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诊断肝占位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显示肝占位病变血流灌注特点的能力,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占位(原发性肝癌61例,转移性肝癌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血管瘤12例,肝硬化增生结节5例,肝细胞腺瘤2例,胆管细胞腺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局灶性坏死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前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和造影剂增强16层螺旋CT检查,将两种检查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漏诊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5例、胆管癌1例、胆管腺瘤1例、肝硬化结节1例、血管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增强CT漏诊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2例、血管瘤1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7例、胆管癌2例、胆管腺瘤1例、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局灶性坏死2例。超声造影诊断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为97.25%,增强CT的检出率为93.58%;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准确性为90.83%,增强CT的准确性为82.57%。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能力与增强螺旋CT相近,实时超声造影具有独立诊断价值,对于增强CT扫描阴性或未显示病灶血流灌注特点的病例,超声造影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脉冲反向谐波技术对192例肝占位病变(109例恶性肿瘤,83例良性病变)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将造影前后病灶评分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前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2.3%、44.6.%和49.0%,造影后分别提高到89.0%、96.4%和92.2%(P<0.01)。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可明显增强对肝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增强时间,以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中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良性占位(血管瘤34例,局灶性增生结节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2例,肝腺瘤5例,肝脓肿8例),术前进行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肝血管瘤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及絮团状逐渐向心性增强方式,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表现为"轮辐状"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造影表现与周围肝组织基本一致;肝腺瘤显示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延迟相显示为高增强;肝脓肿造影后病灶内呈网格状增强,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融合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增强时间及强度,肝血管瘤呈慢进慢出低强度,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快进慢出高强度,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同步显影等强度,肝腺瘤呈快进慢出低强度,肝脓肿呈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示大多数肝良性占位病变的不同灌注特点,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定量检测病灶在造影过程中随时间不同增强强度的变化,有助于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20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其中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黏膜下肌瘤4例,不全流产7例。结果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病变造影增强方式有所不同:子宫内膜癌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开始减退时间多早于周围子宫肌壁;子宫内膜息肉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迟于子宫肌壁,减退时间与周围相似或略迟于子宫肌壁;黏膜下肌瘤与子宫肌壁呈同步或略早于后者增强;不全流产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略早于子宫肌壁或与之相似,病灶增强消退缓慢,延迟期回声高于子宫肌壁。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是诊断及鉴别宫腔内病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超声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在不同肝占位性病变中超声造影特点.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炎性包块,共72例患者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后,各种肝内占位性病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强特点.肝癌表现多为动脉相快速显影,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时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样填充,即从周边向中心部持续充填,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肝转移癌动脉相为均匀性增强或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可有轻度点状增强改变,实质期迅速出现回声减弱改变,易发现微小病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也为动脉期迅速增强,表现为门静脉期保持呈持续增强改变,以中央扩散型的均匀持续增强为主,在延迟相中有明显的造影剂摄取.结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实时超声造影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对肝肿瘤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肝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双向脉冲谐频成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编码双向脉冲谐频成像时的表现特征。方法:对未治疗的73例患者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肝血管瘤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共80个肝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下的编码双向脉冲谐频成像检查,并于造影后比较肿瘤内与肝实质的血流信号强度。结果:原发性肝癌中93.1%(54/58)在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上表现为造影增强,并可动态显示内部增生扭曲的肿瘤血管:77.6%(45/58)在间歇成像上呈现造影增强,显示肿瘤的灌注血流。胆管细胞性肝癌中100%(3/3)在连续成像上呈现造影增强,显示的肿瘤血管较粗大;间歇成像则显示66.7%)2/3)造影增强。转移性肝肿瘤表现为肿瘤周边部信号增绐,肝血管瘤在间歇成像上显示肿瘤内的发布不均匀,呈现“棉絮”证。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则可显示其中央动脉及放谢状分支供血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编码双向脉冲谐频成像可敏感地显示肝占位性病变内的血流信号,不同的占位性病变呈现不同的造影增强表现,有助于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CEUS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 将二维超声(US)、CE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 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病例中良性病变6例, 恶性病变39例。US、CEUS及增强CT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32/45)、88.89%(40/45)及91.11%(41/45), US与CEUS间(P=0.035)、US与增强CT间(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EUS与增强CT间(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 与增强CT相近, 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细胞肝癌(HCC)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诊断HCC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58例HCC患者共72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选用SonoVue.结果 72个HCC病灶,病理证实其中63个为中低分化癌,9个为高分化癌.注射造影剂后全部病灶均在动脉期快速增强,中低分化癌表现为"快进快出",高分化癌表现为"快进慢出",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开始减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5个病灶(62.5%)动脉期可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滋养血管.33个边界不清的病灶中20个造影后较造影前增大3~8 mm,病理大体标本显示肿瘤无明显包膜.12例门静脉癌栓内动脉期可见细线样造影剂充填而与血栓鉴别.