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 方法 将4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用20ml针筒接吸痰管方法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管接肛管方法进行灌肠。 结果 观察组灌肠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优于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提高了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保留灌肠可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国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70-7871
目的观察清洁灌肠加食醋保留灌肠与单纯食醋保留灌肠,两种方法在肝性脑病中抗昏迷的效果。方法将86例肝性脑病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二组患者均用相同保肝、降酶、降血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食醋保留灌肠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清洁灌肠后食醋保留灌肠每日2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改善症状、血氨值、神志改变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值。结论清洁灌肠后酸醋保留灌肠可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寻找治疗肝性脑病时的最佳灌肠方法。方法将7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深部保留灌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灌肠后距离排便时间,意识状态的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后组间血氨、ALT、AST、AL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值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前3d意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肝性脑病时采用新型保留灌肠法效果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用具对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改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保留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液在患者肠道中的保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我院改良的灌肠用具能明显提高灌肠疗效和插管成功率,降低管道脱出和药物外泄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用醋与大黄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抗肝性脑病的基础上加用食醋50mL、生理盐水100mL灌肠。治疗组在常规抗肝性脑病基础上,联合应用食醋及大黄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肝性脑病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和血氨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结果:食用醋联合大黄保留灌肠能够显著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计算能力及扑翼样震颤等症状、体征,对肝性脑病Ⅰ、Ⅱ级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能够降低患者血氨水平。结论:食用醋联合大黄保留灌肠对肝性脑病Ⅰ、Ⅱ级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与常规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保肝、抗肝性脑病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乳果糖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在结肠灌洗透析后予乳果糖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清醒时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值及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氨值明显降低;观察组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延长.[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肠灌洗透析后给予乳果糖联合氧氟沙星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性脑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清醒时间、NCT及血氨的改善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724-4725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最佳灌肠方法及护理。方法:随机将6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食醋50 ml,生理盐水50 ml保留灌肠,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50 ml,食醋50ml生理盐水50 ml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60%,平均清醒时间观察组为2.5 d,对照组为4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果糖加食醋保留灌肠能促进肝性脑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0.
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采用CTJ-B(豪华型)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肝性脑病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常规抗肝性脑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机全结肠清洗,再行中药灌注保留灌肠,每日或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其它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对肝性脑病Ⅰ、Ⅱ级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其为临床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肠方法对提高慢性盆腔炎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 0 0例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用改良方法灌肠 ,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灌肠。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改良方法灌肠明显提高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应用食醋灌肠的量及浓度对肝性脑病病人血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昏迷期病人54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食醋灌肠1周,观察灌肠前后空腹血氨浓度及肝性脑病的临床治愈率。结果表明:用浓度15%(V/V)、25%(V/V)的食醋灌肠1周后血氨浓度分别为47.3±5.4μmol/L、35.7±5.5μmol/L,与对照组血氨浓度112±10.7μml/L相比明显降低(P<0.01)。用浓度25%(V/V)食醋灌肠时肝性脑病临床治愈率最高为9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食醋灌肠可降低血氨浓度,提高肝性脑病的治愈率,其食醋的最佳浓度为25%(V/V).  相似文献   

13.
乳果糖不同保留灌肠方法对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果糖保留灌肠方法对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普通保留灌肠法,B组采用输注保留灌肠法,接受乳果糖保留灌肠后,均先左侧卧位,再抬高臀部右侧卧位,连续5 d,治疗1 w,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输注法保留灌肠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普通法长,且患者意识好转及血氨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普通保留灌肠法.结论 采用乳果糖输注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脐敷联合结肠透析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玫  肖春玲  周静  邹映珍 《天津护理》2004,12(3):131-131,133
目的:观察脐敷联合中药结肠透析两种不同给药护理方法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接受脐敷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改良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腹水消退、症状改善和皮肤过敏、中约结肠透析后药物保留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脐敷联合结肠透析方法,确能提高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庄春柳  李洁蓉 《全科护理》2012,10(10):879-880
[目的]观察乳果糖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乳果糖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4%,对照组为63.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氨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 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HE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ET、BA水平、L/M排泄率均降低,Occludin、Claudin-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能显著提高HE患者的临床效果,保护肠黏膜屏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