定位记载与穴名内涵的重新挖掘,发现合谷穴并非固定的标准点,而是具有一定的范围。《董氏奇穴针灸学》中灵骨穴与正经合谷穴在形态学基础、主治与配伍上关系密切。通过探究二者关系,结合对合谷穴定位问题的现代研究,发现合谷穴在定位范围上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提出灵骨穴或为合谷穴实际定位的一部分,合谷穴定位范围应为自第二掌骨桡侧中点至第一二掌骨间结合处。古代文献中合谷穴处的脉诊应用,也使合谷穴定位范围的探讨更有必要。希望通过对合谷穴定位范围的进一步探讨,能够为临床腧穴定位及针刺取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1)腰痛穴。腰痛穴是一个经外奇穴,在手背指,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个穴位。只要用拇指和食指同时点揉5~10 min,腰痛即可缓解。(2)侠溪穴。侠溪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  相似文献   

16.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37-37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描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太冲是足厥阴肝经输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合谷,太冲是人体重要穴位,称四关穴,意为人体生命重要关口。主要具有调和阴阳,开泻热闭,清心醒脑安神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四关穴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合谷配穴谈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泄热开闭之效。其穴首见于《灵枢.本输》篇:“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针灸甲乙经》亦载:“合谷,一名虎口,在大指次指歧骨间。手阳明之所过也,为原。”该穴位于手部,取穴方便,针刺感应能弱能强,适应症极为广泛。历代医家对合谷穴的运用极为重视,认为该穴能升、能降、能开、能宣,若与其它经穴相配,不但能治气分证,亦能治血分病;不但能治表病,亦能治里证。针灸临床若能掌握合谷穴特性和辨证配穴法则,则可灵活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1合谷配头面诸穴合谷穴治疗疾病以头面五官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落枕为气机阻滞,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针灸治疗方法简单、快捷,疗效明确;方法多样,包括单针单穴、平衡针、运动针和腕踝针等。单穴刺激即有明显效果。局部取穴典型代表是阿是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远端取穴;特殊作用体现在特定穴,如后溪、养老、且郄、列缺等;经验效穴,治疗效果明显的穴位,如落枕、颈灵(绝骨与跗阳穴之间,腓骨上,双侧取穴)、重子穴(手心向上,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之间,虎口下1寸处)、颈痛(颈痛穴位于手背部,轻握拳第4掌骨与第5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等;落枕属经外奇穴,也是治疗落枕的经验穴,除针刺外落枕发生时可用拇指或笔头按压此穴,用力刺激,颈部也会轻松许多。主要特点为:1取穴多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2取穴少;3针刺得气后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加强刺激量;4行针同时嘱咐患者主动运动颈部配合治疗;5疗程短,多在三次以内。  相似文献   

19.
很多年轻父母常常被孩子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或不规律时引起的便秘而困扰.总结众多学者的报道,[1~3]笔者经过十余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和积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绝技,使其能在家里解决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当小儿出现便秘后,一般情况下只需按揉阳池穴,并加以按揉腹部就可缓解这种症状.阳池穴为治疗便秘主穴,在腕背横纹上约三指中间处,在此穴位用拇指旋转按揉1~2 min,可双侧对称同时进行,力度要稍大,进行强刺激,按摩此穴位可以止头痛、通大便.[4]推摩腹部时要用指腹在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转快摩,直至感觉腹部发热、变软即可停下.一般每天按摩1次,5 d为1个疗程,便秘急性期按摩1~2次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20.
五指养生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按摩手,就是自己在做"脏腑按摩". 搓手掌:先握手心,搓到发热,趁热再搓手背,常搓手好处多.中医认为人的手上有很多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劳宫穴等,经常搓手,可以刺激穴位,起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和健脑作用; 增强疏通经脉,并能够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搓手方法:双手十指交叉,双手肘关节悬空,十指尖朝前上方,尽力快速地双手来回搓动, 坚持 1 分钟,或持续搓200次,老年人量力而行,可减少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