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年男尸54侧,解剖后观察测量。髂内动脉起点平面在腰5椎体中份至骶1椎体中份者,53例中有50例。最高平 L_(4-5)椎间盘,最低平 S_2椎体下份。髂内动脉长度平均为43.05±6.80毫米,最大值68.91毫米,最小值19.80毫米。起始处外径平均8.22毫米,最大值13.80毫米,最小值5.30毫米。  相似文献   

2.
髂内动脉分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髂内动脉分支的状况和类型,在欧洲人方面:有Cloquet、Quain、Schlobig、Krusche、Jaschtschinski、Dwight、Schwalbe-Pfitzner、Braithwaithe、Pick等、Мануйлов等人,在日本人方面:有足立、塚本、稗田、河野等人曾进行过研究。在国人方面:有宫下公平和陶之理作过调查,宫下的调查只限于髂内动脉六个大的分支,对小而重要的分支,如膀胱上、下动脉、输精管动脉和子宫动脉等则未加以调查。就前记文献看来,髂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 90侧成人尸体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和输尿管数值 ,解剖观察了髂内动脉分支的起源、髂内动脉与输尿管及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 ,同时也为经髂内动脉插管及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时 ,保护输尿管提供临床应用数据。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2 成年尸体 45具 (90侧 ,男 5 0 ,女 40 )。对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进行了测量。2 结果和讨论2 1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测量数值 ,见表 1。表 1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测量 ( x±s x ,mm)测量项目 侧别 男 (左 2 5 ,右 2 5 ) 侧别显著性 女 (左 2 0 ,右 2 0 …  相似文献   

4.
<正>在制作一男性右下肢血管神经标本时,见髂内动脉发出一异常分支,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髂内动脉自右髂总动脉发出后,沿盆腔壁向内下走行4.36cm后发出一异常壁支。该变异支以28°角起于髂内动脉,外径2.60mm,走行于臀上动脉与臀下阴部干之间。主干下行0.53cm,在第二骶椎水  相似文献   

5.
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320侧成人的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髂内动脉的起点多平第五腰椎和腰骶椎间盘的高度(80.94%),在左、右侧之间,多数是右高于左;在男、女性之间,有男高于女的趋势。依髂内动脉发出臀上、臀下和阴部内动脉三大分支的情况,将髂内动脉的分支型式分为五大型共10个分型。各型中,以先发出臀上动脉,后发出臀下阴部干的(Ⅰ型)最多,占55.94%。髂内动脉三大分支与骶丛的主要位置关系是:臀上动脉多数穿过腰骶干与第一骶神经之间(79.06%);臀下动脉以经骶丛前方出盆的较多(51.65%);阴部内动脉绝大多数经骶丛前方出盆(94.69%)。髂腰动脉只有一支的占65.62%,有二支的占30%,有三支的占4.38%。髂腰动脉多数直接起于髂内动脉或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的支数为1—6支不等,其以有二支的为最多,占63.74%。骶外侧动脉多数起自臀上动脉。闭孔动脉起于髂内动脉系的占80%,起于髂外动脉系的占17.19%,起于髂内、外动脉系的占2.81%。直肠中动脉以起于阴部内动脉的较多。子宫动脉多数只有一支,有11例标本有两支子宫动脉,这些动脉多发自髂内动脉的脐动脉段。副阴部动脉的出现率颇高,占24.37%,该动脉经耻骨联合下方出盆,分布于阴茎或阴蒂。  相似文献   

6.
解剖文献中有关髂总动脉的记载及其外侧分支的变异颇有差别。本文讨论了几位作者的观察结果,报告了143例髂外动脉分支的观察小结,65%(93例)髂总动脉无分支,35%(53例)存在外侧分支,其中18例为右侧,16例为左侧,16例为两侧,分支平均管径为3mm,分支供给髂腰肌(髂腰动脉之外),偶尔至输尿管、淋  相似文献   

