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拓朴替康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方法:0.1μmol/L的拓朴替康处理K562细胞24h时,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片段DNA含量检测研究拓朴替康对靶细胞的促凋亡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和γ-32P掺入法测定拓朴替康对p38MAPK含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FCM检测发现在K562细胞周期图中出现一凋亡峰,凋亡细胞比率为16.9%,凋亡细胞特有的片段DNA含量为(45.9±1.0)%;p38MAPK含量及其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4.9倍和4.1倍。结论:拓朴替康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两血管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给予2 g·kg-1·d-1的养血清脑颗粒溶液2 ml灌胃,血管性痴呆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第1、2、3天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组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而实现的,这可能是养血清脑颗粒参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瓜I)的抗炎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R)组、IRI组和EPO组,每组12只。于再灌注2h、6h、12h、24h各时相点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IRI组血BUN、Scr水平和肾组织匀浆TNF=Ⅱ含量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肾脏病理改变;肾组织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于再灌注12h达到峰值,24h表达减弱。而在EPO组,BUN、Scr和TNF=a水平显著低于IRI组(P〈0.05),在各时相点的肾脏病理改变与同期IRI组比较明显减轻,p-p38MAPK表达在各时相点较IRI组明显减弱。结论EPO可显著改善IRI造成的肾脏病理和肾功能异常,其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p38MAPK活化、降低TNF.Ct水平、减轻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IT)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体重250~300g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T SB203580组和IT 二甲基亚砜(DMSO)组.按Yaksh法施行鞘内置管. 按Brennan法建立切口疼痛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 3 h、 6 h 、1d 、2d、3d 、5d以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术前值比较,对照组大鼠在术后2 h、3 h、6h、1d和2d的von Frey纤毛刺激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均明显降低(P<0.01),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在术后2 h、3 h、6h和1d的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IT DMSO组大鼠在手术后各时间点的MWT、TWL和累计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不同;与对照组和IT DMSO组比较,IT SB203580组大鼠在术后2 h、3 h、6 h和1 d的MWT均明显增加, TWL均明显延长 (P<0.05或P<0.01),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 p38MAPK在脊髓水平参与了大鼠切口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是否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水平存在直接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制备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在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以大剂量硝酸甘油(15μg/h,以950mL/L乙醇为溶剂)或950mL/L乙醇(3μL/h)。再灌注结束后,将缺血区剪下,制备石蜡切片,采用TUNEL技术检测心肌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的Bcl-2和Bax水平。结果:硝酸甘油组细胞发生凋亡数犤(35.2±6.7)%犦明显多于对照组细胞犤(5.2±0.8)%犦(t=28.1,P<0.01)。对照组Bcl-2表达(5.7±1.3)明显强于硝酸甘油组(1.8±0.8)(t=11.9,P<0.01)。对照组Bax表达(5.9±1.3)明显弱于硝酸甘油组(9.1±1.3)(t=9.2,P<0.01)。结论:大剂量的硝酸甘油促进了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提高了Bax蛋白的水平,降低了Bcl-2蛋白水平;大剂量硝酸甘油对Bcl-2/Bax的调节可能是其促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38 MAPK抑制物SB20358(S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45只250~300 g雄性SD大鼠,通过阻断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80 min制备I/R损伤模型。随机分3组(n=15):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低剂量SB预处理组(SB-L组)和高剂量SB预处理组(SB-H组);同时选取15只同周龄SD大鼠仅穿线但不结扎(Sham组)。SB-L组和SB-H组分别于LAD结扎前30 min注射50μg/kg、100μg/kg SB,其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T0)、缺血30 min后(T1)、再灌注60 min(T2)、120 min(T3)及180 min后(T4)检测各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I/R后的心功能情况[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收缩期平均压(LVSP)、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处死大鼠并通过TTC染色分析缺血程度和梗死程度,将心脏组织包埋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的心肌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梗死区p38及其磷酸化形式的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除T0外的I/R其余时间点的TNF-α水平均升高,LVSP、FS和EF均降低,LVEDP、心肌p-p38/p38值及缺血和梗死程度均升高(P0.05),心肌肌纤维出现断裂溶解及坏死,心肌间质出现水肿且间隙增大,出现坏死灶;给予SB处理后可减轻以上异常指标及心肌病理改变,与Vehicl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与Sham组有差异(P0.05)。SB-H组的改善效果优于SB-L组(P0.05)。结论 SB对大鼠心肌I/R损伤有改善作用,可降低心肌缺血及梗死程度,改善心功能和炎症反应并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是否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水平存在直接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制备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在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以大剂量硝酸甘油(15μg/h,以950mL/L乙醇为溶剂)或950mL/L乙醇(3μL/h)。再灌注结束后,将缺血区剪下,制备石蜡切片,采用TUNEL技术检测心肌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的Bcl-2和Bax水平。结果:硝酸甘油组细胞发生凋亡数[(35.2&;#177;6.7)%]明显多于对照组细胞[(5.2&;#177;0.8)%](t=28.1,P&;lt;0.01)。对照组Bcl-2表达(5.7&;#177;1.3)明显强于硝酸甘油组(1.8&;#177;0.8)(t=11.9、P&;lt;0.01)。对照组Bax表达(5.9&;#177;1.3)明显弱于硝酸甘油组(9.1&;#177;1.3)(t=9.2,P&;lt;0.01)。结论:大剂量的硝酸甘油促进了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提高了Bax蛋白的水平,降低了Bcl-2蛋白水平;大剂量硝酸甘油对Bcl-2/Bax的调节可能是其促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氧化应激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持续存在可刺激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贯穿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始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细胞内介导胞外刺激的重要信号通路,是细胞促增殖和传递应激信号的关键激酶。其中,p38 MAPK是MAPK家族成员之一,在肿瘤、应激反应、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调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因子-κB及p53等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本文主要就p38 MAPK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39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采用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同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肌酸激酶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3.54±1.50),(20.72±1.58),(2.90±0.28)μkat/L,P<0.01],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心肌梗死范围: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区与左室面积比值无明显差异,缺血后处理组心肌坏死区与缺血区比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26.1±6.7,40.2±7.2,P<0.01)。