结论 低机械指数连续超声造影可实时显示HCC动态增强的全过程,揭示其血流动力学特征,定性诊断HCC,有助于拟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良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例肝良性占位病变患者经肘部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23个肝血管瘤动脉相均呈高回声增强,20个(87%)表现为周边向心型,2个(8.7%)为中央扩散型,1个(4.3%)为整体型增强特征,20个病灶在门脉相和延迟相仍为高回声增强,2个病灶渐变为等回声增强,1个病灶渐变为低回声增强。2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在动脉相均呈中央扩散型增强,表现为轮辐状,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等回声增强。3个肝局部脂肪缺失病灶均显示动脉相无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等回声。2个肝脓肿病灶动脉相周边无增强,延迟相病灶内呈低回声增强及无增强。结论SonoVue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特征,有助于肝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68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结果68例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包括复杂肝囊肿7例,肝包虫2例,肝脓肿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肝细胞腺瘤4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16例,肝脏炎性假瘤12例,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68例良性病灶中,7例复杂囊肿、2例肝包虫及1例孤立性坏死性结节始终无增强。16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为等增强;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增强。15例肝脓肿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的网格样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或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4例肝细胞腺瘤动脉期均为高增强,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或高增强,1例门脉期病灶中心区退出,呈低增强。12例炎性假瘤中8例三期无增强,3例动脉期分隔状增强后迅速退出,1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呈低回声。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实性部分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增强,中央可见三期无增强区。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42例,误诊26例,诊断符合率为61.8%(42/68);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3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92.6%(63/68),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1)。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检查对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声学造影反向脉冲灰阶灰阶增强与血流成像在肝肿瘤检出中的应用。方法 35例肝肿瘤,手术治疗23例,射频治疗5例,7例广泛转移及多病灶而未行创伤性治疗。采用Levovist2.5g,稀释至7ml,经肘静脉微泵连续静脉注射,2ml/min,低机械指数(MI0.4)观察血流成像,高机械指数(MI1.3)灰阶增强成像,间歇手控,间隔时间10-20s。结果 14例转移性肝癌中12例肿瘤边缘肝组织回声明显增强,8例肿块内回声无增强,表现为低回声,与造影灰阶增强前对照3例发现新病灶,最小病灶3mm左右;18例原发性肝癌周围肝组织回声增强表现多样化,16例肿瘤内回声不均匀增强,4例发现新病灶,血流成像发现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明显不同;另3例(结节性增生伴癌变、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变、肝腺瘤)均显著丰富的造影剂信号。结论 经静脉声学造影反向脉冲灰阶增强成像可提高肿瘤的检出,血流成像对鉴别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CEUS评价肝脏瘤样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选择35例瘤样病变患者(41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21例经手术证实,14例经增强CT/MRI或随访证实。结果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3例,动脉相100%(13/13)高增强,动脉相早期10例呈中心向周边轮辐样强化,3例为从中心向周边强化范围逐渐扩大,周边出现一过性未强化带;门脉相100%(13/13)呈均匀高增强,延迟相84.62%(11/13)等或高增强,15.38(2/13)中心部低增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12例,三相均未见强化,病灶大小、数目不一,形态各异。肝炎性假瘤(IPL)4例,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低增强。肝局灶性脂肪变(FFC)6例,动脉相33.33%(2/6)高增强,16.67%(1/6)低增强,50.00%(3/6)等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等增强。结论肝FNH、SNN和FFC的CEUS具有特异性表现,而IPL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指标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适宜中国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指标。方法 以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开始显影作为动脉相的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间,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为实质相起始时间;分析682例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肝动脉、门静脉的始增时间及肝实质的增强峰值时间、肝内病灶的开始减退时间,分析增强模式。结果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始增时间有显著差异,肝内良恶性病灶增强退出时间有显著差异。85%的原发性肝癌及99%肝转移癌在注射造影剂后180s内退出,故以180s作为延迟相起始时间及与实质相的划分点,由此将超声造影分为四个时相。结论 由于肝背景不同造成血流动力学差异,病灶增强时相以自身背景对比更为适宜;根据新的时相定义及病灶增强退出特征,总结出中国人肝癌及其他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肝肿瘤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在多普勒超声造影中肝实质性占位血流信号的改变。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1例肝占位性病变,其中肝恶性肿瘤42例,良性病变19例,均经肘静脉注射浓度为400mg/ml的Levovist 6-7ml后,研究肝良恶性肿瘤中彩色多普勒信号的增强情况,结果:造影前,后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显示及有彩色务流信号的肝实质性占位,良性分别为52.6%(10/19)及73.6%(14/19),恶性分别为80.9%(34/42)及100%(42/42)。平均开始增强时间,峰值出现时间,增强总持续时间良性占位分别为37s,92s,496s,恶性占们分别为29s,78s,405s,良恶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evovist能明显增强肝实质性占位病变中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肝恶性肿瘤的增强时间较良性肿瘤明显缩短,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经周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 <3cm的肝内占位性病变 5 4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 2 0个 (血管瘤 9个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3个 ,炎性假瘤 4个 ,术后疤痕 1个 ,肝硬化结节 3个 ) ;恶性病变 3 4个 (肝细胞肝癌 3 1个 ,肝腺瘤样增生癌变 1个 ,胃癌及结肠癌肝转移各 1个 )。造影剂采用Levovist ,剂量 2 .5g ,浓度 40 0mg/ml。结果 良性病变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3 0 % (6/2 0 )和 40 % (8/2 0 ) (P >0 .0 5 ) ;肝癌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5 3 % (18/3 4)和 94% (3 2 /3 4) (P <0 .0 1) ,造影后血流显示明显提高。结论 Levovist造影后 ,肝内病灶血流信号得到明显增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充分显示了肿瘤内血流分布状况 ,有利于克服肿瘤大小及深度对血流显示率的影响 ,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其规律。方法 分别经耳缘静脉对 8只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 ,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 ,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 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 ,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 ,峰值强度较强 ,渡越时间较长 ,曲线下面积较大。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 ,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 ,在讨论造影定量指标如造影开始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时 ,与定量部位及病变性质相联系来研究 ,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