7.
8.
在78具成年尸体上详细观察了髂总动脉的分支。髂总动脉外侧支的出现率为30.76%,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43.33%),始端外径为2.38±0.06(0.90~4.20)mm.起自髂总动脉的髂腰动脉的出现率为10.26%,也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其始端外径为3.03±0.14(2.50~3.80)mm。记录了此两支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髂动脉系中,髂内动脉分支的变异很大,因此有不少国外学者曾做过研究,然而对于髂外动脉却注意较少。在国内,最近陶之理曾对国人髂内动脉的分支类型作了观察,傅志良等也对国人异常闭孔动脉进行了调查,但对髂外动脉的分支情况,还未见有报导。作者今就60具成年男子尸体将髂内、外动脉分支的观测所见作一报导,冀能对我国体质解剖学补充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腹腔动脉的分型問題,各依不同角度及标本变异情况而多不一致。如Lipshutz将腹腔动脉分为四型;Eaton区分五型;Adachi及郁秉輝皆分六型;Michels及张年甲分为七型;塚本分为九型;胡启仁則分十一型等。并且,即使类型数目相同,但其內容亦各不相符,如郁秉輝的六型不同于Adachi的六型。因而必将影响資料比較上的正确性及統計上的困难。有鑑于此,我們願提出两点討論意見,以供参考。腹腔动脉各型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解剖一78岁男性尸体时,观察到右侧髂外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髂外动脉走行于髂腰肌、腰大肌和髂肌的表面,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出移行为股动脉,到达大腿前内侧至大收肌,髂外动脉发出腹壁下动脉和变异支。腹壁下动脉与变异支根部距离1.81mm,变异支从髂外动脉发出下行1.15mm后发出第1分支,外径0.03mm,第1分支行向阴囊。主干继续下行4.06mm后发出第2分支,外径0.20mm,第2分支又分别向内侧和下内侧分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动脉各个分支的起点颇多变化,历来从事于此项调查者不乏其人,择其要者有Thomsonl,Bean,De Garis,高华龄,Daseler等人的工作。但以往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本文的目的,旨在探求锁骨下动脉的常见类型,并试图对各家分歧略加探讨。本文资料系1960至1981年间分5批收集,共观察180具尸体(成人男性95具,女性66具;小儿男性7具,女性12具),计360侧,全部系教学用尸,曾经动脉注入按Teichmann处方配制的沉降碳酸钙混悬液或红色乳胶液,注射情况一般尚可。在学生解剖颈部后,立即加以清理,进一步追查、绘图及记录。所有标本均采用两侧完好无损者,如其中一侧已遭受损坏,另侧亦不采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 ,发现其右侧髂总动脉分支穿髂总静脉隧洞的异常 (附图 ) ,现报道如下 :右侧髂总静脉在走行于腰大肌表面的部位出现一隧洞 ,洞口为一卵圆形裂孔。该裂孔长轴为 1.5cm ,与静脉平行 ,短轴为 0 .7cm ;近侧端距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 5 .5cm ,远侧端距右侧髂内静脉与髂外静脉汇合处4 .3cm。右侧髂总动脉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 4 .1cm的部位发出一动脉 ,穿过该隧洞进入腰大肌 ,上行并分支于腰大肌。该动脉直径为 0 .5cm ,距隧洞近侧端 0 6cm ,远侧端 0 .4cm。进一步解剖显示 ,该动脉沿腰大肌上行与第…  相似文献   

14.
15.
腋动脉分支类型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动脉的分支类型,是人们注意较多的一个问题,国内外的解剖工作者对此问题进了不少工作。早在1901年Hitzrot就已对腋动脉的分支类型作了报告,以后1928De-Garis,1930Trotter等,1959Huelke等人陆续报道了观察结果。对中国人腋动脉分支的调查,最早开始的是福山佑门(1938年),以后1950潘铭紫,1958高华龄,1965程耕历等人都进行了报告。根据各作者的研究资料表明,腋动脉的分支变异很大,在早期,作者们的分类方法颇不  相似文献   

16.
腹腔动脉分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正> 国人腹腔动脉分支类型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有所报道,一般教科书所记载的典型腹腔动脉分支类型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三支共干(即肝脾胃动脉干)。但根据不少人观察统计,发现不少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8.
动脉分支类型的調查統計是目前国內进行較多的研究工作之一,但对分型的依据,意見很不一致,常受到国外学者的影响,以那篇文献为主要的参考資料,即根据該作者的分法进行分类,分型越分越多,越分越繁,缺少統一原則。腹腔动脉的分支类型也有同样的情况。我們利用学生局部解剖实驗后的134具尸体,对腹腔动脉的分支类型进行了观察,并对动脉分支分型問題提出了初步不成熟的意見,以向同道請益,借以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回结肠动脉的分支类型,各种教科书上的记述,甚不一致。文献上仅见Anson等在观察了200例的基础上,分为9种类型,但他们的分型是以阑尾动脉的起始点为依据,故他们的材料,实际上是阑尾动脉起始点的类型,对回结肠动脉其他分支,并未完全顾到。Michels虽云观察了200例,但他的报告却只有一种一般的描述,证明他对回结肠动脉各分支,也未作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20.
前言腹腔动脉是一短而粗的动脉干,约于第一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前壁,继则分为三支:即胃左动脉、肝动脉及脾动脉分别供给腹腔上部脏器(胃、肝、脾、胰、十二指肠等),此点为一般教科书中所载。但以上三分支的起点变化较多,除解剖教科书中有一般性的叙述外,Haller、Eaton、Lipshuta、Adachi、Mechels、Hollinshead等曾作过详细的综合观察报告,Lyssenkow、Kostinovitch、Munger、Clausen诸人虽有个别例数的报导,其所见亦不超出前者的范畴。至于腹腔动脉发出的位置,除各解剖教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