③心肌凋亡细胞计数:再灌注结束后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12.5±2.9)%,(21.3±3.8)%,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范建  孙冬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485-3487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磷酸化P38(P-P38)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uPA和P-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uPA和P-P38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没有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0.05),二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呈高表达,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鼠吸入丙烯醛后是否出现气道黏液高分泌及其产生机制,观察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气道炎症损伤、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以及应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后对气道炎症、MUC5AC的影响。方法64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丙烯醛模型组、丙烯醛+SB203580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SB203580对照组,每组16只小鼠。于第7和21d各组随机处死8只,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BALF作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石蜡包埋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AB-PAS染色了解气道杯状细胞和黏液物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进行黏蛋白基因半定量分析,Western-Blot定量分析信号通路蛋白。结果小鼠吸入丙烯醛21d后出现明显的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经SB203580治疗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杯状细胞增生改善,黏液分泌明显减轻。丙烯醛模型组、丙烯醛+SB203580治疗组的AB-PAS阳性着色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4±0.93)%比(9.82±0.56)%,P〈0.01];丙烯醛模型组与丙烯醛+SB203580治疗组之间MUC5AC阳染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53±0.017比0.066±0.007,P〈0.01)。拮抗p38MAPK后,MUC5ACmRNA表达量下降(7d0.934±0.061,21d1.041±0.026),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调(0.844±0.014比1.004±0.039,P〈0.01)。结论小鼠吸入丙烯醛模型中,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MUC5AC基因转录,SB203580可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 ,再灌注120 min;吗啡后处理1组(M1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静推吗啡0.1 mg/kg ,再灌注120 min ,吗啡后处理2组(m^2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静推吗啡0.3 mg/kg ,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末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印迹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表达。【结果】和IR组相比,M1组和m^2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减小( P <0.05),m^2组心梗面积降低较M1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M1组和m^2组CcO表达均上调( P <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HLE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As2O3对肝癌细胞株HLE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观察As2O3对HLE细胞株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形态学改变,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测试肝癌细胞内[Ca^2 ]i变化。结果:As2O3对肝癌细胞株HLE具有诱导凋亡作用,CLSM检测肝癌细胞内[Ca^2 ]i高浓度As2O3作用下48h达最高峰;在低浓度下96h达高峰。结论:As2O3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缺氧损伤神经元膜表面AMPA(amino-3-hyo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acid,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在谷氨酸受体第二亚单位(GluR2,glutamic acid receptor 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凋亡数量、胞膜表面GluR2含量变化及纳洛酮的调节作用。结果:纳洛酮可上调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GluR2的含量(P〈0.05),减少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上调神经元膜表面GluR2含量,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P38 MAPK和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IR组、IPO组,每组又分为8个时间段。S组分离出左肾动脉,结扎右肾蒂,暴露45 min后关腹;IR组阻断左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组给予反复10次的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处理。检测肾功能及检测P38 MAPK和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的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显著降低,24 h时下降最明显(P<0.05)。IPO组的P38 MAPK、JNK蛋白表达较IR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IPO对大鼠肾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弱P38 MAPK和JNK蛋白表达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氢巴马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氢巴马汀(l-TH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THP治疗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90min、120min观察l-THP对大鼠心功能、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l-THP能够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max)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的升高,并能够稳定心肌组织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论:四氢巴马汀(l-TH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降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和抑制自由基生成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13K)途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磷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WT)注入大鼠玻璃体内,抑制P13K活性为A组,玻璃体内注射等量林格液作为B组,空白对照组为C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大鼠眼压到110mmHg(1kPa=7.5mmHg)持续1h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后0、2、6、8、12、24、48h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HIF-1α在视网膜细胞的阳性表达;并应用RT—PCR来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6、8、12、24、48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出现HIF-1α阳性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加,1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预先玻璃体内注射PI-3K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WT)的大鼠视网膜HIF-1α表达明显减弱,亦在1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是经过P13K途径来实现,阻断P13K途径,可以明显减少HIF-1α的表达,但从实验结果来看P13K途径被阻断后并没有完全阻断HIF-1α的表达,由此猜测HIF-1α的表达可能存在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蛋白激酶C对内皮通透性及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流式分析法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以同位素标记法测定HUVECs的粘附率;双室培养法测定HUVECs的通透率。【结果】10ng/mlPMA处理HUVECs后,HUVECs的通透性于30min时开始明显增高;VCAM-1,ICAM-1表达增强,对血小板粘附率2h达到最大值。【结论】PKC活化能其上调血管内皮细胞VCAM-1、ICAM-1的表达,并增强其粘附性。HUVECs的PKC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在大鼠脑缺血预适应(IP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复制整体脑缺血预适应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假手术(SI)、缺血预适应或缺血耐受(IT)、外周伤害对照(PNC)、外周伤害耐受(PNT)5组。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借助Gel Doc和Versa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脑躯体感觉皮层、海马组织内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经脑IPC后,大鼠躯体感觉皮层和海马组织内p38 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6)。结论大鼠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和海马组织内p38 MAPK可能未以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改变的形式参与脑缺血预适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